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成功案例

  沒有人可以絕對把握意外事故的發生,但是懂得風險管理的人,一定不會遇事驚慌失措,因為一切都在其預料之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首先是風險識別準確及時。國家總局在飛行檢查中捕捉到個別藥品生產企業違規購進銀杏葉提取物投料生產銀杏葉片和銀杏葉膠囊,生產管理混亂,偽造物料購進臺賬及銀杏葉提取物的批生產記錄、批檢驗記錄,低價銷售銀杏葉藥品的資訊後,沒有當作單一的違反藥品GMP個案或者價格問題去對待,而是從相關企業相關產品的橫向比較中捕捉到低價銀杏葉產品可能存在質量風險的資訊,順藤摸瓜,挖出了該企業改變銀杏葉提取生產工藝的嚴重問題。

  其次是風險分析科學全面。在初步固定證據之後,國家總局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通過全面分析,判斷這絕非簡單個案,是在較大範圍、較多品種、不少企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因此將個別銀杏葉產品質量問題的偶然風險果斷研判為系統性、全域性性風險,在此基礎上發出通告,啟動了涵蓋廣西、湖南兩個重災區在內的二十幾個食藥監部門及近30家藥品生產企業的全國性統一行動。

  再次是風險控制嚴格有序。在初步查清涉案銀杏葉產品的基本事實後,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迅速控制問題藥品,防止藥害事件發生;怎樣在已經打草驚蛇的情況下查清案件事實,防止證據滅失;如何做好藥品自檢和抽檢,在更大範圍防止同類問題漏網;怎樣做好輿論宣傳,防止社會恐慌等問題,考驗著國家總局的領導能力和集體智慧。

  對此,國家總局通過以下措施嚴控銀杏葉事件:

  一是要求各地採取了發現一批、控制一批的方法,防止問題藥品流向患者。

  二是要求同類產品生產企業一律嚴格自檢,並將企業自檢和食藥監部門抽檢結合起來,讓守法企業放心生產經營,給非法企業以嚴厲制裁。其中,《關於湖北午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銀杏葉片自檢結果與監督抽驗結果不一致調查情況的通告》可謂精彩一筆,讓那些自作聰明、弄虛作假,企圖逃脫制裁的企業自食其果。

  三是通過國家總局牽頭公安部門配合查辦、各有關省市全力協辦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固定了證據,控制了有關人員,查封了有關設施裝置,扣押了問題產品,確保了這起橫跨全國的食品藥品大案的成功處理。

  四是及時研究釋出補充檢驗方法,保證了通過技術監督發現問題銀杏葉產品,防止漏網之魚。

  五是發出了《關於對使用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的企業開展執法檢查的通告》,將問題產品從藥品一路追查到保健食品,防止了食品問題的發生。

  六是將此次事件的全過程通過釋出公告、召開記者會、在大眾媒體釋出訊息、請有關專家介紹專業知識等方式,讓全社會對銀杏葉事件有了全面深入的瞭解,有效防止了社會恐慌情緒出現,也使得造謠者沒有了時間和機會,給從容應對“銀杏葉事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七是有效防止了虎頭蛇尾和地方保護,召開了違法生產銷售銀杏葉藥品案件查處工作協調會,對案件的定性查處法律適用做了分析討論,發出了《關於切實做好對違法生產銷售銀杏葉提取物及製劑行為查處工作的通知》,明確“藥品生產企業的案件由省局直接立案調查處理,不得交由地***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承辦”,從案件管轄上保證了案件查辦的質量和力度。

  對照國家總局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反思一些地方在食品藥品風險防控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上不夠重視、發現風險的能力不足、風險評估照抄照搬搞形式主義、監督檢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對可能存在的系統性質量風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使風險管理成為了“漂亮的塑料花”。

  國家總局在銀杏葉事件中成功運用現代風險管理手段強化監管的做法在全國食藥監繫統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警示全國上下特別是基層一線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必須時時增強風險意識,自覺糾正風險防控中的錯誤認識和做法,使食品藥品風險管理這棵大樹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

  青島市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專案榮獲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訊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青島市多家大企業的關注。這些大企業紛紛表示要跟國稅局加強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

  近日,從山東省菸草有限公司瞭解到,青島市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專案榮獲2014年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而讓青島市國稅局總會計師張銳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稅企合作開展稅收風險防範的成功案例,很快引起了青島市多家大企業的關注,並紛紛表示要跟市北市國稅局加強合作,共同防範稅務風險。“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產生的蝴蝶效應,我們當初的確沒有想到。”張銳說。

  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為青島市大型商業企業,先後被評為青島市“商品流通十大企業”、“商品流通十大突出貢獻企業”、商貿行業首批“誠信企業”和納稅信用A級企業。作為市北區的稅源大戶,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一直是市北國稅局關注的重點。為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水平,降低稅務機關征納成本,提高企業稅法遵從度,從2013年開始,市北國稅局與菸草公司共同探討菸草商業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通過建立稅務風險識別、評估平臺,實現稅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範稅務風險。談起剛剛獲得的山東省菸草系統管理創新獎,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分管財務工作的副總經理蔚嚴春表示,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可以有效規避稅務風險,避免稅收隱患,使企業內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今後這個專案他們還要堅持做下去。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共同探索的基礎上,稅企雙方共同制定了《菸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冊》。管理手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經營及核算基本情況介紹;二是企業稅務風險點及稅企雙方應對措施;三是稅務風險防範合作機制的建立與落實。管理手冊按照商業企業的執行模式,依託菸草商業企業的業務流程,重點解剖分析了151項現實存在或預計可能發生的稅收風險事項,詳細闡述了企業應對措施和稅務機關應對措施,逐條分列了稅收政策依據及所涉及的稅種。

  蔚嚴春介紹,《菸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冊》在企業日常涉稅工作中發揮了規範和指導的作用,已經成為他們財務管理中必備的“工具書”。企業財務負責人、財務主管、具體辦稅人員及稅務管理人員發生變動,上崗前必須學習這個手冊,從而更好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概況及各環節稅務風險點,瞭解掌握各自風險應對措施,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蔚嚴春說,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專案實施1年多來,企業通過稅務風險評估,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及時準確的獲得稅務機關的操作建議和具體指導,及時更正企業財會工作中的不規範做法,提升財務人員財稅管理水平,滿足企業對於稅收風險管理的資訊需求;能夠按照設定的涉稅風險點,通過歸納和整合企業涉稅風險點,全面梳理各稅種的納稅環節,根據不同稅種的風險特徵,實施應對策略,進一步完善企業風險管理能力,全面規範涉稅工作。2014年在國家稅務總局組織的行業稅收風險評估中,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順利通過評估,稅企雙方提前開展的稅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瞭解到,不僅企業從稅企合作中得到了實惠,稅務部門也通過合作在稅務風險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北國稅局藉助稅務風險評估,與企業共同進行涉稅風險的識別、估測、評價和控制,可以及時把握企業納稅動態,把企業涉稅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在2014年7月的增值稅申報稽核中,稅務管理人員發現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當期進項稅額較大,與平常月份相比較,當期稅款下降幅度較大。管理人員馬上與企業辦稅人員進行溝通,經瞭解因中秋節提前,企業需要大量備貨,導致當期進項稅額加大,入庫稅款下降。

  同時,市北國稅局藉助稅企合作,實時獲知企業納稅管理訴求,在共同防範稅務風險的同時,將大企業服務直通車的工作滲透其中,及時傳遞企業需要的稅收政策,實現了稅務機關從剛性監管稽查向柔性管理服務的轉變,為踐行國家稅務總局“以提高稅法遵從度為目標,以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以資訊化手段為依託,以個性化服務為特色,以專業化團隊為保障”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註解。

  據悉,基於市北國稅局與山東青島菸草有限公司合作防範稅收風險取得的良好成效,近日,青島東軟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石油分公司與市北國稅局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就今後稅企合作、共同防範稅收風險達成共識。

  3:

  財務風險案例分析

  合俊集團自己打敗了自己

  創辦於1996年的合俊集團,是國內規模較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產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團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美泰、孩子寶以及Spin master的製造商,並於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時候,銷售額就超過9.5億港元。然而進入2008年之後,合俊的境況急劇下降。在2008年10月,這家在玩具界舉足輕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廠沒能躲過這次全球性金融海嘯,成為了中國企業實體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倒閉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經關閉了其在廣東的生產廠,涉及員工超過7000人。

  金融危機只是催化劑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整個玩具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進入惡性迴圈,再加上2008年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資上調12%及人民幣升值7%等大環境的影響,導致了合俊集團的資金鍊斷裂。

  表面上看起來,合俊集團是被金融風暴吹倒的,但是隻要關注一下最近兩年合俊集團的發展動態就會發現,金融危機只是壓倒合俊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實際上,合俊集團本身的商業模式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作為一個貼牌生產企業,合俊並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因此在生產中也沒有重視生產研發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歐美的訂單。美國的次貸危機發展成金融危機後,首先受到影響的肯定是這些靠出口美國市場過活的貼牌企業。

  比較有意思的是,同在東莞,規模也和合俊一樣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業,龍昌公司卻在這場風暴中依然走得很從容,甚至他們的銷售訂單已經排到了2009年。比較一下兩家玩具企業的商業模式就能發現,龍昌公司擁有自主品牌,他們在市場中拼的是品質和科技,並且具有專利300多項,研發投入每年達3000多萬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隊伍。而且龍昌主要走高階路線,比如生產能表演包括太極拳的200多套動作的機器人,生產包含3個專利、能進行二次組合的電子狗等等,銷售市場也並不依賴國外,而是集中在國內。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記者採訪倒閉後的合俊集團時,在現場拍到的產品是像商品的贈品玩具、滑旱冰及騎自行車的護膝用品、賺幾元錢的電子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嚴重

  其實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團已經認識到過分依賴加工出口的危險。2007年9月,合俊計劃進入礦業,以約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福建天成礦業48.96%股權。天成礦業的主要業務是在中國開採貴金屬及礦產資源,擁有福建省大安銀礦。

  據合俊集團旗下東莞樟木頭合俊樟洋廠一位核心部門的負責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團付給天成礦業2.69億元的現金,直接導致廠裡資金鍊出現問題。

  而公開資料顯示,合俊集團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億港元總價收購福建省大安銀礦勘探權。公司將以2.69億港元向獨立人士唐學勁收購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權益,並將認購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額4000萬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兌換後持股量將增至48.96%。首批4000萬港元在協議時已經給付。

  然而令合俊集團始料未及的是,這家銀礦一直都沒有拿到開採許可證,無法給公司帶來收益,而3.09億的資金中國礦業也沒有按約定返還給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雙方約定2008年4月拿不到開採證,則將返還收購資金給合俊***。

  對於天成礦業的鉅額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業的資本運作反而令其陷入資金崩潰的泥沼。

  隨著合俊集團資金越來越緊張,為緩解壓力,合俊賣掉了清遠的工廠和一塊地皮,並且定向增發2500萬港元。可是,“2500萬頂多維持兩個月的工資”。

  為了維持公司的日常運營,合俊開始向銀行貸款,但是不幸的是銀行貸款的途徑似乎也走不通了。公開資料顯示,合俊集團的貸款銀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別是星展、恆生、香港上海匯豐、瑞穗實業、南洋商業、渣打和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等7家,內地沒有銀行貸款。

  合俊集團2007年年報顯示,其一年內銀行借款額為2.39億港元。“這其中有一億七八千萬是以公司財產作抵押,剩下數千萬主要是老闆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擔保。”上述負責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團2008年上半年並沒能拿到新貸款。

  可以說,收購礦業孤注一擲的“豪賭”,賭資本應該是合俊玩具用於“過冬”的“糧食”。沒有了這筆鉅額資金,合俊最終沒能捱過製造業剛剛遭遇的冬天。

  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成本上升

  1、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應對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團在樟木頭的廠房遭受水災,存貨因而遭受損失。水災導致物料報廢及業務中斷,集團耗費近一個月時間方恢復正常生產。此次水災亦嚴重影響該集團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及現金流量規劃,從而影響集團的營運效率。因水災造成的存貨受損約達6750萬港元。

  2、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團旗下已倒閉的俊領玩具廠的一位員工稱,管理混亂才是合俊倒閉的真正原因,而美國的金融危機只是讓這一天提前到來。據該員工反映,其所在部門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部門,卻設有一個香港經理,一個大陸經理,一個主任,一個經理助理,一個高階工程師,一個工程師,一個組長,還有就是三個工人,一共10人。該部門是一個五金部門,但合俊主要是生產塑膠和毛絨還有充氣玩具的。於是上述員工是這樣描述他們的工作的:“我們3個工人掃掃地、擦擦機器,完了就吹牛睡覺,組長就玩手機,我們睡覺他也幫忙站崗,主任就天天在辦公室上網或者到處泡妞。兩個工程師陪著經理天天出差,有時一個星期看不到人,經理助理就負責收發郵件和安排經理出差車,香港經理幹什麼我們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門除了比我們部門人多以外,其他情況差不多,都是當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沒有。工人做事是十個人做的事沒有十五個人他們不幹,一天能幹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團的物料管理也很鬆散,公司物品經常被盜,原料當廢品賣。而且生產上也沒有質量監控,返工甚至報廢的情況經常發生。“一批貨不返個幾次工是出不了貨的,有一批貨來回返了不下十次。廠裡的QC除了吃飯睡覺拿工資就沒有看到他們幹過什麼。”上述員工說。

  3、對自身的負債能力預計過高,導致債務風險巨大。截至2008年6月底,合俊集團總資產8.35億元,總負債5.32億元,其中流動負債5.3億元,淨負債比率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