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創業解讀
對於facybook大部分人士不陌生的,在不知不覺中它已經悄悄在進行轉型,從社交網路轉變到線上世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交網路創業資訊相關文章。
還把Facebook當社交網路?它已經成了線上世界的新門戶
早在同名電影上映前,“社交網路”就成了Facebook的代名詞。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創辦的這家公司在2008年從MySpace手中奪下了這個頭銜,自那以後便成為了社交網路行業無可爭議的傑出代表。
但如今有跡象顯示,Facebook似乎已經達到巔峰——並不是作為媒體平臺,也不是作為一個打發時間的網路平臺,更不是作為一家企業,而是作為社交網路本身***一個人們與親友相互聯絡的地方***。
需要明確的是,人們使用Facebook的頻率依然很高。最新資料顯示,該公司擁有16億活躍使用者,日活躍使用者超過10億。只不過,真正使用這個平臺開展社交活動的人正在減少。根據科技部落格Information獲得的機密資料,Facebook的“原創分享”***人們自主釋出的關於自己的內容,而不是從其他地方分享的文章***已經減少。***的訊息人士也佐證了這一趨勢,並表示該公司內部將其歸咎於“語境崩潰”***context collapse***,這是由丹娜·伯伊德***Danah Boyd***普及的一個學術詞彙,用於描述社交媒體如何模糊人際溝通和大眾傳播之間的界限。
無論對Facebook的整體資料產生了何種影響,這都是實實在在的趨勢。釋出寶寶的萌照或自己的度假照片,通過狀態更新傳遞情緒和思想,釋出調皮的資訊來透露祕密——這都屬於人際互動範疇,人們往往都會針對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分享類似的資訊,分享物件至少也是那些你有理由認為對你懷有好意的人。
人們原本並不希望把自己分享在Facebook上的資訊公佈給全世界,但隨著Facebook的不斷髮展,加之普通使用者的好友列表不斷擴大,這種觀念已經逐漸被打破。的確可以通過隱私設定限制自己的受眾物件,但卻有可能造成困擾,實際使用起來也很繁瑣。更何況,Facebook自己的軟體也會監控你在該網站上的一舉一動,希望以此全面瞭解你的情況,從而投放精準廣告。瞭解這一切之後,唯一令人驚奇的或許就變成了:“原創分享”竟然花了這麼長時間才開始減少!
說來有趣,Facebook的這個問題在我本人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我並不是妄想狂,我也不認為Facebook是邪惡或無恥之徒。然而,我多年以前就不再在Facebook上分享太過私人的資訊。2013年,Slate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我為什麼不在網上分享關於孩子的任何資訊》的專欄文章,我起初認為那篇文章的觀點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我有了孩子後,卻發現自己也開始留心那篇文章中的一些建議。
據報道,Facebook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專門應對這種個人資訊分享不斷萎縮的趨勢。他們嘗試通過新的文案來吸引人們釋出更多狀態更新,還在“贊”之外增加了更多按鈕,鼓勵人們分享更多觀點。扎克伯格甚至宣稱,直播視訊將成為一種幫助人們自發聯絡的新穎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使得你不必對自己發出的文字資訊斟字酌句。他還明確表示,這項功能是為了幫助人們重新奪回Facebook喪失已久的“原始感”和“肺腑感”。該公司擁有龐大的資源可供利用,當他們齊心協力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時,往往都會成功。
不過,我認為扭轉這一趨勢與MySpace重振旗鼓的概率相當。你可以通過調整演算法來向人們展示更優質的內容,更好地迎合他們的口味,或者讓他們產生或悲或喜的情緒。然而,無法通過簡單的調整來重新恢復使用者的信任。
如此看來,Facebook似乎註定會沒落,或者至少會逐步退化。倘若一個社交網路上的使用者都害怕社交,將會出現什麼情況?正如Inc的傑夫·博考維西***Jeff Bercovici***所說:“Facebook已經陷入了最糟糕的境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事實的確如此。這的確很像是走向沒落的第一步:Facebook已經不再炫酷了。
然而,如果你仔細思考Facebook過去3年的發展,或許會發現,該公司正在積極應對這種徹底變化。
該公司已經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實現了自我再造。首先,Facebook作為一個平臺已經逃脫了社交網路的範疇——它雖然缺少了一些個人化的元素,但實用性卻並未降低。其次,Facebook作為一家公司正在大舉下注科技和社交媒體的未來,甚至已經不再被人簡單地描述成一家社交網路——就像Alphabet不再被簡單地稱作是一家搜尋網站一樣。
那麼,如果不是社交網路,Facebook的應用和網站究竟變成了什麼?如果你觀察一下人們的使用方式,答案就會顯而易見: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線上世界的個性化門戶。
這個世界不僅包含新聞***超過40%的美國成年人表示會用Facebook看新聞***,還包括娛樂、遊戲,當然也少不了親朋好友的狀態更新。作為各大網站的重要流量來源,該公司已經獲得了無與倫比的主導地位,甚至對企業釋出和呈現內容的方式產生了影響。自從網際網路出現以來,各大企業都在爭相建設完美的門戶,希望將其打造成所有人都趨之若鶩的資訊高速公路。還有一些企業則在嘗試設計設計終極新聞閱讀器,彙集網際網路上的優秀內容,將其整合為個性化資訊流。雖然並未過多宣揚,但Facebook已經開始在這兩個方面同時開弓——雖然遠算不上完美,但顯然比AOL以來的任何一個門戶都更加有效。
Facebook能有如今的成就並非偶然,該公司曾經花費多年時間來優化News Feed的內容質量。通過這種方式,它不僅可以向用戶呈現好友釋出的優質個人狀態更新,還能提供專業內容釋出商製作的一流報道。這可能是因為該公司的高管,尤其是首席產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預料到Facebook無法單純憑藉狀態更新永遠繁榮下去。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在主頁上增加了趨勢新聞話題,鼓勵新聞機構直接在Facebook上釋出最優質的報道,並且努力推廣該公司的原生視訊播放器和流媒體視訊平臺,希望吸引YouTube網紅、明星和媒體機構創造更吸引人的內容。Facebook希望人們能在它的圍牆裡完成越來越多的上網活動,更好地吸引有價值的眼球。
Facebook接下來對移動應用的改版,或許再次凸顯出該公司從社交媒體轉向新聞門戶的意願。據Mashable報道,該公司正在測試一個全新的移動介面,將允許使用者按照主題對內容進行歸類。其中一種方案似乎可以根據“美國新聞和政治”、“體育”和“娛樂”幾大類別進行分類——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報紙的各個版面。
這些內容仍然會根據使用者的好友點贊、分享和評論的情況進行排序,而且其中仍然會包含個人的狀態更新。但此次改版將增強閱讀的趣味性,而不僅僅著眼於社交聯絡。簡而言之,Facebook將從“臉書”轉變成“新聞書”。
那麼,這些人臉將會去向何處?還有哪些新興的社交媒體平臺可能會異軍突起,超越Facebook?肯定不是Twitter,該網站的安全性和隱私性不及Facebook,而且多年前就已經不再著眼於社交。***Twitter現在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家媒體公司,最近還與全美橄欖球聯盟簽訂了協議。***
事實上,新的線上社交樞紐已經變成了圖片和視訊分享服務以及聊天應用,這些產品的重點是為人際互動創造更親密的語境。美國當今最受歡迎的圖片和視訊分享平臺是Instagram和Snapchat,而最流行的兩大聊天應用則是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蘋果iMessage並不算數,因為它並不是一款真正的應用***。
到現在,你或許會猜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這4款對Facebook威脅最大的應用中,有3款——Instagram、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都屬於Facebook,而且該公司還曾經力圖收購Snapchat。雖然Snapchat一直都在拒絕Facebook的收購要約,但Facebook已經多次模仿該產品的核心功能,先是命運不濟的Poke應用,最近又推出了在自發性和互動性上與之類似的流媒體直播服務。
Facebook 2012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曾經引發很多人的嘲笑,但事後證明,這是一筆頗具先見之明的投資。該公司隨後又在2014年斥資22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當時甚至還有很多美國人沒有聽說過這款聊天軟體。然而,Facebook的擴張計劃並不僅僅侷限在社交領域。即便是那些理解Instagram和WhatsApp收購邏輯的人,也很難明白該公司為何花費20億美元收購Oculus VR。
扎克伯格表示,虛擬現實有朝一日將成為“最具社交屬性的平臺”,這令很多人感到有些誇大其詞,畢竟,這款硬體會導致人們與周圍的人隔離開來。當然,我們之前對扎克伯格的很多質疑最終都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如果你不再以社交平臺的角度來看待Facebook,此舉顯然就更容易理解。如果我們將Facebook視作一個希望主導線上媒體消費領域的公司,那麼它進軍虛擬現實的舉措就變得非常合乎情理。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在將Messenger打造成一個頗具未來感的公司,允許開發者製作各種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並開發自己的虛擬人工智慧助手。如果虛擬現實成為重大趨勢,虛擬助手或許也會蓬勃發展。
當然,Facebook仍是一個社交網路。該公司指出,儘管它的很多使用者分享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文章、圖片和視訊,但仍有海量使用者使用該網站來進行社交。Facebook不會將他們驅趕到其他地方。
不過,在Snapchat、Instagram和WhatsApp的時代,Facebook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社交網路。然而,藉助一流的眼光,該公司已經成功完成了轉型,成功適應了“後Facebook時代”的變革風暴。
越用社交網路越孤獨?Facebook首任總裁想要變一變
肖恩·帕克***Sean Parker***首次嘗試推出社交視訊服務Airtime時,就一直想努力做大這項服務,然而最終這項服務卻讓他陷入了難堪。眾所周知,帕克當年曾幫助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將Facebook打造成全球化的社交巨頭。在帕克看來,如今的社交網路已經讓網際網路擁擠不堪,但使用者卻仍感孤獨,於是,他想嘗試用新型的社交網路,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2012年與奧利維亞·穆恩***Olivia Munn***和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等一線明星共同舉行的一次派對上,帕克蘊釀已久的視訊訊息應用產生了故障。最終,由於Airtime的人氣未能達到較大規模,帕克還是放棄了Airtime。
如今,帕克正在默默地重新推出Airtime服務。週三,帕克推出了更新版的Airtime。在推出新服務之前,帕克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在這次採訪中,帕克將新應用描述為一個針對越來越擁擠且非個性化網際網路的解決方案。帕克此前一直將此問題的原因歸咎於社交網路的蓬勃發展,儘管這種批評似乎讓人啼笑皆非。
帕克表示,“我們在私底下談論Airtime時,總是將其看作是社交網路世界中恢復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一種服務,在這樣的世界中,社交網路將我們連線到更多的人群,然而,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仍感到一定程度的孤獨,至少我會感到孤獨。或許,這是社交媒體當初未曾預料到的結果之一,儘管如今已經有10多億使用者登陸社交媒體,而且這些使用者還擁有大量的好友使用者與關注者。”
更新版的Airtime於週三開始投放到iOS和Android等裝置。毫無疑問,新版Airtime與舊版Airtime當然不同。第一版Airtime是一個實時的基於網頁的視訊訊息服務,在這個服務上,使用者能夠與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進行一對一的視訊聊天。
如今,帕克當然希望將新版Airtime應用打造成一個具有人氣的社交網路,一個幾乎完全基於實時視訊的社交網路。Airtime的前提就是“房間”,當然,這裡所指的房間是一個虛擬空間,在這個房間中,使用者可以分享內容***包括Instagram圖片、YouTube視訊、Spotify播放列表、Giphy動畫等***,並一起實時的共享快樂。
帕克表示,“在一個彙集多使用者、多對多公開或私下同步化消費內容的世界中,仍然存在這樣的巨大差異。既然我們能夠坐在這兒,或者是親自做出來,那我們就應當真正地做出來,即使我們中間隔著遙遠的距離。”
對帕克而言,當前業界的大量社交媒體並沒有真正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帕克看來,Periscope、Meerkat和Facebook Live等都可以讓使用者觀看直播視訊,但是,使用者卻希望將他們播放的視訊限定給更少更私密好友觀看。
帕克不喜歡比較,但是,Airtime似乎仍像是Facebook與谷歌***微博***Hangouts的結合體。這兩大服務的巨大差異就是——當用戶使用Airtime時,使用者的虛擬化身就會出現在直播視訊當中,因此使用者在使用Airtime時,還需謹慎。
移動應用可以讓使用者建立“房間”,在這樣的房間中,最多可以容納250位使用者同時參與聊天,當然,聊天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談話、發訊息或者共享內容等。Airtime的一些高管認為,此類應用的“房間”非常具有人氣,特別是對那些小規模好友群使用者而言,因為這些使用者希望能夠一起共度一些私密時光。
Airtime媒體業務總裁丹尼爾·克勞斯***Daniel Klaus***表示,“我們看到成群的女性使用者,或者說至少我們認為他們是女性使用者,會在我們的產品上花費數小時,一起觀看YouTube視訊等內容。”
帕克和克勞斯都聲稱,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這種共同消費媒體內容的新服務正在崛起之中。而對帕克而言,這一次的賭注可能不會太高。
對此,業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正確做好這項服務,當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做好了,就會成為下一個可以吸引10多億使用者的社交平臺,否則就會成了一個玩具或是一個騙人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