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與供應管理論文提綱
採購與供應管理作為企業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和作用越來越多地被企業所認識。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之間的矛盾
摘要:“三集五大”背景下,我國電力物資集約化管理進一步發展,電力物資集中採購的規模逐漸擴大,但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文章簡要介紹了電力物資集中採購的三種模式,分析了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之間的矛盾,並提出瞭解決二者之間矛盾的幾點建議,以期改進電力物資採購及供應管理模式,從而促進電力物資的優化配置,確保電力工程專案的順利完工。
關鍵詞:電力物資;集中採購;集中供應;矛盾
當前,電網建設專案與我們的生活用電服務息息相關,當前電網建設專案在物資採購和物資供應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就對專案建設進度造成了一定影響,電力物資的集約化管理符合“三集五大”的發展策略,符合“兩個轉變”的改革措施,基於以上本文從電力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的角度來闡述當前電力物資在採購和供應中的矛盾,並研究了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緩解二者之間的矛盾,促進電力物資的集約化管理,推進電網工程的建設。
一、電力物資集中採購模式
一批次集中採購
批次物資採購主要指的是批次公開招標的採購方式,批次採購的電力物資要滿足需求明確、有計劃、單次採購要形成一定規模的要求,同時批次採購的目標電力物資應當是國家法律法規中有著明確規定的電力工程建設專案所需物資。一般來說,批次採購的目標物資要根據電力公司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二協議庫存採購
通過預測的方式來確定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採購需求,通過招標或非招標等方式對物資採購數量、採購金額以及採購供應商等進行確定,之後實際物資需求以及現有庫存的平衡要求供貨單位以供貨單的方式按照規定的時間分批次的提供相應的物資物品,最後根據供貨單協議規定分批或分期付款。協議庫存採購模式是當前比較大宗的電力物資集中採購模式。
三超市化採購
超市化採購一般適用於比較零星的電力物資採購,其主要根據採購策略來確定一定時期內的超市供應商,同時要對採購目標物資的資訊進行明確,例如物資品種、規格型號、採購價格、相關配送及服務標準等等,在建立需求計劃的時候,要力求簡潔明瞭,同時要使整個採購過程快捷,電力物資配送服務要保證效率和質量。
二、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之間的矛盾分析
一物資需求申報不準確從而影響物資供應
電網建設專案規模一般較小,但是工程數量眾多,專案紛繁複雜,因此,專案單位在進行電力物資需求申報的時候,申報的物資條目眾多,這就導致了需求計劃提報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從而引起對需求量把握的偏差。有著專案單位甚至對許多個建設工程專案和在一起進行申報,物資總量的把握都是靠經驗進行估算的,這會影響到電力物資需求總量估算的準確性,物資需求數量往往與實際需求量相差較大,這會對電力物資的具體供應造成影響:一些電力物資的供應超過了建設工程專案的實際需求,造成此類物資庫存量過大,未能履行實際合同的數量;建設工程專案需要的物資無法領用,供應不足,造成了結構性缺貨現象。
二採購週期設定不合理從而影響物資供應
就目前來看,許多電力工程建設專案單位對物資採購工作和採購週期預設工作並不重視,對物資需求申報比較隨意,認識不到採購週期的重要性,這會導致物資申報的滯後性,從而引起在前一批電力物資供應完畢、使用完畢後,後一批次的電力物資無法及時供應,進而對整個電力工程專案建設的施工進度造成影響。
三電網建設專案的改變從而影響物資供應
當前電網工程建設專案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致使已經申報完成並且進入招標採購程序的物資採購專案延期或取消,這就導致已經到規定交貨日期的電力物資不能夠按照交貨期發貨,從而形成此類電力物資的庫存積壓,對後續其他電力物資的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造成影響。一些緊急電力搶修專案所需要的電力物資屬於物資計劃外,因此不能夠提前提報需求,從而導致這些緊急的電力專案無法及時領到相應物資。
四物資複雜影響物資通用性
電力建設工程專案所需要的物資在型號、種類等方面的要求過於複雜,不同電力建設工程專案之間所需要的物資通用性和互換性較差,這就降低了電力物資的使用效率和庫存利用率,從而給平衡力庫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庫存積壓物資數量多是主要問題,而一旦出現庫存積壓補給會使電力物資長期佔據庫存,影響了其他電力物資的儲存和供應,同時一些電力物資很可能因為長期的儲存造成其使用效能的下降,甚至出現還沒使用就遭到淘汰的風險。
五管理模式落後
電力物資的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是物資集約化管理的具體體現,但當前許多電力工程專案單位並沒有建立與集約化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電力物資的需求提報、物資採購、物資儲存、物資供應等工作還停留在傳統的採購模式上。電力建設工程專案有著多樣化、複雜化的特點,因此應當根據不同型別電力建設工程專案的特點以及要求來建立多樣化、針對性的採購模式,以此來解決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的矛盾,適應電力建設工程專案的特點。
三、解決電力物資集中採購與集中供應之間矛盾的對策研究
一提升電力物資集中採購的計劃性
科學合理的物資採購計劃是實現電力物資集中管理,解決集中管理與集中供應,矛盾的基礎,因此電力物資採購部門應當制定合理的物資定額計劃和物資及集中管理計劃,為了確保電力物資採購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應當遵循以下三個計劃原則:準確性和代表性,這需要依靠長期的物資集中採購經驗和積累的物資定額資料以及相關統計報表等實現;可行性和預測性,建立的採購計劃要積極穩妥,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同時對於一些突發的情況能夠有一定的預測,並建立計劃備案;物資定額編制的完備性,物資定額不僅包括單項物資定額,還包括與之相應的綜合定額以及主要的電力物資材料、相關資訊和輔助材料等。在物資定額的過程中,應當對以往的生產實踐經驗進行分析總結,同時要把計劃週期內生產技術變化、市場需求因素等考慮在內,確定準確的電力物資需求定額。 二採購約束機制的建立
1. 權力約束方式
電力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權力集中的現象,因此電力企業物資採購部門應當形成內部管理體制,通過民主決策的執行機制來落實採購人員的責任。對於一些重大的物資集中採購,要建立監督小組,實時接受人民和紀委的審查,採購中每一項任務要獨立開來,避免權力集中,例如採購計劃又物資需求部門編制,招標詢價由採購管理部門掌握等。
2. 制度約束方式
電力企業可以建立獎懲責任制度,通過制度來明確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中各個工作流程的責任,以此來提升採購工作人員以及供應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廉政意識,對於電力物資採購成本低、質量高的員工以及供應及時、庫存管理好的員工給予一定獎勵,對於有失職行為和腐敗行為的員工給予相應處罰。
三提升電力物資的通用性
首先應當確定通用化標準,技術部門主導其他各個部門配合,對當前公司所需的電力物資進行梳理,通過以大代小、以高代低的原則對物資進行歸攏合併,以此來減少電力物資的型號和規格,從而減少物資需求提報的誤差,提高通用性;其次,對非通用物資的採購計劃申報進行系統固化限制,對非通用物資做好標記,在採購計劃提報過程中可以對於帶有標記的非通用物資予以退回處理;第三,要建立規範化的非通用電力物資採購審批流程,電力建設專案工程單位由於特殊原因不得不使用非通用電力物資時應當提交具體的理由,並按照審批流程進行審批,審批合格後方可納入採購計劃。
四提升電力物資管理的資訊化水平
採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建立電力物資採購及供應管理資訊系統,對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中的各個管理環節進行全覆蓋,例如物資定額、合同管理、物資採購計劃、庫存管理、供應報表等。同時可以對物資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資料庫的建立和相關檢索,以此來提升電力物資管理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是物資管理集約化的必然趨勢,但在集約化管理的過程中,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針對這個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物資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之間的主要矛盾,並研究了具體的解決對策,旨在完善電力物資的集中採購和集中供應管理工作,確保電力工程建設的順利完工。
參考文獻:
[1]陳瑜.浙江電力運維物資集中供應模式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2]徐傑.面向電力物資多階段迭代採購的供應商動態選擇方法及系統[D].廣東工業大學,2015.
[3]徐冶秋,湯笑.電力物資集中採購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508.
作者單位:王婷、郟燕琪,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阜陽供電公司;付慧梅,國網安徽阜陽市農電有限責任公司
篇二
淺談軍需採購與供應效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給軍隊軍需保障乃至整個後勤保障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和衝擊。這種影響和衝擊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既有區域性的也有整體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豐富了軍需物資的來源,擴寬了軍需物資籌措的渠道,為軍需採購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給軍需採購帶來了機遇和活力。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軍隊物資資源配置僅靠國家計劃分配是不夠的,客觀上要求軍隊必須積極參與並利用社會主義市場,軍需採購的市場必將日益擴大,所以對我軍軍需採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資源和經費,更好的做好軍需採購工作,想要把事情辦好,其關健就是要追求軍需採購效益。
一、軍需採購效益的意義
軍需採購的效益,是貫穿軍需採購活力始終的一箇中心問題,對合理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緩和軍需採購工作的供需矛盾,有效的滿足部隊不斷增長的需要,加速軍事建設和後勤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軍需採購效益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使軍需採購工作面對全新的市場。而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又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軍需採購的各個環節均受到市場經濟規律的制約和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市場的內在規律,組織軍需採購,以提高軍需採購的整體效益,更好的搞好軍需保障。
二軍需採購效益有利於提高國防經濟效益
軍需經費是國防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國防經費比例的規模很大,努力提高軍需採購效益,就可以從財力上減輕國家負擔,從這個意義上講軍需效益是對國家經濟建設的支援,是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需要。
三講求軍需採購效益是提高軍需採購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徑。
軍需採購效益是軍需採購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因此軍需採購效益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管理體制、採購方式、人員和物質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講求軍需採購效益,以提高效益為宗旨,並以效益的高低作為衡量各級採購工作的好壞的標誌,將促進我們研究和改進軍需採購體制採購方式,提高人員素質,創造物質條件,從而提高軍需採購管理水平,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二、提高軍需採購與供應效益的途徑
部隊戰鬥力是由多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些元素直接聯絡到軍需保障程度的影響,而軍需保障程度高低又依賴於軍事採購活力及其效益高低,我們講求軍需採購效益是指軍需採購的整體效益,是軍需採購不同方面和不同環節,各個個體效益指標的綜合,整體效益高於個體效益,個體效益又是整體效益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在把握軍需採購整體效益的同時,要具體把握好軍需採購各個方面和各環節的個體效益的提高,做到從“整體”出發,從“個體”著手。
一選擇適當的採購方法,提高軍需採購階段效益
在軍需採購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採購方法是一個重要環節,採購方法運用的合理與否,將直接關係到提高軍需採購效益。運用科學規範的採購方法,可以節省採購經費,減少採辦環節,降低採辦成本,規範採辦行為,最大限度地滿足軍需需求,提高採購效益。目前,軍需集中採購的方法主要有招標採購、徵求建議採購、談判採購、詢價採購、單一來源採購、兩階段採購等。這些方法的運用對於提高軍需採辦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實際操作中,可選擇的軍需採辦方法很多,但所有的方法都可以根據軍需採辦是否招標性質,將其劃分為招標採辦和非招標採辦兩大類。採辦金額是確定招標採辦與非招標採辦的重要標準之一,一般來說,一次性採辦金額在50萬元以上的專案,採用招標採辦方式,並有總後勤部物資採購管理局或總後軍需軍事代表局組織實施;採辦金額不足50萬元的專案,採用非招標採辦方式。
二優化物資儲備方式,提高物資儲備效益。
改變以實物形態為主的“硬儲備”方式。一方面,將部分軍民通用的軍需物資儲備寓於國民經濟和市場經濟之中,逐步建立軍隊、國家和地方分工儲備制度。軍隊以儲備專用性較強。作戰繼續的軍需物資為主,如軍兵種專用特種被裝、作戰被服、專用可糧,制式野戰食品、野戰炊事裝備和器材。軍民通用的軍需物質,如通用給養可糧、快餐食品、燃料、方便飲用水等,則可以充分利用市場進行儲備,採取市場供應。另一方面,實物儲備與技術、經費、生產能力儲備相結合。
三加速積壓物資的推陳出新,減少過期物資的資金佔用從外軍的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庫存佔壓資金的利息在美國企業平均流動資金週轉次數達到10次的條件下,約為庫存成本的1/4,為物流成本的1/10.近十年來美國的運輸費用佔GDP的比重約為6%,並且一直保持著這一比重。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把一儲到底的儲備模式改為動態儲備機制,不斷用新的和技術含量高的物資,代替過時物資,把相對過時的物質推向市場,變成新的經費。這樣一來可以推陳出新,二來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四建立現代物流資訊系統,降低物資執行成本
目前發展現代化的物流資訊系統是種大趨勢,例如沃爾瑪都花費4億美元巨資由休斯頓公司發射了一顆商用衛星,實現了全球聯網並建立自己的物流資訊系統,把配送中心、供應商和每家分店更緊密的連成一體。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把營業的高效和準確提升到極致。外國的地方企業尚且如此,所以,為了我們部隊軍用物資的現代化資訊化改革,我們更應該大力發展自己的物流資訊系統。建立現代物流資訊系統,達到從接受彙總到供給的各種物流職能進行控制。一個良好的物流資訊系統,可以用軍網進行傳送與管理,提高發送效率、降低傳送費用;實現倉庫、傳送中心等物流設施的有效利用,使之實現高效率管理與執行,提高物資保障供給的質量,促進軍用物資能夠迅速、準確地交給被保障單位,以其來降低物資的管理與執行成本。
五轉變倉儲形式,降低倉儲配送成本
可以結合地方企業模式。比如海爾集團正採用的“移動式倉庫”,它從顧客訂單詳細資訊化直接控制生產數量,避免了以前產品堆滯積壓的現象。這個企業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直接發貨,並依靠招標的方法選擇物流,再次實現了成本的節約。在我們看來,針對一些特定種類特定時間內配送的軍用物資,也可以借鑑此類模式。目前我軍類似單純的儲存和保管型倉庫,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保障供應需要。因此,需要對現行的軍用物資倉庫進行創新改造,增加配送和流通功能,在儲存、配送環節上採取有效措施,改變“物”的時間狀態,減少供、需之間的時間差,做到精細化供應保障。向流通倉庫的方向發展,是現代軍用倉庫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空軍後勤》總第25期2007.1.
[2]《學術理論與探索》2009。11.
[3]《後勤學術》總第376期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