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案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劇,風險已成為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管理與控制風險變得越來越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範文一: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專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在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內部控制,能更好地實現對企業業務流程及運營風險的管理。在房地產專案實施過程中,通過建立完整、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於實現對企業經營風險的防範,且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專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認識不足
當前,在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房地產商品的開發和銷售上,認為內部控制不能產生直接經濟價值,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夠重視。加之對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入的認識,這就導致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上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內部控制操作上,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在房地產開發專案實施過程中,多側重於事後控制,對事前的預防控制較為忽視,這就給內部控制的執行帶來了較大影響。
2.對風險管理的研究和處置力度較小
當前,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專案中風險管理活動沒有專門人員和機構負責,在風險管理中,每個人及每個部門只針對自己的工作採取一定的措施,缺乏全域性性和系統性。部分企業自身對風險及風險管理缺乏認識,對風險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和系統性,不僅事前風險管理缺位,且在事中和事後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較強的隨意性。對風險管理較為被動,不能主動識別、評估、管理和監控企業的主要業務風險,在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瞬時性和間斷性,且缺乏對風險的定期複核和評估,導致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對風險的規避能力缺乏,不能有效適應環境變化。
二、完善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專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要堅持相關原則
1.合法性原則
企業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在制定時需要在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因此,在房地產開發專案實施過程中,制定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則,從而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則
在符合內部控制要素要求的前提下,業務流程的設計必須能覆蓋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並將業務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等各環節,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或遺漏。
3.審慎性原則
企業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了能實現對各種風險的有效防範,因此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要保持審慎性的原則,確保能將各種風險控制在許可的範圍內,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來減少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可能帶來的損壞。
4.前瞻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不僅要滿足企業風險管理的需求,且當企業內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內部控制制度能及時進行適當調整和完善,確保與企業經營戰略、方針及管理要求相適應。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對企業管理者講,需要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給予充分重視,強化自身內部控制意識,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和執行,將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同時要履行好監控、引導和監督責任。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統一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並制定員工行為準則,認真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合法、公平、公正地處理企業與利益相關各方的關係。
***三***構築嚴密的控防體系
在房地產開發專案實施過程中,需要建立起重要的監控防線,明確相關人員的業務許可權及應承擔的責任。同時還要強化監督職能,在常規的會計核算基礎上,需要加強對各崗位及各項業務的核查。另外,還要確保內部審計的相對獨立性,通過對企業進行常規稽核、離任審計、監督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還要對企業會計部門強化內部控制,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四***構建風險管理控制框架和流程
建立企業風險管理系統,在組織上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崗位,並設計風險管理流程,流程範圍覆蓋專案相關的各個部門。在風險控制框架中,風險的等級要從成本、進度等指標上設定不同的組織等級進行處理。
三、結語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作為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專案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小林.有效加強房地產開發專案管理的控制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
[2]張錦.論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及防範[J].經營管理者,2011***8***.
[3]楊小婷.房地產專案開發的風險控制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0***26***.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範文二: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現代企業在風險狀態下運作,無論是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還是法律法規的遵循,均存在一定的風險。內部控制則是在風險狀態下,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因此內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企業對其所面臨風險的一種防範和控制。通過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確保其有效執行,以實現企業對風險的規避、減少、共擔或接受。內部控制實際上就是控制風險。在資金、技術都毫無優勢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是企業家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內容。本論文在總結內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的存在的問題、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討,找出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結合COSO關於內部控制五要素,針對各種風險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防範對策,為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案例
一內部控制概述
1.內部控制概念的演變
內部控制論理論是隨著企業內部控制實踐經驗的豐富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系統、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理論階段。1992年COSO委員會提出並於1994年修改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標誌著內部控制理論與事件進入了整體框架階段,整體框架對內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定義明確了四個要點:是一個過程;受人為影響;為了達到三個目標;合理保證。它由相互關聯的五項要素構成,分別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和溝通;監督。
控制環境:任何企業的核心是企業中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個別屬性和所處的工作環境,個人的誠信正直、道德價值觀與所具備的完成組織承諾的能力、董事會與稽核委員會、管理階層的經營理念與營運風格、組織結構、職責劃分和人力資源政策與程式。
風險評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異常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清楚並應付其面對的各種風險。同時,企業也必須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以瞭解自身所面臨的風險,並適時加以處理。
控制活動:企業必須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式,刁一有助於確保既定目標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實施。
資訊和溝通:圍繞著這些控制活動的是資訊與溝通系統,這些系統使得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獲取和交換他們所需要的資訊,以指揮、管理和控制企業的經營。
監督: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受到監督,並在必要時得以修訂,這樣,系統及制度才能反應自如,並能視情況而隨時調整。
2.我國內部控制概況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理論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正式提出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體系。我國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指導原則、指引、規範則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門,這是由於企業的管理體制造成的。國資委管國有大中型企業;證監會管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財政部管全國所有企業的財務與會計工作,並負責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制定。然而,內控指導原則、指引或規範由各政府部門分別制定,有許多弊病
⑴各部門各自研究與頒佈內部控制的相關指導原則或指引,不利於內控制度的統一與協調。財政部正在陸續制定併發布的是內部會計控制規範,截至目前已經發布了十多個。而其他政府部門則僅制定了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指引或對企業各項業務內部控制流程的設計與制定缺乏具體的指導。
⑵關於內部控制的定義、範圍、目標等不相一致,內控要素、內控內容,以及內控方法的解釋也不一致。
⑶缺乏統一的推進機構,不利於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與實施。各部門頒佈的內控指導原則、指導意見或指引在實務中並未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上市公司、銀行、證券公司、未上市國有企業的頻繁出事便是佐證。
客觀地講,我國近幾年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會計控制和審計評價為主線的,我們可將之簡稱為“會計導向”和“審計導向”。會計導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國目前已釋出的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它們是以內部會計控制為核心的,基本上沒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會計控制領域,甚至沒有包括審計方面的內容。審計導向下
的內部控制研究則主要集中於審計程式與方法的應用、審計成本的節約、審計效率的提高和審計風險的控制等。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內部審計可通過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式的有效性,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與其許可權、人員的資格以及可使用的資源緊密相關。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相對獨立並且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報告。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即使存在,但卻不具備真正的獨立性,有的也流於形式。
2.缺少風險評估和風險防範意識
各企業缺少對自身固有風險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還應在對固有風險採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殘存風險進行評估和預防。
3.人力資源管理髮展滯後
近年來,我國企業改革力度大,與之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卻跟不上業務的需要。許多企業在員工的崗位培訓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於員工的素質提高。
4.有效的價格風險評價機制尚未建立
由於當前市場不完善,競爭激烈、惡意競爭以及“低價中標”的招投標遊戲規則,都不能使企業按企業定額客觀報價,為了爭取中標,不惜壓低報價,承擔更大的價格風險。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途徑
1.完整風險管理體系
全面風險管理是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各個種類風險的通盤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可使組織中各業務單位分散的決策者之間協調合作,使資料的收集、測量與處理更加一致,有利於審計和監督。企業要從全域性、總體層面權衡利弊,使部門安排有關的業務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時要制定嚴密的業務操作規程及資訊傳輸報告制度,建立一個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風險。
在機構內部廣泛開展“深化內控理念,落實內控措施”的建立活動,結合自身情況及上級單位的要求,通過確定風險控制環節,分解、落實機構內各部門、各崗位管理職責,並對控制狀況進行檢查、評價和考核,強化風險管理責任,提高全員風險防範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經營風險。
2.健全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體如下:
⑴內部控制受企業的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
⑵內部控制僅針對管理中的常規業務來設計。
⑶內部控制可能會因執行人員的差池而失敗。
⑷內部控制可能會因不同政治氣候、地方差異等環境影響而失去作用。
這些內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過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來加以克服。內部審計人員定期檢查專案的建設情況和建設成果,及時糾正各種錯誤和弊端,能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3.營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
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內部環境的基礎之上,內部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風險管理的成敗。內部環境的要素包括員工的誠信,職業道德和工作勝任能力,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的監管和指導力度,企業的權責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資源政策。要不斷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業層面的方法。這種企業層面的方法是由企業的組織結構,文化理念和經營管理哲學共同決定的。隨著企業文化中風險敏感程度的提高,企業管理者會進一步掌握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通過他們的推進、提供報告、貫徹相應的方法、構建適當的體系,以實施既定的風險戰略和政策,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將不斷提高。
4.設計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
設立一套科學的內部控制行動指南,為管理者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提供指引也是當前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可統一制定各行業通用的行動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設計適合各公司實際情況的行動指南。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被評價單位可以聘請年報評價的註冊會計師以外的中介機構或有關專業人員協助對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進行評價,並對評價過程中發現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點進行必要的改進,保證財務報告的編報質量,降低財務風險。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當借鑑一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報告中的做法,在事務所內部組建由高階和資深的評價人員組成的專門小組,專門從事內部控制評價和諮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