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教育思想論文
葉聖陶是中國現代語文的奠基人,有著代表我國現代語文教育實踐發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學的、現代的語文教育思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
摘 要:葉聖陶是中國現代語文的奠基人,有著代表我國現代語文教育實踐發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學的、現代的語文教育思想。他的語文教育思想涉及到語文教育尤其是學校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主要內容有語文教育“以學生為本位”的本位論、“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材論、“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任務論和“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目的論。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國語文教育,對當今的語文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指導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做好課內、課外的溝通;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追求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主要內容;現實意義
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出版家,是中國語文教育史上貢獻重大、影響深遠的語文教育家。他關注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實踐,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獨具特色的語文教育體系。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主要內容包括語文教育“以學生為本位”的本位論、“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材論、“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任務論和“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目的論。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我們現代語文教學仍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指導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做好課內、課外的溝通;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追求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葉聖陶生平簡介與著作介紹
一生平簡介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曾用名葉秉臣,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中國語文教育史上貢獻重大、影響深遠的語文教育家。1894年10月28日他在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出生,家境清苦,1912年畢業於蘇州公立草橋中學,曾先後任教於蘇州中區第三初等小學教師、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上海中國公學、杭州第一師範、北京大學、立達學園、重慶巴蜀學校、國立中央戲劇學校、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學校。1921年葉聖陶與茅盾、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先後從事過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出版和開明書店的編輯工作,主編了《小說月報》。葉聖陶參與編寫或主編的重要刊物有《光明》《中學生》《國文八百課》《國文雜誌》等。1949年4月,葉聖陶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過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教育部副部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1984年90歲時任民進中央主席,後來還擔任了民進中央名譽主席。
葉聖陶不僅有親身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編輯實踐,還有語文課程設計實踐,他一生積累的豐富經驗,寫出的教育教學的論著,形成的語文教育思想成為我國語文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著作介紹
葉聖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1923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1929。其他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隔膜》1922、《火災》1923、《線下》1925、《城中》1926、《未厭集》1928等。在長期的編輯生涯中,先後主編或編輯過《詩》雜誌、《文學週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開明少年》《筆陣》《國文雜誌》《中國作家》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發現培養和舉薦過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葉聖陶還從事語文教科書的編纂,解放前所參編的教科書有1923年的《新學制初中國語教科書》、1932年初小的《開明國語課本》、1934年高小的《開明國語課本》、1934年的《開明國文講義》、1935年的《國文百八課》、1937年的《初中國文教本》、1942年的普益《國語課本》、1946年的《新編國文讀本》甲種,白話文、1947年的《新編國文讀本》乙種,文言文、1948年的《新編高階國文讀本》以及1948年的《文言讀本》等,為解放前的中國語文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葉聖陶著作等身,有許多散文、小說、童話作品,很多著名學者、教育家對葉聖陶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研究,教育界對葉聖陶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非常廣泛,有1994年開明出版社出版的顧黃初所著的《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講話》,有1998年10月開明出版社出版的董菊初所著的《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還有2004年7月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任蘇民所著的《葉聖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等。
二、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一“以學生為本位”的本位論
中國傳統倫理文化奉行長者至尊、師道尊嚴,長者至尊違背了生物進化的規律,師道尊嚴則違背了教育教學的規律。魯迅在《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說到:“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犧牲,自己無力生存,卻苛責後者又來專做他的犧牲,毀滅了一切發展本身的能力。”呼籲“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1]葉聖陶在《對於小學生作文教授之意見》中明確闡述了他的“以學生為本位”的語文教育本位論:“小學作文之教授,當以順應自然之趨勢而適合學生之地位為主旨。”還提出了“作文命題及讀物選擇,須認定作之者讀之者為學生,即以學生為本位也。”葉聖陶的“以學生為本位”的語文教育思想闡述在他的諸多著作當中,如在《給予學生閱讀的自由》一文中形象地說:“把學生的思想範圍在狹小的圈子裡,教他們像號子裡的囚犯一樣,聽不見遠處的風聲唱著什麼曲調,看不見四周的花木顯著什麼顏色。這樣寂寞和焦躁是會逼得人發瘋的。”在《論國文精讀指導不只是逐句講解》一文中,他也提出學生學習語文、閱讀書籍“最要緊的還在讓他們自己動天君。”
語文教育“以學生為本位”表現在語文教育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和興趣,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用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
二“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材論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葉聖陶是我國現代語文教材的奠基人,他親自主編或編寫了近三十本語文教材,形成了“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材論。上世紀30年代,葉聖陶在《國文科之目的》中就指出:國文科之目的在“養成閱讀能力”與“養成寫作能力”兩項,為達此目的,“課本只是舉出些例子,以便指導說明而已,這裡重要在方法” [2]。40年代又在《精讀指導舉隅》“前言”中指出:“精讀文章,只能把它當作例子與出發點。” [3] 1978年葉聖陶強調:“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4]
葉聖陶認為“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例子,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具有示範性;例子,是能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示,學到方法的“一”;例子,是課堂學習的憑藉。“舉一”是精讀,“反三”是略讀;“舉一”是課內學方法,“反三”是課外閱讀使用方法。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的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5]
三“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任務論
在語文教育的任務問題上,葉聖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授之以漁,教師教給學生的主要不是現成的知識,而是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受用一輩子。在這個問題上,葉老有一句眾口相傳的話,那就是“教是為了不教”。在後來葉聖陶給民進外地來京參觀教師茶話會的講話上中又做了進一步闡釋――“剛才有一位同志說到我說過的‘教師為了不教’。後來我加了四個字‘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我覺得這樣表達比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學生就學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為學生能夠自己學習了,不再需要教師教了。”“達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習一輩子”。
葉聖陶強調“勉強注入之徒勞”,提出教育“在教學的時候,內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視,而方法方面尤其應當注重”,“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1977年,葉聖陶給《中學語文》雜誌的題詞中寫道:“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既是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又是教學改革的歸宿,是語文教學的最高任務。“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從“教”到“不教”,有一個複雜的、艱苦的過程,這是個啟發、誘導、扶持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培養能力是核心,在逐步放手“不教”中訓練能力,學生只有逐步具備了能力,才可以達到“不教”,才是“教學之成功”。
四“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目的論
葉聖陶認為做好學問的前提是要做好“人”,提出了“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語文教育目的論。葉聖陶多次在著作中闡述了這一語文教育思想,在《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中指出:“須認定國文是發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他在《作文論》中也有提及:“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鳴出內心的感興”“在人群中表現自我”“假如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於事理的真際,切乎生活的實況: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愉快的,則必須本於內心的鬱積,發乎性情的自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裡同樣提出了“立誠最為貴”的觀點,這是他數十年來一貫堅持,反覆申說的觀點。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思想是葉聖陶從人的發展高度,對語文學科價值的闡發。“他把讀書、寫作、做人三者放在一起,認為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教會人們正確運用祖國語文來吸收知識,表情達意,從而為社會培養和造就健全的公民。這是葉聖陶語文教育觀的核心。”[6]葉聖陶對“人”的塑造特別看重,這反映在其諸多實踐之中。他針對教育本質曾經發表如下看法:“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在做人,做社會夠格的成員,做國家夠格的公民。”[7]葉聖陶“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語文教育思想向我們詮釋了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既是要讓學生道德情操受到薰陶感染,更要幫助學生實現精神世界的和諧發展;既要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勞動者,也要讓學生成為身心發展的新人。
三、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
葉聖陶的學生本位觀,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視,是現代新型師生關係的體現。“以學生為本位”表現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貼近學生生活和興趣,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每一位學生,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發揮學生主人翁精神參與班級管理,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也在語文教學上提出相似觀點“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在班級管理上提出“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體權威”。現代教育必須要面向生活、面向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在民主、和諧的“以學生為本位”的氛圍中,語文教育才能真正實現“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目標。
二做好課內、課外的溝通
葉聖陶的教材“例子”觀是對語文教育界“以教材為目的”“只要教好課文就行”的觀念當頭一棒,既為我們指明瞭“文選型”教材的最終目標,也為我們指明瞭教語文、學課文、用教材的方向。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選擇文質兼美、適合教育的文選進入教材,以教材中的“例子”為根基,教師與學生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的視野更不能僅僅圈限在書本中;另一方面,一切的課外語文資源都可以拿來當作“例子”為學生所用,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放眼社會生活,將語文教育投射到社會生活的角角落落,將社會生活的優質資源帶進語文課堂,加強語文的實踐性,實現課內、課外的溝通和整合,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三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葉聖陶“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任務論是他對語文教育的深刻感悟,是其教育思想的高度濃縮,為我們處理“教”與“學”這對矛盾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要用“授之以漁”取代“授之以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取代現成的知識,能讓學生受用一輩子。這一語文教育思想的深刻之處,是它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和教育的本性,完全符合教育的根本規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幫助學生能夠學會在未來生活中獨立謀求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獨立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由教師促進學生髮展逐漸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
四追求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葉聖陶“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目的論是對現代語文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語文教育不僅是學科教育,更應該是育人教育。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育應該承擔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任,同時也要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身心全面發展出一份力。對學生而言,讓學生明白必須用踏實、認真、勤奮的態度學習語文,用語文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積極的薰陶感染,學會做人的道理並外化為行動,學會了做人,也將促進對語文的學習;另一方面,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教師,教師更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言傳身教,追求身心的全面發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起榜樣。
四、結語
葉聖陶70餘年的教育活動中見證了中國語文教育的逐步發展,並推動了中國語文教育體系的形成。他積累了豐富的語文教育教學經驗,寫出大量教育、教學的論著和書簡,形成了科學、完整、獨具特色的語文教育思想。其語文教育思想包括“以學生為本位”的本位論、“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材論、“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任務論和“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的目的論。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對我們現代語文教學仍有著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指導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做好課內、課外的溝通;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追求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今後的語文教育教學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指引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30-132.
[2]葉聖陶.葉聖陶集第十三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32.
[3]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5.
[4]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2.
[5]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13.
[6]彭露.試論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名族特性[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顧黃初.語文教育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6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