太極拳具有的養生原理

  太極拳是在我國廣為流傳的,適合不同年齡段和人群健身的優秀拳種之一,也是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首選推廣運動專案之一。太極拳是一項非常養生的運動,太極拳具有養生的原理你清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養生原理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太極拳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哲學的古老命題,適當的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

  天人合一的實質是天人和諧,包含有天人,體,天人相應,天人互感等概念,這些理念在中國傳統保健養生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就非常重視自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養生原理2、形神兼備

  形神關係是傳統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界常涉及到的重要範疇。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徵的心理活動。

  二者是人作為生命體的兩大要素,缺一則不成其為活著的人。傳統養生非常重視形神共養,太極拳就更注重形神合一。

  養生原理3、伸筋

  早在《易經》中,就有“筋”一詞,《易·繫辭》說:“筋乃人身之經絡骨節之外廠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

  由此可見最初的“筋”是指廣泛分佈於身體各部分的經絡。

  其實中國民間的許多俗語早已將“健康”“壽命”與“筋長”緊密聯絡起來。

  比如:“運動強筋骨,吐納良肺腑”“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老筋長.壽命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這些俗語聽起來很樸素,卻有深刻的醫學內涵,是數千年來中國民間養生保健經驗的口頭傳承。

  縮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也是人體衰老的結果。人老了,眼花耳聾,腰駝,背弓,腿僵,渾身沒勁。

  相反你看見一個高齡人,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駝,背不弓,腿腳靈活,渾身輕鬆,你一定會相信他還能活很長時間。

  從中醫角度看,衰老與氣虛衰,氣血失常有關。而十二經筋,不僅連綴百骸,還分佈眼、耳、口、鼻、舌、陰器等部位,對這些器官功能活動起著維繫作用。

  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自然會讓人的五官等緩衰老。

  養生原理4、拔脈

  這裡拔脈是指加深呼吸、拉長氣脈。

  打太極拳的四大作用

  1、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意識來支配的,從而達到精神和肌肉兩方面的鍛鍊。老年人在操拳時,最好能選擇一個請靜避風的環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以致失去鍛鍊的功效。

  同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

  如果年齡太大的人,可以採取小架子練習,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在做分腿、踢腿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在意識上得到鍛鍊。

  2、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3、練拳時儘可能做到柔、緩、鬆、輕相結合

  由於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的大致應儘量柔和、放鬆、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學者,也要做到這一點,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這個要領***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則暫時不宜練拳***。

  4、練拳時應掌握深勻細長的呼吸

  勻細深長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納新”的效果,同時也能改進血液迴圈和內臟活動機能。

  太極拳是一種與腹式呼吸相結合的運動,初學太極拳可能會有困難,但是在慢練中,不要急於求成,千萬不能故意用力呼吸達到氣沉丹田,避免出現頭暈、心跳氣促等現象。

  練太極注意事項

  1、莫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最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過度一般都是因為一條腿運動,傷害到膝關節,形成死角,加之強壓,必會病變。

  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鬆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2、莫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