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鰱鱅魚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

  摘要介紹了,包括池塘選擇與清整、魚種放養、飼養管理、魚病防治、成魚捕撈和運輸等內容,以期為水產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草鰱鱅魚;無公害養殖;池塘選擇與清整;魚種放養;飼養管理;魚病防治
  
  1池塘選擇與清整
  
  選擇周邊3~5km範圍內無危及水產品養殖汙染源,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系統配套,且能排能灌,日照充足,飼料資源豐富,交通、供電方便的良好生態環境區域[1]。池塘水源應是無汙染的河、湖水,溶氧高,水質良好,適宜於魚類生長,水質符合NY5051要求。成魚池面積一般以6 666.67m2左右為宜。精養魚池常年水深應保持在1~2m為宜,春天宜淺,水溫易升高。塘底平坦,土質以黏壤土為宜。魚種放養時,池底應保持10cm的淤泥。魚池以東西向的長方形為最好,長寬比為5∶3最好,池塘周圍不應有高大樹木和房屋,以免阻擋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池底形狀以龜背型為最好,即池塘底部中間高向四周傾斜,在與池塘斜坡接壤處最深,整個池底呈龜背狀,並向出水口一側傾斜。清整魚池應在冬季進行,老塘口清淤後應利用冬季對塘底進行冬晒以便殺滅池底大部分細菌,早春放苗進水前要進水消毒;對新開的池塘要在冬季進水,這時水中病菌少,可減少養殖期間魚病的發生[2]。利用外源水,要在進水口設定過濾裝置,防止野雜魚進入。對於缺少水源的地區,在相互利用鄰近魚池水
  前,必須做好魚池消毒,以防魚病交叉感染。
  
  2魚種放養
  
  魚種質量要求魚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傷、游泳活潑[3]。鯉、鱅魚種規格一般在50~250g/尾;草魚種規格一般在100~750g/尾;青魚種規格一般在50~1 000g/尾;鱅魚種規格一般在10~13cm/尾;鯉魚種一般在10~16cm/尾;鯽魚種一般在3~6cm/尾。對於一次性放足魚種的池塘,在魚池清整消毒後,儘量早放苗,一般以1~3月為宜。對於多次投放魚種的池塘,應一次性放足80%的魚種,剩餘的部分按計劃投放。以肥水魚為主要品種的搭配型,主養魚為鰱、鱅魚,搭配魚類為青、草、鯿、鯉、鯽魚等。鰱、鱅魚放養量所佔比例為70%~75%,鰱、鱅魚放養比例為***3~5***∶1,草、鯿魚等草食性魚類佔20%,其他底層雜食性魚類佔5%~10%,青魚看螺螄餌料多少決定投放量。以草食性為主要品種的搭配型別,主養魚以草、鯿魚為主,搭配魚類為鰱、鱅、青、鯉、鯽魚等,所佔比例:草、鯿魚為總放養量的40%~50%,最高達60%,鰱、鱅魚所佔放養量30%,鯉、鯽魚等所佔放養量10%~15%,青魚視螺螄餌料多少決定投放量。視魚種來源可用3%~4%食鹽水或10mg/L漂白粉溶液或20mg/L硫酸銅和8mg/L硫酸亞鐵混合溶液等進行洗浴,在水溫15~20℃時,洗浴時間以20~25min為宜;同時,根據魚的狀態靈活掌握洗浴時間。根據塘口條件,合理確定放養模式,以充分發揮池塘養殖潛力。
  3飼養管理
  
  抓好魚池清整,早放養、早開食。定時巡塘,觀察魚池動態,嚴格控制水質。做好魚池清潔衛生工作。科學投餌,飼料種類為水草、旱草、穀類、配合飼料。質量應符合GB13078的規定。投喂量主要看水溫,水溫在10℃以上即可開食,隨著水溫升高逐步增加投喂量和投喂次數;要求少量多次,在投喂飼料時最好使用投餌機,以保證魚吃食均勻。投餌實行“四定”***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魚的活動情況***的原則,科學合理調整投餌,吃足吃好。定時檢查食場。控制水位及防逃。種好池邊的青飼料。做好池塘管理記錄和統計分析。
  
  4魚病防治
  
  新建魚池設計要合理,各個池塘都要有進出排水口,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在進水口處造一個蓄水池水源符合NY5051的標準。控制和消滅病原體的傳播途徑。疾病流行季節進行藥物預防。一是外用藥物預防。採用漂白粉掛簍,在每一個食臺或食場掛3~6個小竹簍,每個簍中放100~150g漂白粉。或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掛袋,在食場或食臺的四周掛3個布袋,每個布袋中裝硫酸銅100g,硫酸亞鐵40g,每週掛袋1次,連掛3次。也可全池潑灑藥物,疾病流行季節,每15d潑灑1次漂白粉;每30d潑灑1次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或敵百蟲;或每15d潑灑1次生石灰。二是魚餌預防。對魚體內疾病防治,主要採用“口服藥餌”,大蒜藥餌是人們常用的藥物,先將大蒜去皮搗成泥,然後再加入餌料和嫩草中拌合,晾乾後投喂,當天配置當天使用,用蒜量為每100kg魚用蒜0.5~1.0kg[4]。利用光合細菌、生物製劑調節水質,預防魚類疾病。培養抗病力強的品種,篩選出具有自然免疫力疾病的新品種。很據魚病情況合理用藥,嚴禁違禁藥物進入池塘。
  
  5成魚捕撈與運輸
  
  採取網捕和幹塘捕撈。捕撈的魚類要求用活水車增氧運輸,或用帆布箱運輸,要求車輛無汙染,以保證魚類鮮活、不變質。
  
  6參考文獻
  
  [1] 鐵凌.鰱鱅青草魚人工繁殖高產決竅[J].農村實用科技資訊,1998***7***:20.
  [2] 陳昌瑞.網箱養殖鰱鱅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9***11***:32.
  [3] 謝生芬.網箱養殖鰱鱅魚技術[J].內陸水產,2005,30***4***:24.
  [4] 陳太華.魚病無公害防治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20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