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主體
[拼音]:jianpuzhai yinyue
[英文]:music of Kampuchea
柬埔寨音樂與泰國、寮國音樂屬於同一體系。早在公元1世紀扶南國(位於現在柬埔寨南部)建國初期,已產生著名的扶南樂。以後曾列入中國的唐十部樂。吳哥王朝(802~1426)時代,柬埔寨音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建於12~13世紀的小吳哥廟宇的浮雕上,刻有不少反映當時音樂表演活動的圖象。從中可以看到吳哥王朝時代宮廷音樂的演奏情況,它表明當時的樂器和樂隊與現代十分相似。古代柬埔寨音樂曾較多地受到印度和爪哇音樂的影響。在14世紀時柬埔寨音樂傳入泰國,成為該國大城和曼谷王朝宮廷音樂的基礎,到19世紀,這種在泰國經過了發展的音樂又傳回金邊宮廷。
柬埔寨的傳統器樂基本上是使用七平均律音階,但樂器並未嚴格按它來定音。在樂曲中一般避免使用音階中的第4級音,第7級音也較少出現,因此音樂具有明顯的五聲傾向,其調式結構也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器樂曲的節拍多為
或
。其合奏音樂是一種支聲體結構,由多種樂器對主要曲調進行即興性的加花變奏。
柬埔寨的傳統樂隊有5種:
(1)皮帕特樂隊,用於皮影戲、舞蹈和宗教活動的伴奏,由木琴、圍鑼、篳篥(或豎笛)、雙面鼓、大鼓及小鈸組成。
(2)馬何裡樂隊,多用作歌曲的伴奏,主要樂器有木琴、鐵排琴、低音二胡、三絃胡 、鱷魚琴、二絃琴(一種2弦長頸撥絃樂器)、豎笛和節奏性打擊樂器。
(3)高棉樂隊,多用於民間慶典活動和巫術儀式,其樂器包括三絃胡、二絃琴、小管子和鼓。
(4)葬禮樂隊,由馬來西亞傳入;它包括篳篥和雙面鼓等。
(5)鑼鼓樂隊,亦用於民間葬禮活動,其樂器包括圍鑼、吊鑼、鼓和篳篥。
民間歌曲的歌詞多來自民間詩歌,往往包含有諷喻的內容,喜歡採用青年男女即興對唱的形式,由二胡或鱷魚琴伴奏。流浪歌手則多演唱敘事性歌曲,由二絃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