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決策相關論文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決策,決策是否科學直接關係企業興衰成敗,投資是保證企業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本手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企業技術投資決策
1 技術投資的重要性和特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和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競爭。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起著關鍵性的推動作用,世界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飛快地改變。作為經濟社會組成重要部分的企業,如果不能夠適應科技的快速發展,必然被市場淘汰。企業必須結合產品的生命週期,根據社會環境的發展方向,設定自己的長期戰略和短期目標,加大科技開發投入,這樣,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技術投資支出金額大,屬於酌量性固定成本,而其投資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和滯後性,從而給企業技術投資決策增加了難度。本文從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就企業短期技術來源渠道的選擇、長期技術投資資金流向的偏好和技術投資資訊的披露三方面進行論述,尋求提升企業價值的方法。
2 外購技術和自行研發策略的選擇
短期內,企業可以有兩種獲取技術的方式:外購如直接購買專利使用權或請科研機構開發等或自行研發。企業可根據增量收益最大化的原則確定技術來源渠道。
表1利用“利潤=收入-成本-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按現行稅收政策,比較兩種方案給企業帶來的增量收益大小。
·π——利潤
·S——銷售收入
·CZ——自行開發研發成本
·CW——外購技術成本
·CQ——其它成本費用
·t——公司所得稅稅率
·G——政府補助或獎勵
由上表可見,當滿足公式:CZ<[CW1-t+G]/1-1.5t時,企業獲取相同技術,採用自行研發的方式划算。
假設政府補助或獎勵G=0:
如果t=25%,則:CZ<1.2CW;
如果t=15%,則:CZ<1.097CW。
也就是說,在不考慮政府補助或獎勵時,對於一般企業,如果自行研發預算支出低於外購支出的1.2倍,自行研發划算;對於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優惠企業所得稅稅率政策,如果自行研發成本預算支出低於外購成本的1.097倍,自行研發划算。由於自行研發加扣50%費用政策以當年可以扣除的利潤為限,如果公司利潤不足以享受該加計扣除政策,則計算自行研發所得稅時,扣除額1.5CZ要替換成實際稅前可扣除金額。
從公式本身來說,自行研發的成本是不含利潤的,而外購技術的成本含有外部研發機構賺取的利潤及交納的稅金。另外,自行研發常常可以獲取政府補助和獎勵,研究成果更具有專屬性,可以通過申請專利等來使企業一段時間內獨佔技術優勢,防止技術外溢,獲取技術帶來的超額收益。
普通企業自行研發,如果要從無到有配備人員設施等各項技術條件,成本會偏高。根據公式CZ<1.2CW,普通企業在預計自行研發成本低於1.2倍市場報價成本時,自行研發就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利潤。如果初始技術成本投入後,企業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當滿足高新技術企業條件時,就可以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這對企業來說,收益將是長期的。
因此,企業使用上述公式做決策時,應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擴大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費用的範圍,謹慎權衡,結合企業戰略目標,確定技術投資是外購還是自行研發。
3 研究支出與開發支出的偏好性選擇
研究支出是指在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階段發生的支出。開發支出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這一階段發生的支出。
筆者認為,技術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使之具有高風險性的特徵。研究階段支出比例越高,技術投資的風險就越大。對於利潤好,現金流充足,市場份額大,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來說,其風險承受能力強,有能力有條件加大研究階段的投入,研發支出的潛在收益更有可能鞏固企業龍頭地位。而對於規模較小,力爭技術跟進或攫取微量技術優勢的企業來說,將資金集中於可以預見到產出的資本化開發階段較為適宜。
4 技術投資資訊的披露
筆者在WIND資料庫查閱上市公司年報時發現,很多企業儘管大篇幅提及本公司研發狀況,卻沒有披露費用化研發支出和資本化研發支出的金額,或者分散披露及披露不完全。各上市公司年報附註披露狀況參差不齊。
研發支出的披露,既是相關準則規定的要求,也會為企業帶來正面價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 無形資產》規定,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而陸桔利2006的實證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能帶來未來增長機會的價值。研發支出的價值能夠被投資者認可,並給予積極的評價。
筆者認為,企業應規範研發支出的披露格式和內容,這樣,既有利於自身瞭解情況,進行同行業比較和資料分析,加大行業合作,減少重複投資,對研發支出進行合理的評價和考核,更有助於引起投資者對企業的關注,活躍股票市場,對公司財務報告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5 結語
技術投資的重要性、酌量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及滯後性對技術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通過技術投資,企業創造新技術、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或節約產品成本費用,為產品創造新效能。本文根據現行稅收政策、會計準則的規定,從企業利潤最大化、提升企業價值的角度對企業短期進行外購或自行研發決策,長期企業技術投資資金流向及財務報告研發支出披露進行了探討,以期對企業技術投資決策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
篇2
淺析中小企業投資決策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中小企業數量較多、成長快、適應能強,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活躍城鄉經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通過投資實現資產再分配,投資決策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文章首先對中小企業投資決策的方法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其次對我國中小企業投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逐一剖析,最後提出了中小企業投資決策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投資決策;措施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決策,決策是否科學直接關係企業興衰成敗,對於經濟實力尚不發達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為了促使中小企業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態,企業經營者需要首先思考怎樣使用好投資決策權。
一、中小企業投資決策的方法
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投資,另一種是在擴大經營專案投資或在原有經營業務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也可以總結為初始投資和擴大經營投資。初始投資是中小企業處於成長初期的投資,在成長成熟期時會進行擴充套件經營專案投資。中小企業由於受到資金限制,面對不確定的經營環境,不可能分散投資風險進行多專案投資,只能專注某一個專案,風險程度加劇不可避免。對於大企業來說,在進行投資決策過程中,常採用的方法是內含報酬律法和淨現值法,也就是折現法,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此種方法很難實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受投資者個人消費偏好於價值觀念影響;其二,中小企業決定投資專案依據的會計管理目標是多元化的,並不只是現金流量最大化;其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小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原有產品質量才能保障其地位不受動搖,但是對於未來價格走向很難預測,因此只能儘可能降低成本;其四,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中小企業進行籌資並非易事,對於資本與機會成本的預計非常困難。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投資決策過程中不宜採用折現法,應當採用投資利潤率法和投資回收期法,這兩種方法便於操作、計算簡便。
二、中小企業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市場調查
目前,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對市場調查不足,資訊獲取渠道匱乏。投資過程中如果資訊不足,主觀臆斷在所難免。一些中小企業蒐集資訊不夠全面,沒有進行深入市場調研。與此同時,受企業決策者經驗、能力影響,投資決策過程中時常出現失誤判斷,無法按期獲得預期收益。
二難以掌控投資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會環境愈發複雜。中小企業投資環境主要包括資源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及法律環境等,其構成繁雜,並且變化較快。對於企業來說,很多因素髮生變化,很難進行預測,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是難以改變這種現狀。另外,受到一些特殊條件的限制,私營企業或民企很難步入該領域,如科教文衛、保險、基礎設施及金融等。在中小企業可以涉足的行業,有些也存在門檻過高的問題。
三資金短缺
企業進行投資,需要擁有充分的資金,或者可以通過低成本籌集的途徑實現,但是中小企業處於發展上升期,企業規模與實力都不強,存在籌集能力弱,資金相對短缺的情況。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難以進入資本市場,多數銀行對其資金支援力度也較弱,在此情況下,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如何進行投資才能取得良好收益成為一個難題。
四缺乏完善的投資管理方式
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內部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管理制度相對落後,沒有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投資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忽視了投資決策戰略規劃的重要性,相關責任追究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存在滯後性,極易造成投資失誤、投資虧損現象的出現。
五投資觀念缺乏創新
中小企業領導層在投資方面墨守陳規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企業領導人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過分追隨相近企業及相同企業投資做法或者投資模式,沒有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即使投資獲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沒有建立起企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六投資程式混亂,無整體戰略意識
投資需要動用企業全體員工的智慧,只有管理層參與是不科學的做法。一些中小企業投資過程無規矩可循,幾乎是由企業領導層董事長、總經理、企業高管決定,混淆了董事會的經營權、監督權與決策權。此種決策沒有經過民主決策,存在感情投資、意氣投資甚至盲目投資的可能性,沒有整體戰略意識。
三、我國中小企業投資決策的建議
一做好市場調查
中小企業在投資決策前應當做好市場調查工作,收集足夠資訊資源。對於資訊收集工作,企業應組建獨立部門,派專人進行調查,對資訊進行必要的加工和分析。如果企業條件允許,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符合自身的調查方式。
二拓寬融資渠道
解決融資難問題需要促進機制創新,啟用民間成本,加大金融體制和工具改革力度,有序發展地方民營信貸和地方性銀行。鼓勵商業銀行對審批程式進行簡化,改進貸款品種、貸款方式及貸款條件等。中小企業應當注重發展資本市場,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完善企業風險投資機制。
三改進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機制
投資風險客觀存在,中小企業應改進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機制,形成科學、完整的制約、激勵和決策機制,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同時,需制定監督控制機制,建立嚴格的投資管理制度,對相關責任、權利進行界定,從而形成一套科學、規範的投資管理辦法。
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部分中小企業領導人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過分追隨相近企業或相同企業的投資做法。對此,應當給予一定剋制,企業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同領域內不斷推陳出新,推動企業結構轉型,打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為了支援技術改造,應設立專項基金,促使企業產品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五建立風險處理機制
對於企業來說,風險客觀存在,投資決策也不例外,存在各種難以預測的風險。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健全風險轉移機制分散企業風險;通過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並且建立與之配套的積累分配機制,對企業自有資金進行及時增補;通過完善風險迴避機制,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在可控情況下完成;通過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實施動態、全面、實時監控。
六制定嚴格投資決策責任制
多數中小企業投資決策沒有通過民主決策,存在感情投資、意氣投資甚至盲目投資的可能性,沒有整體戰略意識,對此,需要制定嚴格投資決策責任制對其進行約束,加強科學決策,摒棄主管臆斷,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決策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實現決策程式科學化和民主化。通過制定嚴格投資決策責任制,可以對違反決策程式的相關人員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七增加風險防範意識,加大投資人才培訓力度
加強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制定相關制度和計劃,努力培養出一批既掌握一定科學方法,又具有較強抗風險意識和投資意識的創新型人才。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其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如財務、審計、管理、法律及金融等,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培訓,培育出21世紀真正的需要的企業拔尖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投資決策涉及多個方面,是個複雜的體系。目前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在投資決策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資金短缺、市場調查不充分、投資缺乏創新、投資缺乏創新、投資決策缺乏整體戰略意識等。對此,筆者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例如分析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做好市場調查、建立風險預防與處理機制、樹立創新意識以及制定嚴格投資決策責任制等。
參考文獻:
鄭明望.關於中小企業專案投資決策的研究:以概率樹分析法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