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典故故事
鑼鼓一打咚咚響,伍子胥打馬過烏江,保太子不保娘娘。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典故
楚平王給他的太子建娶婦於秦,秦女貌美,楚平王這個好色之徒就自己受用了,又聽信了費無忌的胡說八道,於是廢了太子建,這就波及到了建的老師——太傅伍奢。一場無妄之災,伍奢父子當死,然而跑了他的次子伍員,於是就出現了先秦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幕:伍子胥報仇。其最高潮部分,是伍子胥帶領吳兵入郢,挖出平王屍體鞭之三百,如果就此滅了楚國,那這個故事就顯得非常完美,極具傳奇性質:一個紅顏惹出一場禍水,一個勇士滅了一方國家,就像那老戲裡唱的:一匹馬踏破了鐵甲連環,一杆槍殺敗了天下好漢,一聲笑顛倒了滿朝文武,一句話失卻了半壁江山。伍子胥知道自己關鍵的棋是一定要保護太子,所以從伍明直奔慎邑,太子建已被司馬奮揚放走,逃奔宋國去了,他打聽到太子妃齊人馬娘娘已經懷胎十月,在正午集居住,趕忙奔向正午集,保護馬娘娘一路直奔宋國去追太子,來到現在的利辛縣大李集的烏江岸邊,只見江水洶湧,咆哮湍急,伍子胥勒馬立在西岸,保護馬娘娘先過,好一似當陽橋上張翼德,追兵哪敢近前,大約馬娘娘走遠了,伍子胥左右一望只見近處沒有渡船,又有追兵,猶豫間,跨下烏稚馬是一寶馬,戰馬似解人意,突然前蹄騰空,昂首嘶鳴,意欲馳騁。伍子胥情急之間,勒緊韁繩,猛拍戰馬,躍過江去,如輕舟利箭,倏忽間到對面,追趕馬娘娘去了。後面追兵一因伍氏乃三代忠良,素來有德,不肯追趕,二來正趕這時,天氣忽變,一陣狂風大作,只颳得天昏地暗,也是天助,都不追了,不然一條小江如何能擋住追兵。後人為了紀念伍子胥忠貞保主,忍辱負重的高尚品德,立廟祀之,每年二月八廟會,並於打馬渡江處修建了五孔橋和七孔橋紀念。
卻說伍子胥快馬趕上馬娘娘,馬娘娘已經懷胎十月,經此顛簸,腹痛大急,似要分娩,這卻如何是好,這生孩子是犯忌諱的事,只見前面有一處桃園,桃園裡有個小茅庵,伍子胥忙安頓馬娘娘在此生產,馬娘娘桃園裡生下了少主勝,就是今天的馬店桃園村裡,母子平安,暫且不說。這裡也不是安身之地,逃命要緊,又繼續前行,那馬娘娘產後虛弱,伍子胥只好把戰馬讓於她母子乘坐。前行不遠就是一個關口,楚兵盤查來往行人甚緊,伍子胥有馬娘娘母子拖累這樣如何能過去,心中是十分著急,馬娘娘心裡明白,把少主勝交於伍子胥,趁他不備,關前投了井,後人把這井稱為“落鳳井”, 伍子胥萬般無奈,只好含淚蓋住井口,來到無人處解開盔甲,把少主勝裹在懷裡,扎束停當,躍上戰馬闖關而去,直奔宋國來尋太子建。後人於解甲處興集紀念,叫解甲集。
楚國雖然沒有滅掉,伍子胥的故事卻流傳千古。伍子胥的性格,用其宿敵太宰嚭的說法是:剛暴、少恩、猜賊;而他父親伍奢的用辭則為“剛戾忍訽”,以上評語均出自史記,這評語用現代漢語中較通俗的詞句來概括一下,大約就是三點,第一剛烈,第二堅韌,第三桀驁不馴,還有一點他們不曾說出的,他從貫弓執矢逃離楚國,自宋至鄭,以至在吳國立腳,一路上過昭關,涉漢水,中道吹簫乞食,歷盡艱辛,可謂韌矣;其不遺餘力的報仇,外無所倚,內無所持,以卑微之身對抗一個國家,又何其剛哉;在報仇上,他從來不含糊,在日暮途窮的境況裡,也從沒像孟姜女哭長城那樣求告於上蒼,而是靠著信念的支撐,自己個兒成全了自己個兒;能夠卒彰其志,也只有英勇的偏執狂才能辦得到,從這一點來看,伍子胥婷婷獨立在春秋戰國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閹閭去世後,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並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後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伍子胥與相國對謎的故事
春秋時的伍子胥文武雙全。他第一次上朝時,剛在殿前舉完千斤鼎,國君又傳諭試才智。
原來,相國見伍子胥身手確實不凡,想試試他才思是否敏捷。相國沉思片刻,念道:
兄與弟同姓,弟與兄同名。
兄有蔭山秀,弟有萬里明!
他要伍子胥猜個字。伍子胥見老相國要考自己,有心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他不直接回答,而是笑著唸了四句:
霜有雪沒有,箱有櫃沒有。
你有我沒有,立功自會有!
老相國一聽,大惑不解,而伍子胥連連拱手道:“失敬!失敬!”
伍子胥的謎語其實回答了老相國的謎語
可以從伍子胥的謎語中的“霜有雪沒有,箱有櫃沒有。”這句看出答案。
霜沒有雪是相,箱沒有櫃也是相。
所以這個謎底是:相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原因
伍子胥之父兄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報仇,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廬攻破楚國的郢都。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車之後的伍子胥一面擦著額頭的汗珠一面回想著剛才的一幕幕情景。雖然沒有完全腐爛仍能看出一點楚平王生前的模樣,但畢竟死體與活人還是很不一樣的。在這張死人的臉上,一點也沒有了當年的殘忍沒有了當年的盛氣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沒有聽到痛苦的慘叫也沒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開肉綻,有的只是蒼蠅亂飛驅蟲亂爬。腦袋被抽掉了下來,也只是在地上滾動一下,沒有哀嚎沒有求饒,有的只是旁觀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伍子胥在想:我奮力把這個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打得更不成樣子,又得到了什麼?是的,想當年父兄為楚平王所殘殺,自己死裡逃生,內心的仇恨喚醒了無盡的能量,幫助吳王打敗楚國,就是為了報這殺父之仇。可是,鞭打一個死人一具死體和折磨一個活人還是不一樣的。如果鞭打一個活人,就免不了會有慘叫哀嚎和求饒,免不了會有血肉橫飛皮開肉綻。我的仇恨也就會在他人的慘叫哀嚎血肉模糊之中消失。
如果沒有,如果楚平王是條硬漢子緊咬牙關不哭喊一聲甚至還在不停地辱罵我一家子,那他的寧死不屈也更能刺激我鞭打的力氣啊!可是,這些都沒有發生。要是能在自己滿腔怒火燒得最旺的那一刻把楚平王千刀萬剮就好了!但這一切註定都不會發生。在仇恨燃起的那一刻,我殺不了他;而在我能殺他之時,仇恨已逐漸消退。
最最無奈的是,我沒有可能帶著眼前的精兵良將去與若干年前的仇人廝殺。過去的作惡者不是現在眼前的這具屍首,過去的受虐者也不是現在的我。
不去想它了,伍子胥對自己說。仇與恨的問題有點玄乎,但體力的消耗卻很實在。在馬車的搖晃之中,這位必將流傳千古的人物很快進入了夢想,打起盹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