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茭白種植歷史悠久,已成為茭白種植村主要的農業經濟收入與支柱產業。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無公害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整地施基肥

  10月下旬茭白採收結束後立即進行耕翻,使土地熟化疏鬆。

  在春季旋耕前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豬糞1500-2000公斤。田塊經過犁耙,保持一定的淺水層。栽植前增施碳銨、過磷酸鈣作基肥。

  :適時移栽 合理密植

  茭白種植時間為春種。 2月中旬當茭苗長20釐米時開始移栽,移栽前將寄秧田中長勢過旺的茭株去除,避免產生雄茭。移栽時每小墩要有3-5枝新苗,並要帶有老苔管,隨挖、隨分、隨栽。如果植株高度超過50釐米,可以把超過部分割去,以減少水份蒸發,有利於提早成活。

  茭白栽植行距80×100釐米,每畝栽800墩左右,基本苗數3000株左右。種植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釐米,老株上部齊地面為宜,移栽適宜在陰天或晴天15時後進行,有利成活。

  :田間管理

  ***1***、追肥:種植後施好提苗肥、分櫱肥和孕茭肥。掌握的原則是前促、中控、後促。

  春種的返青後,約在移栽後7-10天,根據基肥、苗情情況,施好一次提苗肥;第一次追肥後10天左右施一次分櫱肥,畝施複合肥60-100斤,使茭白生長健壯,促進分櫱;植株開始孕茭時***扁稈期***,及時追施一次追肥,以促進肉質莖肥大,提高產量,畝施腐熟廄肥或人糞尿4000-6000斤。

  ***2***、灌水: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的高低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一般按照淺-深-淺的原則進行,掌握淺水移栽,適水活苗,薄水促櫱,深水、活水孕茭,淺水收穫。

  種植時以3-4釐米的淺水為宜,以利早春地溫升高,促進成活返青;成活後可加深到6-7釐米,以後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步加深到18-20釐米水位,但不能超葉枕***茭白眼***;採收期淺水採收。

  ***3***、除草:種植茭白前進行耙田除草,以後田間發生的草要用手工拔除,一般進行2-3次。

  ***4***、剝枯葉、拉黃葉:在植株分櫱後期,清除枯老的葉片,使株叢內和株叢間通風透光,以利植株孕茭。

  ***5***、病蟲害防治:注意茭白鏽病、茭白鬍麻葉斑病、飛蝨、螟蟲等病蟲害防治。採用以農業防治為主,必要時結合進行化學防治。防治飛蝨應掌握在低齡若蟲期,農藥可選用吡蟲啉、噻嗪酮兌水噴霧,防治螟蟲應在孵化高峰期,用殺蟲雙兌水噴霧;防治病害應選擇在發病初期田間出現零星病斑時,即要抓緊用藥防治,農藥可任選苯醚甲環唑、甲基託布津、多菌靈、晴菌唑等。此外,在孕茭前及孕茭期慎用殺菌劑,防殺傷黑粉菌,產生不孕雄茭,在採收茭白前10天禁止使用任何農藥。

  :採收

  茭白採收的外觀指標是單株莖櫱假莖基部顯著膨大,緊裹的葉鞘即將裂開或剛裂開。採收過早,影響產量;若過期不採,降低品質,失去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