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決策論文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投資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步增加投資,投資專案的結果將直接關係到投資者的利益,而且對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整個社會生產力的使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增強煤炭企業投資決策及危機預防

  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中,隨著生產要素的多元化,投資的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無論是投資的主體、物件,還是投資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極大的變化。由於投資對煤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投資已經成為煤炭企業力圖做大做強,擴大規模、增強效益、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1煤炭企業投資的現狀

  在煤炭企業不斷運轉過程中,投資和再投資是煤炭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在企業經過一系列籌資活動後,可能積累了不少資金,如何使用這些資金來獲得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呢?要達到上述企業經營理財的目標,就必須用全面的整體的眼光來看待投資活動。投資是指為了獲取將來某些不確定的價值而放棄目前一定價值的決策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獲取一定數量的未來價值。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國內跨區域投資日趨活躍,該現象源於煤炭資源分佈的區域差距。根據第三次全國煤田預測的資料,我國西部煤炭資源儲量為44785.11億噸,佔全國總量的81%,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開採條件優越。而我國其他礦區由於開發早、強度大,資源已近枯竭。為爭奪資源、擴張市場或延續企業的生命週期,一些煤炭企業以股權合資、購併、新建企業等模式參與西部煤炭企業的開發。社會經濟生活越來越複雜,投資風險越來越大,如何把握投資機會、投資決策及投資後的經營管理,實現預期的投資收益,取決於決策者學識水平、素質膽識和責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決定於現存社會經濟的環境壓力、幹部考核體制以及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等。

  2煤炭企業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投資無疑是企業變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還是像以往那樣循規蹈矩,無所作為,其結果必然是走投無路,山窮水盡。除在現狀中提出的一些問題,目前,許多煤炭企業還存在如下問題,以下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分析並找出其解決對策。

  2.1管理方式不當,損失嚴重

  企業投資方式陳舊,融資渠道單一,管理方式落後,監督措施不力,很難發現投資中出現的問題,即使勉強發現也不能及時處理,造成投資失誤、投資重複、投資浪費、投資虧損。原因:不科學的投資管理模式。目前,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的投資管理不僅先天不足,而且後天失調。投資的體制和機制不順,管理的制度和辦法滯後,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忽視科學投資戰略規劃和精確的預算控制,沒有嚴格的風險控制分析和市場應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勵約束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等等。對策:實施一種先進的投資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投資管理方法,按照投資建議、可行性論證、投資決策、投出資產處置和銷售等環節對投資實施全程控制和監督。健全投資管理機構,完善投資決策機制、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制定嚴格的投資管理制度。界定關鍵區域的責權利,既要防止權力重疊,又要避免權力真空。實施必要的責任追究機制和合理獎懲辦法,形成齊抓共管之勢,產生管理協同效應。力爭每一項投資都能做到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執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論證民主科學、事中監督及時有效、事後考核評價準確。

  2.2缺乏市場調研意識

  市場調研是系統地收集、分析和報告資訊的過程,它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市場調研包括市場調查和營銷分析,不僅要有可靠的實地調查資料,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已有的真實材料進行分析。原因:有些煤炭企業往往沒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資訊,因此專門研究規避風險問題,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不做市場調查,或市場調查的方法不當,缺乏科學依據,蒐集資料失真,從而導致錯誤理論,誤導企業選項,最終導致決策失誤。對策:煤炭企業應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掌握足夠的資訊。進行市場調查的方法有許多,比如座談會、跟蹤測試、企業研究、二手資料收集等等,每個企業應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採用的方法。

  2.3投資風險大

  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任何一個企業進行投資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企業的經營者對該企業如何經營而承擔的風險,包括對內投資風險和對外投資風險。對內投資風險與其本身經營密切相關,對內投資一旦形成後,其投資風險就包括企業自身可以控制的企業特別風險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場風險。而對外風險和本企業的經營沒有直接關係,它包括被投資企業的特別風險和市場風險,而這兩種風險對煤炭企業來說都是不可控制的。原因:一些煤炭企業由於人員素質整體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駕馭風險和規避風險的能力,主要管理人員沒有樹立風險意識,投資隨意性大,導致其投資專案風險更高。對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加強對技術裝置更新改造的投資、對人力資源的投資。人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也會起到減少投資損失的作用。

  2.4投資決策缺乏創新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說過:“管理的核心問題是經營,經營的核心問題是決策,決策的核心問題是創新。”國外許多企業由於投資善於創新,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或核心競爭力,使比自己大的企業想吃吃不掉。我國的很多煤炭企業投資創新意識不夠,往往追隨比自己大的企業或同行相近企業的投資模式以及投資做法,缺乏創新,不能通過投資培植自己獨特的技術或核心競爭力。轉貼原因:決策帶有盲目性。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過程中的一系列變革,實際導致了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煤炭企業領導不從本企業所處環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質及其影響,並對可能出現的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重大投資決策便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對策:樹立投資決策的創新意識。煤炭企業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推陳出新,以不間斷的自我積累、產品開發與升級、技術創新,更貼近消費者需求來實現企業的發展。而不是去搶佔看來會盈利的非自己經營領域的市場。簡單的盲從只會使整個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我國的煤炭企業也應該吸取國外企業成功的經驗,培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緊緊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文章。

  2.5投資決策者素質低,決策水平不高

  在資金不足的困擾下,如何進行投資並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對每一個企業投資決策者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其原因在於投資決策者和財務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許多投資者缺乏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有的甚至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何談進行投資決策與獲取投資決策資訊的能力。由於有的煤炭企業在人、財、物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弱勢,影響了其獲取投資決策資訊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財務會計資訊的分析處理,很少深入地分析處理財務報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在經濟發達國家,由於市場經濟程度較高,存在比較熟悉的職業經理市場,對於管理素質的界定、劃分和測評都有比較成熟的體系標準,管理者的知識、能力結構相對合理。相比之下我國的職業經理市場剛剛啟動,現有的管理者也大多與行政級別掛鉤,缺乏相應的市場經濟知識,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動力和壓力較小,造成管理者群體整體素質偏低的現象,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不能完全適應改善企業投資管理和提高投資效益的需要,煤炭企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對策:一支優秀的投資管理隊伍。隨著投資領域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越來越需要一支協同有效的管理者隊伍。要有一個好的人力資源戰略,培養一批具有新思維,掌握科學方法,既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又有投資管理經驗和有關財務、金融、審計、稅務、法律、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各方面人才。

  2.6投資決策程式混亂

  投資完全取決於決策者———國有煤炭企業的高管和董事會特別是董事長、總經理的個人偏好、經驗和知識,缺乏長遠發展戰略考慮,不經民主決策程式,沒有必要的投資論證,盲目投資、意氣投資、感情投資、政治投資等現象層出不窮。原因:不民主的投資決策程式。對於國有煤炭企業造成目前這種不民主決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結構中一元制下董事會監督權、經營權與決策權混同。對策:採用一種科學的投資決策程式。建立科學民主的投資決策程式,改變決策者僅僅靠經驗、主觀判斷進行決策的觀念和做法,拓展決策者的思維空間,強調企業自主投資過程中決策程式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延伸決策者智力和視野,從而使決策者將原先模糊的管理經驗和決策程式進行規範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決策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保證決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現代化。

  3煤炭企業投資的進一步思考

  煤炭企業要想永遠生存下去並得到發展壯大,除了要認識到在其投資中的現狀、問題及採取必要的措施之外,還要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3.1煤炭企業應特別重視投資專案的可行性研究

  企業進入市場以來,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內部的情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種風險客觀存在。因此企業領導,需根據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快速科學的做出投資決策。尤其是煤炭企業,由於投資額大、回收期長、固定資產的專用性強,決策一旦失誤,損失巨大,因此投資決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顯得尤其重要。

  3.2煤炭企業投資風險及其控制

  由於客觀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每一項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投資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比較小,可以忽略它們的影響;如果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較大,且足以影響方案的選擇,那麼就必須對它進行測量並在決策中加以考慮。否則一旦決策失誤,其損失將是長遠而巨大的。因此煤炭企業在投資時必須要經過預測、決策,並對投資專案實施嚴格的稽核與管理,以防範和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提高投資專案的經濟效益。

  3.3建立投資退出戰略

  煤炭企業應該對投資專案定期進行分析、排序,慎重佈署投資退出機制。很多煤炭企業在投資時往往只考慮日後如何經營,卻很少想過如何適時兌現投資,更少想過如何收拾虧損殘局。對企業來說,投資總是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企業通過投資、再投資擴大規模後,往往面臨著如何退出已有投資的問題。

  不少企業正是由於沒能在投資的進入與退出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