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茭白種植技術要點

  茭白,又名茭筍,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沼澤草本植物。下面是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無公害茭白栽培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種苗選留在秋季茭白採收前,選取產茭早、質量好、生長健壯的優良單株,做好標記,作為第二年的種苗。

  二、種植最好在秋冬季定植,株行為40釐米、行距為120釐米。

  三、水位管理原則為 “前期淺、中期深、後期淺”。前期保持3—5釐米淺水位,6—8月份水位加深到10—18釐米。採收後回落到3—6釐米。

  四、肥料管理基肥翻耕時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茭白苗成活後施提苗肥,畝施三元複合肥10—15公斤;分櫱肥畝施三元複合肥20—30公斤;10%的假莖變扁時施催茭肥,畝施三元複合肥30—40公斤。

  五、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及時清理,經常保持田間清潔;建議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每50畝一盞,可以誘殺十幾種昆蟲。使用化學農藥時必須遵循“嚴格、準確、適量”的原則。

  掌握好種植技術能使茭白產量提高,但茭白要賣得好,茭農要增加收入,還得看茭白的品質怎麼樣,現在各地市場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非常嚴格,所以要嚴格執行無公害生產標準。

  早茭白無公害高產栽培指導工作要點

  按照縣農業局工作安排,今年我有幸繼續成為安溪縣龍門鎮龍美村農技推廣示範村專案技術指導員,現將龍門鎮龍美村早茭白無公害高產栽培指導工作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茭白筍生產五統一,即茭白種植地實行統一整地、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水分管理、統一收購銷售;

  2、剔除雄茭,因苗生長特高、特壯的茭墩有可能變異成“雄茭”***不孕茭***或“灰茭”***不能食用***,應及時剔除;

  3、適時移栽,在隨挖、隨分、隨栽原則的基礎上,移栽適宜在陰天或晴天15時後進行,這樣有利於成活;

  4、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即應科學施肥及合理灌溉,5、病蟲害防治,茭白主要有茭白鏽病、茭白鬍麻葉斑病、飛蝨、二化螟、大螟等病蟲害。要根據田間病蟲害的實際發生情況,採用頻振式殺蟲燈、黃色誘蟲板等物理防治,必要時結合選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化學防治。

  高山茭白無公害化栽培技術要點

  近幾年高山茭白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在海拔 500米 以上的山區,因夏季氣候涼爽,十分適宜茭白生長髮育,可比同緯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天,既增加秋淡蔬菜品種,豐富居民菜籃子,又可達到質優價高。高山單季茭白平均畝產量在1500~2000公斤,推廣種植高山單季茭白對發展山區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現將高山單季茭白無公害化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茭田選擇:應選擇具有高山氣候特點,海拔要求600― 1050米 以內的區域,光照好、土層深厚、水源好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以有涼水經過的水田或近水庫可利用庫區深層水灌溉的田塊最好。

  2、施足基肥:結合翻耕,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 3000公斤 或濃人糞尿 2500公斤 ,如前作是水稻田,還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並耙平,然後灌水2―3釐米,做到田平、泥爛、肥足。

  3、品種選用:品種應選用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熟期適中的良種,如美人茭、浙大茭白等優良品種。

  4、種株選育:茭白種株要求生長整齊、節緊縮、結茭多、孕茭率高,茭白油光嫩白,成熟一致性好,長足後,包裹的葉鞘一邊稍有開裂,茭白眼呈乳白色,無灰茭、無病蟲害、四周無雄茭的優良單株。茭白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在9月上旬~10月下旬剪取中間一段20― 25釐米 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為 50釐米 ,株距 15釐米 ,每隔5―6行留出 80釐米 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齊茭墩泥為度,並保持1― 2釐米 的淺水層。為了促使假植苗早髮根萌芽,防止受凍,秧田可採用地膜覆蓋,能使茭白提早生長髮育,從而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當假植苗成活後,每畝秧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公斤,促進幼苗生長。

  5、適時定植:新植田塊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當選種苗高 20釐米 時,及早進行移栽,每叢3―4苗,採用寬窄行栽植,寬行1. 2米 、窄行O. 8米 、叢距0. 4米 ,畝栽1300~1500叢。老茭田在”穀雨”前後做好疏苗定苗,疏苗要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壯、去內留外”的原則,一般每墩留苗5~6株,並補上去劣後的空墩處,確保全苗。

  6、適時採收:一般高山茭白在6月上中旬開始採收,以葉鞘內茭肉顯著膨大,緊裹的葉鞘即將裂開或剛裂開為採收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