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廟導遊詞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西嶽廟的門前區。這個就是西嶽廟的影壁,俗稱照壁,古代用以紀事。官方把它作為宮苑、廟宇的裝飾物;民間則作為避魔、驅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們還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家庭院落的正門前有砌影壁的現象。顯然,對西嶽廟來說,它不僅是裝飾,更是等級的象徵。在影壁的兩側原有鐵旗杆一對。鐵旗杆一般設於皇宮門前的廣場或甕城兩側,主要用於出兵的祭祀儀式。在古代出兵打仗前必須進行祭祀儀式,祭旗告天求得神的支援、保佑,以期出師大吉,戰無不勝。
大家看,由影壁、西嶽廟的大前門、東西兩側的石欄杆是不是圍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
加上我們腳下的這條由石條鋪成的道路,像不像中國象棋的棋盤?對了,這個相對封閉的小空間,也就有了“棋盤街”的美稱。透過石欄我們向東西兩邊望去,是不是可以看到那裡有一些好像是什麼建築物的遺址,對了。在那兩處原有高大的木牌樓。牌樓也叫牌坊,本來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紀念性建築,始於漢代,明清時遍佈全國城鄉。牌樓的規制因間數、樓數的不同變化很大。它沒有正反面之分,從任何角度看都是完整的。它們大多用在儒教建築和祠廟建築前。可惜牌樓現已不存。據說它們是西嶽廟的兩塊界牌,因西嶽廟屬中祀廟宇,皇帝有時也來親自祭祖,又是皇帝駐蹕之所,出於對皇帝和嶽神的禮敬,文武官員至此必須下馬、下轎,就以此牌樓作為界牌。
好了,現在讓我把西嶽廟的概況為大家介紹一下。西嶽廟始建於西漢,是漢武帝為祭祖華山神而建,當時稱“集靈宮”。西嶽廟面向華山,背依渭水,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祭祖西嶽華山神的主場所,整個廟宇仿北京故宮模式而建,被美譽為“陝西故宮”。西嶽廟為當今陝西現存最大的明清風格宮殿御苑式古建築群;同時也是五嶽廟中最大的廟宇,有“五嶽第一廟”之稱。四周城牆環繞,城牆四角各有一座黃色琉璃瓦的多簷角樓。西嶽廟坐北面南,是五嶽中唯一正對主峰的祭祀廟宇,北瞰黃、渭、洛三河,自然風光幽雅,人文景觀薈萃。自漢武帝始,先後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親倖西嶽廟來祭祖華山神,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緒、慈禧、果親王等或為西嶽廟題匾,或為西嶽廟題詩。奉旨來祭祀的大臣、地方大員更是不計其數。當然西嶽廟的特殊性質也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們留下大量的文章、祭文、詩篇、題記、遊記與題跋等。千百年來,民間還流傳著關於西嶽廟的許多美麗的傳說:如雪映宮、寶蓮燈、唐玄宗晝遇金天王、老子與青牛樹、水滸英雄宋江大鬧西嶽廟等。這些大大豐富了西嶽廟的文化內涵。
好了,現在大家開始參觀。我們所看到的這道門是西嶽廟的第一道大門灝靈門。灝有“浩大深遠”之意,西嶽廟的正殿為灝靈殿,這是說西嶽神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它是西嶽廟最南邊的大門,也叫連三門,為明代所建。按照道家的說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這個大門叫連三門。門洞券磚上方有石額一方,上書“敕修西嶽廟”五個大字。灝靈門東西兩側有掖門,直對午門的東西掖門,可入廟內。按封建禮教,東西掖門應為文武官員所走的門,灝靈門正門只供皇帝專享。
過了灝靈門,我們就來到了西嶽廟的第一院落——甕城。這本是大城門外的月城,具有防禦性質,但在西嶽廟只能算是裝飾、象徵性的了。我們來看 “五嶽第一廟”碑,此碑由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同志所書。他在視察完西嶽廟後,大為感嘆並欣然題詞 “五嶽第一廟”。這裡“第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五嶽廟中其規模第一;二是所處地理位置獨一無二,堪稱第一。
這個門叫午門。午門在京城是官員們告老還鄉與皇帝告別的地方,在我們西嶽廟只是象徵性的仿皇宮建築,以示其等級較高。通過午門的御道,過去專供帝王行走,兩側為賓道,供其他人員行走。午門上的這座巨集偉的建築叫“五鳳樓
”,始建於明,毀於清同治元年 1862年的回漢糾紛。這是一組仿北京故宮磚石城門建築。整體建築氣勢巨集偉。因其 “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風翹翼者也”,故得其名——五鳳樓。現建築為1999年至2000 年依原貌所復修的。在城牆東西兩側有上、下城的馬道,可以登城。
穿過午門,我們就到了西嶽廟的第二座院落。這個院落昔日碑刻眾多,曾有“小碑林”之美稱。雖然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不多,但在西邊卻有一通很有名的殘碑,那就是 《西嶽華山銘稗》, 俗稱“五嶽石”。因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撰文、書碑,故也稱之為御碑。這個碑原有碑樓加護,毀於唐末。
現在大家來看櫺星門。櫺星門是一組非常完整的明清建築,櫺星門的整體建築,規模巨集大,色彩絢麗。特別是斗拱。灘棺部的龍頭,都顯示了西嶽廟的等級——全是宮廷樣式,也體現了歷代皇帝對西嶽神的尊重程度。櫺星門主體為三間高大韻木結構琉璃瓦單簷歇山頂門樓,每間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撐,仿明清故宮宮門式。在密佈的如意斗拱中,現在大家數一數中間這間門樓的出昂中共有多少龍頭?對了,出昂中隱有九條雕刻精妙的龍頭,九龍朝向各不相同,七條正出,兩條斜出,象徵著從不同方向為西嶽廟守衛著大門,這就是當地老百姓俗你的“九龍口”。九龍中只有七條龍口是全張開的,另兩條是半張開的。為什麼呢?我們知道在封建禮制中最高的等級就是所謂的“九五之尊”,九為陽數之最,是至尊無上的,只能出現在皇家廟宇中。這兒已經用到九,體現了西嶽廟是皇家祭祖廟宇,但祭祖的最高等級幾乎都在京城內,像天壇、地壇、太廟、社稜壇等。西嶽廟為中祀廟宇,不能僭越等級。因此,我們看到有兩條龍口是半張開的,它們不能全張開也不敢全張開。門釘也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表現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則例》,關於宮廷門釘的使用數目有9路、7路、5路三種規定,均為陽數,因為9為陽數之極,故9行9列等級最高。櫺星門的門釘比起九行九列的“九九八十一”來恰好少兩行,低一個等級。櫺星門得名於靈星,也稱天田星,過去古人祭祖它以求五穀豐登,後來因為孔子又被稱為“文曲星”,所以孔廟之門也以此為名。在西嶽廟又因此門形似窗根,就稱“櫺星門”。
大家注意到我們眼前的這些古柏了嗎?它們可都有千餘年了。誰能告訴我這些柏樹與我們日常所見的柏樹有什麼不同?對了,這些柏樹的身子都是扭曲、盤旋的,像盤旋百上的盤龍,所以這種柏樹俗稱“龍柏”,過去為皇家園林、廟宇、墳塋等場所專有,一般的建築場所是不允許種植的,它們只能出現在皇家所使用的場所。
請大家回頭看看這座石牌樓,它是明代萬曆年間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為廟內現存3座石牌樓中儲存最完整、級別最高、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整個牌樓為仿木結構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樑、石柱、石枋等組合而成。牌樓共有三層,層層收進,像這樣雕刻如此精緻、內容如此豐富的石牌樓在我國北方的確罕見。
好了,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東西兩邊的房子吧,它們各為10間。那東邊的叫冥王殿,原供奉十殿閻羅,又稱閻羅殿、閻王殿。閻羅是佛教地獄王的意思;另外還有認罪服法、不再作惡之意,一般在廟宇中起驅邪、護法、懲惡的作用。西邊的叫靈官殿,塑有赤發靈官等像。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東邊這通高碑——《昭示嶽鎮海瀆碑》。此碑碑文是明洪武三年 1370年明太祖朱元障所頒佈的一道詔書,對天下享受祭祀之諸神重新做了規定:恢復諸神自然名稱;去其歷代疊封官號;明確嶽鎮河瀆、各處城隍、忠臣烈士等為祭祀物件;確立了“天下神祠無功與民不應祀典”的祭祖原則。碑文具體列出了六大類值得祭祀的神靈。這樣一來享受香火的神少了,廣大百姓的香火錢也大大減輕了;二來去掉了以前歷代帝王為諸神所加封的人間官號;三來意味著改朝換代,神靈作為統治階級統治百姓的有力工具,新的統治者憑藉神靈為了更好地統治天下,也必須重新分封天下諸神。因此,此碑又被人們俗稱為“封神榜”。
來,諸位請隨我一起進這間房子,這就是我們西嶽廟的鎮館之寶——《西嶽華山神廟之碑》。此碑於公元567年立,是目前西嶽廟內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通千年古碑——距今已有1400多年,早在唐時已被唐人視為珍品收藏於西嶽廟內,現為國家級珍貴文物,被列為中國禁拓名碑之一,是今天西嶽廟的鎮廟之寶。此碑記載了西魏文帝大統七年 541年整修西嶽廟、植立青松一事。該碑書法俊麗,雖是隸書卻兼有篆勢與楷法,反映了隸書楷化的過程。碑左為唐顏真卿公元758年遊華岳廟題記,盡顯端莊雄偉、氣勢開張的顏體風,是顏氏書法成熟期之佳作,譽為 “顏帖之冠”。碑右為唐賈竦遊華岳廟五言十八韻長詩。目前,國家文物局已將其列為中華書法藝術名碑,正式進人國寶行列,它是當今全國範圍內儲存完好的三通北周碑之一。因其立於北周時期,我們常簡稱它為 “北周碑”;其碑文文辭華美,極力讚頌西嶽華山,因而又有 “華嶽頌”之美稱。
石經幢本是佛教的東西,在道教氣味濃厚的這裡看到它,大家覺得是不是很奇怪?經幢上刻的不是經文卻是題名紀事,應該在石碑上寫的東西卻寫在了經幢上,大家覺得是不是又有點奇怪了?但是這確實是一個經幢——太華山記石幢。此幢刻載了明嘉靖時有 “漢代兩司馬,吾代一攀龍”之美譽的大文豪李攀龍撰寫的《太華山記》。同時代的郭宗昌書丹並刻石。兩商為清代康熙年間華陰縣令董盛柞作跋書寫。“太華山記”文筆生動流暢,書丹神似《曹全碑》,刻工 “星流電轉”,跋文情真意切,因“記美、書美、刻美、跋美”而被稱為“四美幢”。大家對 “夫子”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或許有人會說:不就是孔子、孔老二唄!我不能說你全錯,但也沒全說對。我們這兒的是關西夫子,確切地說指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知先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子。孔子在歷史上曾被稱為關 指古代的函谷關東夫子。為了解開這個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通《關西夫子碑》吧。大殿內安置著 “西嶽華山之神”祭牌和香案,內懸清同治帝 “瑞凝仙掌”、光緒帝 “金天昭瑞”、慈禧皇太后 “仙掌凌雲”諸匾。藻井紋飾為 “八卦仙鶴銜桃朝陽圖案”。
大家猜猜這座房裡有什麼?房子的大名應該刊御書樓。始建於1777年,內建清乾隆御筆 “嶽蓮靈澍”橫臥碑,就連西安碑林也沒有比它更大的了,它是陝西現存最大的橫臥碑。此處的嶽,指西嶽華山;蓮,是說華山遠望像蓮花;靈,指神靈靈驗;灑,及時雨之意。碑陰《懇聖頒願碑》, 記載陝西巡撫畢沅上山祈雨昭應經過及懇聖頒願的原委。我們可以看出,此碑的來歷與祈雨有關:清乾隆四十年 1775年陝西大早,時任陝西巡撫的畢沅奉旨上山祈雨,果然靈驗。甘雨連降三天,陝西旱情全面解除並惠及周邊省份。畢沉奏請乾隆賜書以昭嶽神的降雨之功,乾隆應允並欣然賜書“嶽蓮靈澍”。
我們現在來到了西嶽廟的制高點萬壽閣的平臺上,由這兒人室可直登萬壽閣頂。在大家登臨萬壽閣前,我先給大家講講萬壽閣的來歷。顯然,萬壽閣與“壽”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在道家看來愈高的地方愈與天接近、愈與神相通,道教徒們把自己終生追求的夢想:“長生不老、成仙得道,”用建築物的形式含蓄間接地表達出來。就拿西嶽廟來說,它整體建築佈局從前至後一步步升高,到此為最高。在道家看來這是一步步修煉,修煉到家後便可成仙。換句話說,道教徒在此可以長生不老、可以昇天成仙,當然作為普通人來說就是萬壽了。
現在我想問一問我們當中有沒有人登過長城?哦,沒有登過的也不要緊,在這兒我們也可以領略“長城”的風光。從遊嶽坊的兩側可通同西嶽廟的城牆。當您漫步在這個城牆上時,您真的可以找到“我到了長城上的感覺”。我們西嶽廟的城牆為明初所建,整體呈長方形。城牆高8米多,均由長40釐米、寬20釐米、厚10釐米的特製城磚砌成,為內外雙磚包砌。其中外城牆就是我們大家現在所走的城牆,東西寬225米,南北長525米,周長
1825米。為防禦性設施,可以有效地防禦敵人弓箭等遠端武器。城基用三合土夯築而成,非常堅硬,上鋪20釐米厚的石條,城牆內外兩側均有夯築護坡。我們這個城牆使得西嶽廟顯得更為雄偉壯麗。
順著這個馬道走下去我們就來到了西嶽廟的東道院,三聖母殿就坐落在這兒,佔地4000平方米。爬過華山的人如果到過西峰的話,大多會知道三聖母這個神的。《寶蓮燈》故事中的劉璽哭廟就發生在西嶽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