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與供應鏈管理論文提綱

  企業可以通過減少採購成本、降低採購風險的策略來提高採購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淺論供應鏈採購合同

  【摘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 環境下,任何企業的採購活動都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風險,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市場需求的縮小導致企業競爭加劇.企業可以通過減少採購成本、降低採購風險的策略來提高採購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文通過對採購在供應鏈中的作用,探討如何通過採購 合同來降低風險,來提高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供應鏈 採購合同 規避風險

  【中圖分類號】F2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01

  當今的市場競爭已不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條供應鏈與另一條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全球化、技術 發展、資訊爆炸以及新 經濟體的出現使得企業之間必須要更密切地合作和資訊資源共享以便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這使得采購活動將在企業間更多、更廣泛的競爭。特別那些對採購價格依賴程度較高、生產週期較長的企業,有時其產品還沒有出廠,就由於原料採購價格的大幅變動,使得企業蒙受巨大損失。通過採購合同的形式對於企業採購活動進行科學的 管理,是當今採購合同的主要發展方向。

  1 採購合同基本特性

  採購合同是採購方與供應方雙方談判協商一致同意而簽訂的調整供需關係的協議。採購合同是雙方解決糾紛的依據,也是法律上雙方權利和義務的證據,雙方當事人都應遵守和履行採購合同。採購合同的特徵:1當事人雙方訂立的採購合同,是以轉移財產所有權為目的。2採購人取得合同約定的標的物,必須支付相應的價款.3採購合同是雙務、有償合同。雙方互有義務,供貨人應當保質、保量、按期交付合同訂購的標的物,採購人應當按合同約定的條件接收標的物並及時支付貨款.4買賣合同是諾成合同。除了法律有特殊規定的情況外,當事人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合同即成立,並不以實物的交付為合同成立的條件。

  2 採購在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效的採購對於企業優化運作、控制成本、提高質量以及持續性盈利等方面至關重要。專業生產能夠更加發揮其巨大的作用,企業越來越關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從而增加了企業採購的比重,使得采購及其管理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2.1 採購在供應鏈供應關係中的作用

  任何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並獲得最大的利潤,企業要獲取較大的利潤需要採取很多措施,如降低管理費用、提高 工作效率,加快物料和資訊的流動,提高生產效率、縮減交貨週期等,因此,企業可選擇恰當的供應商,同時將供應商納入自身的生產經營過程,將採購及供應商的活動看作是自身供應鏈的一個有機組成,形成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實現資訊共享策略。

  2.2 採購在供應鏈成本中的作用

  由於資訊發達和世界經濟高度自由化的結果,過去企業藉助技術領先,市場壟斷等所塑造的超額製造或銷售利潤正快速消失,加上消費者主義風起雲湧,偏高的產品售價,將在保護弱者的呼聲下逐步退讓,終於導致企業必須以降低採購成本,來代替提高售價,達到提升利潤的目的。

  3 供應鏈風險是當今企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中的生產和 物流要素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包括採購、庫存、分銷、配送等風險源。供應鏈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效率,對企業的業績和競爭力產生重大的影響。企業面臨的供應鏈風險有供應風險、價格風險、庫存風險、需求風險、運輸風險以及金融產品風險等等。現代企業必須具有供應鏈風險管理的能力。

  在全球化競爭使產品的生命週期不斷縮短,技術創新日新月異,顧客需求的及時性不斷提高,這些原因使得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各種新型經濟體的不斷湧現,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難度都將同時增加。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效率等問題已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過供應鏈成員的多重博弈,在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大環境之下,如何快速地搜尋、挖掘、配置所有可利用的資源,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關鍵要素。4 供應鏈採購 合同是供應鏈風險 管理的新方向

  供應鏈採購合同是指 應用各種管理思想、理論方法,設計組合、執行和管理一批不同採購合同如定量合同、期權合同、柔性合同或現貨市場採購等中合同的引數,以使採購企業實現降低供應鏈風險、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服務水平的目標。

  4.1 研究供應鏈採購合同的重要意義

  企業的戰略、商業運作過程和專案的開發通過同採購合同緊密 聯絡起來,使得企業能夠根據合同需要分配企業的資源;供應鏈採購合同使得企業能根據已有合同基礎,評價增加一個新合同對公司總體利益和風險的影響;供應鏈採購合同使得整個風險分析能夠同企業目標和風險管理 實踐緊密聯絡在一起。

  4.2 供應鏈採購合同可以降低供應鏈風險

  基於產品組合管理的採購合同戰略管理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供應商組合,可以使得采購商有效配置企業資源、有效控制供應鏈存在的一些戰略風險,如供應風險、庫存風險等。

  4.3 供應鏈採購合同管理決策

  供應鏈採購合同管理決策是一門嶄新的決策技術。傳統的採購人才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採購管理。對採購人員不僅要求有運營方面的知識,還要求具備金融領域的知識,因為採購合同組合管理已經成為採購管理和金融管理相結合的產物。為更有效地指導企業提升採購合同管理決策的能力,必須明確供應鏈採購合同管理決策的主要功能和決策方法。該功能架主要包括資料管理和編輯、優化和決策支援等3部分功能。在決策中,績效目標主要指財務目標、運營目標、顧客關係目標和風險忍受度等;資源可用性主要指企業產能、庫存水平、資源限制等;現有合同指當前存在合同的合同義務和重要事件等;單個合同的影響指收益預測和收益概率分佈等;組合合同的影響指對其它合同的影響、風險指示等;最優合同策略指合同期限、價格、服務水平分析、期權、懲罰條款、再談判條件等。決策方法主要有,第一、期權合同和長期合同採購組合管理決策。主要指採購商通過期權合同和長期合同組合向同一供應商採購物品,綜合控制價格風險、庫存風險和顧客服務風險等的決策策略。第二、期權合同與現貨市場採購組合管理決策。採購商對非戰略採購物品選擇現貨市場採購,將面臨成本風險和需求風險,所以採購商可能選擇應用期權合同與現場市場採購的組合進行採購。第三、多個期權合同採購組合管理決策。在非戰略採購問題中,採購商會面對多個供應商提供多個期權合同的採購問題,並且不同供應商會提供不同期權價格和不同執行價格。

  總之,現代企業為提高競爭能力和生產效率不斷精瘦供應鏈的庫存,這使得供應鏈自身的風險不斷增加。因此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決策技術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而企業的採購風險包涵了絕大部分的供應鏈風險,因而科學採購管理決策可以有效降低供應鏈風險、提高供應鏈效率。本文提出的基於供應鏈採購合同研究,使得企業可以同時考察不同來源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以期達到使用供應鏈採購合同來控制企業的總體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德禮,何勇等.供需鏈契約研究進展[J],管 理學報,2006,31,117-125.

  [2] 彭怡.面向供應鏈設計和操作層決策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學位 論文.2007.

  [3] 宮俊濤,劉波, 網路分析法ANP及其在供應商選擇中的應用,工業工程,2007,10277-80.

  篇二

  期權與供應鏈採購

  摘 要:該文回顧了供應鏈採購領域若干問題的理論及研究現狀,對當前期權的採購策略機制、期權機制在供應鏈採購中的種類、期權機制引入對供應鏈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討論,並進一步分析了期權合同的作用。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採購;期權

  期權是一種權利,期權合約至少要涉及購買人和出售人兩方。獲得期權的一方稱為期權購買人,出售期權的一方稱為期權出售人。交易完成後,購買人成為期權持有人。在供應鏈實踐中,原材料的採購方式基本上屬於現購Spot Purchase。這種採購方式具有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的優點,但是採購方需要承擔很大的價格風險。採購方通過與供應方簽訂期權合同,約定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以固定價格採購所需的材料。與期權相似,這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當規定的採購日期到來時,採購方可以在市場價格與合同所定價格中選擇其中較低者進行購買。可以預期通過這種合同,採購方可以有效規避價格變動的風險,獲得成本的降低。

  一、基於期權的採購策略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零售商的訂貨一般都要提前於銷售時節,即訂貨提前期,而由於市場需求的不確定,就很可能產生訂貨不足或者過剩的問題。在此期間,價格的波動也會給供應鏈帶來風險,如果銷售季節開始後的需求量增大,那麼上游供應商出於自身利益,或者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提價,零售商所面對的進貨價格自然也會提升,這時零售商又需要補貨的話,就必須要接受更高的價格,這樣零售商就會因缺貨和價格上漲而受到損失。

  二期權採購合同作用機制

  由於訂貨提前期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引起的訂貨不足或者過剩的問題,供應鏈期權合同就為其提供了一種解決的辦法。供應鏈期權合同即是將合同中的產品作為期權的標的資產,給零售商提供了一種在銷售時節開始後的訂貨選擇權。具體可以這樣理解:採購商先向供應商支付一部分費用作為預定費用或期權價格,並約定雙方在將來某時間採購商有權以一定執行價格向供應商採購不高於合同事先約定數量的商品。

  期權合同的引入為供應鏈採購管理提供了一種激勵機制,促使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風險共享,達到整條供應鏈上的最優化,而由於零售商更靠近終端使用者,所以他們掌握著更多關於需求分佈的資訊,期權機制也有助於將需求資訊從零售商向供應商進行傳遞。

  二、期權機制在供應鏈採購中的種類

  一獨立式期權

  獨立式期權是獨立於產品訂購合同之外的一種期權機制,所以甚至可以拿來進行交易和交換。獨立式期權的特點為:第一、在對市場需求和風險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後,期權的買方可以調節自己的期權數量,如實際需求低於期望需求的零售商可以將部分期權賣給實際需求高於期望需求的零售商;第二、將期權與合同分離使得企業能協調自己的供應鏈投資和風險偏好。

  供應和需求資訊是供應鏈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供應鏈期權交易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如期權價格,交易量等,便於各方制定能力計劃或採購計劃。

  二嵌入式期權

  嵌入式期權可以視為特殊的獨立式期權或者可以視為特殊的合同。嵌入式期權的特點是:1期權可能有多個協定價格;2期權的權基可能是離散變數,具有不連續性;3期權的協定價格不一定是權基變數的值。

  在現階段國內與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發展狀況下,嵌入式期權有其存在的特殊原因:將期權嵌入遠期合約甚至另一種期權從而創造出一些新的衍生工具,這是近幾年來供應鏈風險管理創新的一個新動向。

  三、期權機制引入對供應鏈的影響

  一供應鏈的有效整合

  期權的引入,特別是獨立式期權,使得行業能夠在理性化的條件下,有效地整合行業資源,避免供應鏈所產生的”牛鞭效應”,並給予供應商市場指導。此外增加了行業供應鏈的靈活性,降低了各個企業的市場風險。要求以需求為中心進行組織理順供應鏈的資訊失真問題,同時要求增強供應鏈的敏捷反應性。期權有效地面對了這三大挑戰,並且促成企業對供應鏈進行三方面的整合:供應鏈資訊整合,成員企業合作協調和建立成員企業利益機制。

  二供給彈性

  期權為零售商提供在銷售季節補充庫存的彈性,對於那些產品生命週期較短,需求揮發性較高的市場而言,這種彈性使得零售商能對需求變化作出快速響應。以服裝行業為例,零售商通常必須在銷售季節開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下達訂單,貨幣的時間價值成本十分驚人,因此很多零售商寧願多付30%―50%的費用以尋求那些能在銷售季節內隨機供貨的供應商。

  三風險共享

  在供應鏈中如何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供應鏈供方和需方在市場需求,銷售價格,購買數量,生產過程,產品質量,交貨期以及匯率等方面達成共識。在風險共擔的途徑方面,通常是要求零售商事先將自己的預測結果傳遞給供應商,藉此來幫助供應商做決策。期權提供了一種在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共享這些風險的一種機制。每個零售商可以對需求做一個悲觀估計和樂觀估計,悲觀估計的數量以訂單的方式直接獲得,悲觀估計與樂觀估計之間的差額以購買期權的方式獲得,這樣就可以同時減少缺貨風險和過剩風險。

  四、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期權的一些基本概念,說明了期權採購合同在理論上的作用機制,對期權機制在供應鏈採購中的種類做簡單介紹,並進一步從供應鏈的有效整合、風險共享幾個方面對期權機制對供應鏈的影響加以闡述。

  參考文獻:

  [1]王迎軍.顧客需求驅動的供應鏈契約問題綜述[J].管理科學學報,2005,8,2.

  [2]張曉敏.論供應鏈環境下的採購管理[J].大眾科技,2005,2.

  [3]陳旭.考慮期權合同供應鏈的零售商的零售商訂貨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