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練太極拳具有降壓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高血壓的形成與長期的情志抑鬱、精神過度緊張、飲酒過度、嗜好肉食等密切相關,這些都會導致肝腎陰陽失衡,從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1、

  太極拳對降低高血壓的好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一招一式中幫助高血壓患者平復心緒,避免緊張焦慮。高血壓病人平常容易緊張激動,通過打太極拳可逐步誘導,意守丹田部位,用意念引導動作,做到思想集中、心安神定。打拳時需要逐步調整呼吸,使呼吸逐漸做到細、長、均勻、息息歸根、歸入丹田;二是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放鬆,給人行雲流水之感,不緊張不用力,但又能達到鬆弛肌肉的目的,還能使外周血管的阻力下降,充分改善微迴圈,從而輔助降壓。

  太極拳,適用於各期高血壓患者。太極拳對防治高血壓有顯著作用。據北京地區調查,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0-89歲老人,其血壓平均值為134.1/80.8毫米汞柱。明顯低於同年齡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壓者打太極拳有三大好處。第一,太極拳動作柔和,全身肌肉放鬆能使血管放鬆,促進血壓下降。第二,打太極拳時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因素對人體的刺激,有利血壓下降。第三,太極拳包含著平衡性與協調性的動作,有助於改善高血壓患者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太極拳種類繁多,有繁有簡,可根據每人狀況自己選擇。
 

  2、

  某大學研究,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蔘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某大學研究指出,由於心肺耐力***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後,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由於許多中老年人都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賴金鑫發現,部分高血壓患者練習太極拳三至六個月後,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練習打拳後,輕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藥量也可減少20%,這顯示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血糖效果。

  專家提醒: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太極拳的種類,推薦楊式、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等,因其運動量不太大,相對陳式來說比較合適。此外,如果不能記住所有的招式,選擇太極拳中的個別動作重複練習也是可以的,比如:左右倒卷肱、雲手、左右攬雀尾等。

  注意事項:適當運動對控制血壓非常有益,高血壓病人可選擇幅度不大、動作簡單易學的姿勢。需要提醒的是,應該避免過分低頭彎腰的動作。此外,很多老年人喜歡晨起鍛鍊,但這不適合高血壓病人。因為,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有“晨間高峰”的說法,應避免晨練。建議下午4時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