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健康吃法有哪些

  黃玉米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玉米怎麼吃才健康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玉米的健康吃法。

  玉米的健康吃法

  吃粗糧玉米制品,如窩窩頭、小米粥、玉米粥、黑米粥、玉米麵麵條、玉米麵糊糊、高粱米粥、玉米麵胡蘿蔔條包子、大黃米黏豆包、黑麥鍋貼、黑麥畫卷、黑麥饅頭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玉米粗糧。年輕人很少有人喜歡吃這些粗糧,覺得口感不好就不願意吃,其實這些粗糧才是最健康最具保健功效的食物,並且可以防止發胖和改善肥胖。

  飲用煮玉米的水,直接把煮玉米的水當開水喝可起到不錯的減肥效果。原理:煮玉米的水具有利尿作用的,尤其是對於水腫型肥胖的人非常有幫助,可以有效消除水腫,防止發胖。

  黃玉米渣的營養價值

  1、黃玉米渣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的特性,可防治便祕、腸炎、腸癌等。

  2、黃玉米渣中含有的維生素E則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面板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

  3、 研究人員指出,黃玉米渣含有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對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黃玉米還能抑制抗癌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刺激大腦細胞,增強人的腦力和記憶力。

  4、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癌症發病率普遍較低,可能是其中富含鎂、硒元素等,抑制腫瘤的生長。特別是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穀氨酸,穀氨酸有健腦作用,它能幫助和促進腦細胞進行呼吸,在生理活動過程中,能清除體內廢物,幫助腦組織裡氨的排除,故常食可健腦。

  吃黃玉米渣的好處

  1、玉米渣能預防腸癌和便祕

  玉米渣對人類的腸癌和便祕有很好的預防功效,因為玉米渣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促進人體腸道的蠕動,也能讓人體的糞便快速排出,而腸道中的一些有毒物質,也會隨大便排出體外,因此平時食用玉米渣,可以預防人類便祕,也能預防腸癌的發生。

  2、玉米渣能延緩衰老

  玉米渣能延緩人體衰老,它含有的大量的維生素E,這種維生素被人體吸收以後能促進細胞分裂再生,也能延緩衰老,另外還能清理人體內的膽固醇,延緩面板老化,另外平時多吃一些玉米渣對預防高血脂也有很大的好處。

  3、玉米渣能保護眼睛

  玉米渣能保護眼睛,它含有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以延緩眼睛老化,也能預防視力下降,能有效提高人類的視功能,另外這兩種物質,還能抑制癌細胞生,也能緩解癌症藥物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是一種防癌抗癌的理想食材。

  種植玉米管理的方法

  一、間苗定苗

  增加種植密度是實現玉米豐產的重要措施,要根據品種特性與地力水平等因素確定適宜密度,及時間苗和定苗,確保種植密度。一般出苗後即查苗,在同行或相鄰行就近留雙株以備及早補苗。3葉期間苗、5-6片可見葉***4-5片展開葉***時定苗,去除弱苗、病苗、蟲苗,留壯苗、勻苗、齊苗,提高群體整齊度。對耐密型品種及高產田塊,適宜留苗密度為每畝4500株左右,對稀植型品種及地力較差地塊,適宜留苗密度為每畝3500株左右為宜。

  二、科學施肥

  要根據各地玉米產量目標及地力水平進行配方平衡施肥。在前茬冬小麥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以施用化肥***尿素***為主,注意增施磷鉀肥和微肥,磷鉀肥宜一次性基施。氮肥運籌堅持輕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補追花粒肥的原則。拔節期沿幼苗一側開溝深施***15-20 cm***氮肥,佔氮肥總量的30%左右,以促根壯苗。大喇叭口期,追施總氮量的50%左右以促穗大粒多,注意深施並結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籽粒灌漿期,追施總氮量的20%,以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三、合理灌溉

  根據玉米需水規律及土壤墒情,掌握最佳灌溉時期,及時供應水分。拔節後,玉米根、莖、葉加速生長,進入雌雄穗分化階段,應保持田間土壤持水量在65-75%。開花期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高峰期,要求1米土層內含水量不低於田間持水量的70%。灌漿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要確保玉米對水分的需求,有效增加穗粒數、防止空稈和禿尖、增加玉米千粒重。除苗期外,各生育時期田間持水量低於60%時,應及時灌溉。

  四、防除雜草

  對土壤墒情較好的地塊,可每畝直接噴施40%乙阿合劑200-250毫升,或每畝用33%二甲戊樂靈***施田補***乳油100毫升加72%都爾乳油75毫升兌水50升,進行封閉式噴霧。對土壤墒情較差的地塊,可於玉米幼苗3-5葉、雜草2-5葉期每畝用4%玉農樂懸浮劑***煙嘧磺隆***100毫升兌水50升進行噴霧,或在玉米7-8葉期使用滅生性除草劑20%百草枯***克蕪蹤***水劑兌水50升定向噴霧,也可結合中耕進行除草。

  五、化控防倒

  倒伏尤其是中後期倒伏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在選用耐密抗倒型品種的基礎上,要及時中耕培土,並適時化控,防止倒伏。對密度過大、有嚴重倒伏危險的地塊,可在孕穗前噴施50%矮壯素水劑200倍液,增強植株抗倒能力,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