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寓言兩則教案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種文體。寓,寄託的意思;言,話語。寓言,所寄託的話。作為一種文體,它使用假託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這類寓言作品,往往短小精幹,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僥倖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2.繼續訓練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懂詞句,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法學法:啟發誘導,合作交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蘇教版寓言兩則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生初讀課文,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二***學習《揠苗助長》。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揠苗助長》一文,通過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學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本課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帶著問題讀課文。
1.寓言故事中的兩個人都是怎樣的人?
2.他們做了些什麼?結果怎樣?
***四***檢查自學。
1.指名讀課文,指正讀音。
“揠苗助長”的“長”是多音字,在這裡應讀“zhang,不要讀成“chang” “竄出”的“竄”應讀“cuàn”不要讀作,“cuān”。
2.出示卡片,讓學生看拼音讀詞。
3.分析字形結構,識記生字。
“寓”上下結構,第7筆是“豎”,第8筆是提。
“筋”上下結構,下面左邊是“月”,右邊是力。
“鋤”左中右結構,中間“且”字,最後一筆變成提。
***五***理解詞語。
1.學生提出預習中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教師釋疑,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六***學習《揠苗助長》。
1.讀題,知題意。
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目,解題意。從中知道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則”是量詞,二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一書。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戰國時鄒國人***現山東省鄒縣***,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
3.初讀課文,瞭解內容,檢查自學。
***1***《揠苗助長》這個故事中講的是怎樣一個人?
***2***他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概內容。
①知人物:古時候一個種田人。
②知情節:種田人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
③知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從哪些詞語看出他很焦急?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第1自然段,標畫出有關詞句。
***2***指名回答,讀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法幫它們長。”
***3***“巴望”是什麼意思?“天天”、“去看”說明什麼?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既反映了他時刻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又為他下面採取行動作了鋪墊。
***4***“轉來轉去”、“自言自語”說明什麼?
“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形象地描繪出他當時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樣子。“我得想個辦法幫助它們長。”這句話表明他下決心,要採取行動,再也不願等下去了。同時這句話在第1自然段的結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讀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點詞,比較句意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經過討論,讓學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終於”一詞表明種田人費盡心思苦想了好幾天,到底想出了辦法。
***7***“筋疲力盡”說明了什麼? “筋疲力盡”是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聯絡課文內容種田人“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費了很大的勁。
***8***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種田人做了這件事後,自我感覺怎樣?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種田人告訴兒子“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從“總算”一詞可以看出種田人自認為力氣沒白費,心裡很得意。
***9***指名讀種田人說的話,從中體會他得意的心情。
5.細讀悟道理。
指名讀第3自然段,討論。
***1***什麼都枯死了?種田人錯在哪裡?
***2***論要讓學生明白禾苗的生長要靠自己的力量。人們希望它長得快些,只能採取合理施肥,澆水,適時鋤草,滅蟲等辦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損傷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會枯死。這是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種田人違背了這個規律,想借助外力強求速成,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導致禾苗枯死。
***3***學生口頭歸納寓意。
***4***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於求成的道理。
***5***學生聯絡實際,談體會。
***6***際生活中,有沒有做過違背規律,急於求成的事情?
***7***程中可採用分組或全班集體討論的辦法,讓學生聯絡實際,理解寓意。
***8***總結學習方法:初讀知大意,讀題解題意,精讀解句意,細讀悟道理。
蘇教版寓言兩則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熟練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懂得複述課文。
3.創設情境,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4.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瞭解寓言這種體裁,並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複述課文。瞭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第24課《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 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 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瞭解內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說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晒太陽,鷸******,蚌******,雙方******,結果******。
4.同桌練說,指名錶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讀課文,思考:為什麼鷸蚌互不相讓呢?
2.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 聯絡文字,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住:鷸猛得用盡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麼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麼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後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揮想象:對於鷸蚌來說,這是多麼悲哀的結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後練筆,可以當場練說***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佈置課外作業: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並且自己再去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鷸——啄——威脅 蚌——夾——毫不示弱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