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泥鰍養殖技術
泥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近年來無公害技術除了在蔬菜種植方面有用到外,在泥鰍的養殖也是有用的到,具體的技術規範是怎樣的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 範圍
本部分規定了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tus***無公害養殖的環境要求、鰍苗培育、鰍種培育、食用鰍飼養和病害防治技術。
本部分適用於泥鰍的池塘養殖和稻田養殖。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部分。
GB 11607 漁業水質標準
GB/T 18407.4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 5051 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水質標準
NY 5071 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 5072 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3 環境要求
3.1 場地選擇
水質清新,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汙染源。養殖池環境和底質應符合GB/T 18407.4的規定。
3.2 水質
水源水質應符合GB 11607的規定,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NY 5051的規定。
3.3 養殖池
應選擇或建造條件良好的池塘,以水泥池或三合土池為好,水泥池底部要求鋪有15cm~20cm的壤土為佳,土池底質不宜為沙質土,池塘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圍造,池壁高80cm~100cm ,進出水口要用鐵絲網或尼龍篩絹圍住,篩絹網目為0.15mm***20目***。
4 鰍苗培育
4.1 池塘清整消毒
鰍苗下池前10d~15d,進行清塘消毒。先將池水排幹,檢查有無漏洞,然後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cm~10cm時,每667M2用生石灰量75kg~150kg***加水溶化,趁熱全池潑灑***。如果池水無法排幹,用20mg/L的漂白粉用量進行清塘***將漂白粉加水溶化後,立即遍灑全池***。清塘後一個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過濾。
4.2 餌料培養
4.2.1 豆漿培育法。
鰍苗下塘後,每天須潑灑2次豆漿***每100m2水面共需幹黃豆0.5kg左右***。下塘5天后,每天的黃豆用量可增加至每100m2水面共需幹黃豆0.75kg左右。潑漿時間為上午8時~9時、下午4時~5時各一次。
4.2.2 肥水培育法。
施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最好是雞鴨糞,用量為每667m2用100kg~200kg。水色以黃綠色為宜。肥料使用應符合NY/T 394的規定。
4.3 鰍苗放養
4.3.1 鰍苗來源
來源於國家級、省級良種場或專業性魚類繁育場。外購鰍苗應檢疫合格。
4.3.2 放養
鰍苗放養前,須先在同池網箱中內暫養半天,並喂1只~2只蛋黃漿。向網箱內放入鰍苗時,溫差不超過3℃,並須在網箱的上風頭輕輕放入。經過暫養的鰍苗方可放入池塘,以提高放養的成活率。放養密度為750尾/m2~1000尾/m2。有半流水條件的***如孵化池、孵化槽等***可放養1500尾/m2~2000尾/m2。
4.4 水質管理
鰍苗下塘時,池水以50cm為宜。鰍苗經過若干天飼養後,應適當加註新水,提高池塘水位。注水的數量和次數,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cm左右。保持透明度20cm~30cm.
4.5 日常管理
鰍苗培育期間,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一次巡塘應在凌晨。如發現鰍苗群集在水池側壁下部,並沿側壁游到中上層***很少游到水面***,這是池中缺氧的訊號,應立即換水。午後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檢視鰍苗活動的情況、勤除池埂雜草;傍晚查水質,並作記錄。此外還應注意隨時消滅池中的有害昆蟲和蛙,經常檢查有無魚病。
5 鰍種培育
5.1 培育池準備
5.1.1 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同4.1。
5.1.2 餌料培養
鰍種培育應採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飼養期間,可用麻袋或飼料袋裝上有機肥,浸於池中作為追肥。有機肥的用量為0.5kg/m2左右。
5.2 鰍种放養
5.2.1 鰍種質量
放養的夏花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畸形,體長3cm以上。外購泥鰍夏花應檢疫合格。
5.2.2 放養
基肥施放後7天即可放養。一般放養密度為200尾/m2~300尾/m2泥鰍夏花,還可少量放養濾食性魚類,如鰱、鱅。有流水條件的,放養密度可加倍。
5.3 飼養管理
5.3.1 飼料
除用施肥的方法增加天然餌料外,還應投喂如魚粉、魚漿、動物內臟、蠶蛹、豬血***粉***等動物性飼料及穀物、米糠、大豆粉、麩皮、蔬菜、豆腐渣、醬油粕等植物性飼料,以促進泥鰍生長。
在飼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飼料的比重,使之完全過度到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蛋白含量為30%,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應符合NY 5072的規定。人工配合飼料中動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比例為3:2,用豆餅、菜餅、魚粉***或蠶蛹粉***和血粉配成。水溫升高到25℃以上,飼料中動物性原料可提高到80%。
5.3.2 投飼量
水溫25℃以下時,飼料的日投量為魚體重的2%~5%;25℃~30℃為5%~10%;30℃以上,則不喂或少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喂30%、下午喂70%。經常觀察泥鰍
吃食情況,以1h~2h內吃完為好。另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水質條件酌情投喂。
5.3.3 投飼方法
將餌料攪拌成軟塊狀,投放到離池底3cm~5cm處的食臺上。切忌散投。
5.3.4 日常管理
經常清除池邊雜草,檢查防逃設施有無損壞,發現漏洞及時搶修。每日觀察泥鰍吃食情況及活動情況,發現魚病及時治療。定期測量池水透明度,通過加註新水或施追肥調節,保持透明度15cm~25cm。定期潑灑生石灰,使池水成5mg/L~lOmg/L的濃度。
6 食用鰍飼養
6.1 池塘養殖
6.1.1 養殖池準備
選擇面積為667m2~2000m2的池塘,在食場上搭一個遮陰棚。清塘消毒、餌料培養同5.1。
6.1.2 鰍种放養
放養規格為5cm以上,要求大小整齊、行動活潑、體質強壯、無病無畸形。放養量為放0.75萬尾/100m2~1.0萬尾/100m2。放養前用4%~5%食***,在水溫10℃~15℃時,浸洗20min~30min。
6.1.3 水質管理
池水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以20cm~25cm為宜,酸鹼度為中性或弱酸性。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mg/L以下時,要及時注入新水。定期潑灑濃度為5mg/L~lOmg/L的生石灰,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
6.1.4 飼養管理
6.1.4.1 飼料種類
泥鰍為雜食性魚類。泥鰍的飼料組成與水溫有關,25℃以下以植物性飼料為主,25℃以上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養殖時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餌料外,應投餵魚粉、動物肝臟、蠶蛹、豬血***粉***等動物性餌料及穀物、米糠、大豆粉、麩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性飼料。
6.1.4.2 投飼量
泥鰍通常在水溫15℃時開始攝食,攝食量為魚體重的2%。當水溫達到20℃~28℃時,投餌量增至魚體重的10%~15%。一天分三次投喂。若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減少。
6.1.4.3 投飼方法
飼料做成團狀或塊狀的粘性餌,置於盤中沉到離池底3cm~5cm處的食臺上
6.1.5 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變化和泥鰍的活動情況;及時觀察餌料投喂後的攝食狀況;防止逃逸。
6.2 稻田養殖
6.2.1 稻田選擇
選擇弱酸性,降雨時不溢水的稻田,田埂高出稻田水面20cm—30cm,或設定高出水面20cm~30cm的圍牆,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以防泥鰍潛逃。進出口要設攔網。在田中開挖魚溝、魚溜和魚坑,面積佔稻田面積的10%。
6.2.2 天然餌料培養
在溝、溜內施放雞、牛、豬糞等肥料,讓其大量繁殖天然浮游生物,以後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追肥。
6.2.3 放養
在放養時間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養”。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後10天左右,再放夏花或鰍種。規格為3cm米左右的夏花,5釐米左右的鰍種,放養量為2萬尾/667m2~3萬尾/667m2,放養量為2萬尾/667m2。
6.2.4 投飼管理
養殖泥鰍不影響稻田正常施肥。飼料可以投餵魚粉、豆餅粉、玉米粉、麥麩、米糠、畜禽加工下腳料等,可將飼料加水捏成團投喂;鰍种放養第一週先不用投餌。一週後,每隔3d~4d喂一次。開始投喂時,餌料撤在魚溝和田面上,以後逐漸縮小範圍,集中在魚溝內投喂;一個月後,泥鰍正常吃食時,每天喂2次:日投喂量佔魚總重量的3%~8%,每次投喂的飼料量,以兩小時內吃完為宜。超過兩小時應減少投喂量。
當天然餌料不足時,要投餵魚粉、動物肝臟、魚類廢棄物等動物性飼料及米糠、蔬菜等植物性餌料。
6.2.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時,將田內過量的水及時排出,以防泥鰍逃逸。經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檢查進排水田攔魚設施,有損壞要及時修補。當水溫超過30℃時,要經常換清水,並增加水的深度,嚴防被農藥汙染的水入田。如泥鰍時常游到水面”換氣”或在水面遊動,表明要注入新水,停止施肥。
在養鰍稻田防病治蟲時,要正確選用對症農藥,掌握放藥濃度、時間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儘量將藥液噴在稻葉上,放藥後及時換水。
6.2.6 收穫時間
在當年年底至第二年6月前捕獲。
7 病害防治
7.1 病害預防
泥鰍病害預防常採取以下措施
―― 放養前對養殖池進行清整消毒;
――鰍苗***種***放養前嚴格消毒;
――控制水質,投喂新鮮飼料;
――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