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沏泡方法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嚇煞人香”,產於蘇州洞庭東山碧螺峰下。據《太湖備考》載:“相傳一千三百多年前,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間有野茶數枝,山人採製,其香異常,名‘嚇煞人’。”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具:紫檀六用、茶倉、茶船、玻璃杯、茶荷、隨手泡。

  溫杯:***左手拿隨手包,將開水倒至杯中1/3處,右手拿杯將溫杯的水倒入茶船中***

  溫杯的目的是因為稍後放入茶葉泡熱水時不致冷熱懸殊。

  用玻璃杯沏泡綠茶一般有三種方法: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上投法是先投水再投茶葉;中投法是先投水,後投茶,再投水;下投法是先投茶再投水。今天我們採用的是中投法。

  賞茶:***將茶葉拔至茶荷中,雙手拿起茶荷請客人觀賞茶葉***

  沖水:沖水至杯中三分之一處

  置茶:***將茶荷中的茶葉拔至玻璃中***

  置茶要適量、均勻。

  沖水:***沖水至七分滿***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東西洞庭山,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的根脈相同,茶吸果香,花窨茶味***花香果味***。碧螺春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的早,二是採的嫩,三是揀的淨。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摘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炒制500克高階碧螺春約需採6.8—7.4萬芽頭。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穩綠,香氣濃郁,滋味鮮純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三鮮”之稱。一嫩指芽葉嫩,三鮮指色鮮、香鮮、味鮮,是中國名茶。碧螺春的品質優異,共分七級。

  奉茶

  太湖碧螺春的傳說

  “碧螺春”是一種馳名中外的高階綠茶,以江蘇無錫太湖中的東、西洞庭山出產的為最佳。每年“穀雨”前三、四天是採摘碧螺春的最好時節,因為這時茶樹的嫩芽剛好伸出第一片嫩葉。上等的碧螺春,茶尖呈螺旋狀,邊緣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杯中一小會兒,就舒展成完整的一芽一葉,湯色碧綠清爽,香氣四溢,經久不散。碧螺春味道醇厚,卻又不失淡雅和純淨,同時還有養氣頤神的功效。要問碧螺春的來歷,這裡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太湖中的東、西洞庭山隔水相望。東洞庭山象一柄玉如意似的,把那長長的把柄斜搭在太湖的北岸上。西洞庭山卻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故事就發生在西洞庭山上。

  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個從小就沒了父母的姑娘,名叫碧螺。聰明俊秀的碧螺姑娘不但心地善良,而且生就一副清亮圓潤的好嗓子。不管是打魚的,還是種田的,只要聽到她的歌聲,就會忘掉疲勞,忘掉手中正在於著的活兒。遠近一帶的人們可喜歡她了,因為她給大家帶來了歡樂。她和西洞庭山的人們一起,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可是有寧年初春,太湖中突然出現了一條凶狠殘暴的惡龍,他要太湖人民在西洞庭山上為他蓋一座大廟。他要太湖人民天天燒香,月月擺供,每年獻上一對童女童男供他奴役。還要碧螺姑娘作他的夫人。太湖的人們拒絕了惡龍的無理要求,而且把碧螺姑娘藏了起來。惡龍惱羞成怒。白天,就在湖中掀起滔天巨浪,把下湖的漁船全部打個粉碎。晚上,就駕起狂風,摧毀西洞庭山的莊稼、樹木和房屋,鬧得整個太湖日夜不得安寧。

  惡龍危害人民的事,惹惱了東洞庭山一個名叫阿祥的小夥子。阿祥這小夥子自小打魚為生,他不但武藝高強,還能潛入水中七天七夜不上岸來。而且,他的心腸也特別好,他見義勇為,把救貧濟困、鏟惡除暴,看作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因而深得遠近人們的愛戴和擁護。

  阿祥非常喜歡碧螺姑娘。白天下湖打魚回來,不管繞多遠,也不管有多累,他總要到西洞庭山停留一會,好聽聽她的美妙歌聲。如果碰巧能見到姑娘一眼,他就更加心滿意足了。阿祥從來不敢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別人,更不敢告訴碧螺姑娘,他怕姑娘知道後,生他的氣,從此再也不理他,那他就再也聽不到她那動人的歌聲了。現在,惡龍揚言要蕩平西洞庭山,把碧螺姑娘搶走,阿樣氣得牙都咬碎了,他決心同惡龍決一死戰,保護西洞庭山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那個美麗的碧螺姑娘。

  一個沒有月光的晚上,大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阿祥趁著夜色,操起一把大魚叉,悄悄地從水中潛游到西洞庭山。

  這時,惡龍正在島上掀房拔樹,行凶作惡。阿樣乘惡龍沒有防備,一步躥上前去,用盡全身力氣,“嗖”地一聲,把手中的漁叉猛地刺進惡龍的脊樑。惡龍感到脊樑上一陣劇痛,想要騰空飛起,可是還沒直起腰,就“噗通”一聲倒在地上。它掙扎下,在地上一滾,就又抬起脖子,張著血盆大口,露出兩排毒牙,惡狠狠地向阿祥猛撲過來。阿祥也不示弱,他沉住氣,高舉漁叉,勇猛地迎了過去。於是,阿祥和惡龍展開了一場惡戰,從山上撲打進水裡,又從水裡撲打到湖岸,一直搏鬥了七天七夜。惡龍的爪子抬不起來了,阿祥的漁叉也舉不動了。惡龍躺在近岸的水底下,血從他身上一股一股地噴了出來,噴出水面老高老高才撒落下來,象一朵朵暗紅的毒蘑菇似的。阿祥靜靜地躺在山坡上,殷紅的鮮血從他身上的傷口處慢慢地向山下流去。奇怪得很,那些被惡龍掀翻的樹根、折倒的樹杆、掃斷的樹枝,當阿祥的鮮血從它們旁邊流過後,就又都復活,重新長出嫩綠嫩綠的芽苞來。

  人們紛紛跑來,他們滿腔憤怒地把惡龍砍成碎塊,剁成肉醬,又懷著無限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抬回家去,小心地洗淨了他的傷口,敷上了草藥。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阿祥的身體始終不見好轉,有時還大口大口地吐血,他躺在床上只能說話,連身子都翻動不了,飯也吃得很少。美麗的碧螺姑娘天天都來看望他,親手給他治傷換藥。這樣,阿祥天天都能看到碧螺姑娘,同她說話,心裡感到無限的欣慰。

  四鄉的人們知道是阿祥為他們除了大害,懷著萬分感激的心情,紛紛帶了貴重藥品和各種禮物來看望他。阿祥滿懷深情地說:“感謝鄉親們的盛情好意。我已經活不了多久了,你們把這些東西都送給碧螺姑娘吧。在我活著的時候,只要她天天唱歌給我聽,我就是死了,也心滿意足了。”接著,阿祥又把自己從前每天繞路來西洞庭山聽姑娘唱歌的事,也都告訴了大家。

  人們把阿祥的話統統告訴了碧螺姑娘。碧螺姑娘知道被大家尊敬的阿祥是那樣深深地愛著自己感動極了,她請大家把阿祥抬到自己住的山頭上去,決心親手治好阿祥的傷,讓阿祥儘快地恢復健康。

  可是,所有的藥物在阿祥身上都不見效,只有姑娘的歌聲,才能使阿祥的臉上泛出欣慰的笑容。每當阿祥閉上眼睛,以為自己已經死去的時候,一聽到姑娘的歌聲,就又甦醒過來。鄉親們認為阿祥再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都非常痛心。姑娘更是著急,發狂似地到處尋找草藥。

  有一天,碧螺姑娘尋找草藥,又來到了阿祥同惡龍搏鬥流血的地方。她發現這兒有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應該把這棵茶樹移栽到山頂上去,好讓後人都知道,曾經有個叫阿祥的小夥子,為了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和惡龍搏鬥了七天七夜,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碧螺姑娘把小茶樹移栽到山頂上時,“驚蟄”剛過,天氣還很冷,但是,小樹卻長出好多芽苞,生意盎然。姑娘每天早晨起來,都要把所有的芽苞用嘴一個一個含一遍,給芽苞增加一點熱氣,抵禦清晨的寒冷,好讓芽苞快快長大。“春分”過去,“清明”過去,離“穀雨”沒有幾天了。這時,小樹上的芽苞越長越大,開始伸出了嫩芽。碧螺姑娘自言自語地說:“這樹上的嫩芽,全是我天天用會唱歌的嘴含過的。現在,我還要用會唱歌的嘴把這樹上的嫩芽含下來,泡點茶給阿祥喝。”於是,姑娘就用嘴含下一些嫩芽來,泡在碗裡,送到阿祥面前。

  說來也真奇怪!這茶剛碰到阿祥的嘴邊,一股醇正而清爽的香氣就從阿祥的鼻孔一直鑽到心裡。阿祥的精神陡然一振,一口氣把這碗茶全喝光了,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東西,滲透了他的全身。他抬抬手,伸伸腿,連自己都不太相信地說:“好怪啊,我簡直能坐起來了!碧螺姑娘,你在哪兒採的妙藥,真是比仙丹還靈啊!”姑娘見他說話這麼有精神,快活得心都要迸出來了,眼睛裡滾動著亮晶晶的淚花,興奮地說:“你快躺著別動,這藥有的是,我再給你來去。”

  從此,碧螺姑娘每天把小樹上的嫩芽含下來,一邊唱歌,一邊把嫩芽放在手中輕輕地搓揉著,烘乾,泡上,送到阿祥跟前。

  阿祥喝了這茶以後,居然漸漸地恢復了元氣,身體比以前更結實了。

  誰知碧螺姑娘的面容,卻從此一天天憔悴下去——原來,姑娘的元氣都凝聚在那棵小樹的嫩芽上了;嫩芽泡成茶被阿祥吃了以後,姑娘的元氣就再也不能恢復了。沒多少日子,美麗的碧螺姑娘,就帶著她那安詳的微笑離開了人間!阿祥悲痛欲絕,和鄉親們一齊把姑娘埋在山峰上。阿祥自己也就在那裡定居下來。許多年以後,人們發現阿祥還是象原先那麼年青——阿祥已經長生不老了。

  後來,人們把葬著碧螺姑娘的那個山峰叫做“縹渺峰”。每年快到穀雨時節,許多采茶姑娘都到這兒來,採下那棵小樹上的嫩芽,把嫩芽製成茶葉。還給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叫“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