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論文
國際法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論文
論文導讀::還包括我國已經核准的相關國際法的條款和我國已經簽約的國際協議如Trips協議的規定等。
論文關鍵詞:國際法,實踐教學
隨著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敏感而密切,整個國際社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際法的作用也日益得成熟、重要。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國際法課程教學內容的設定和學時的安排只能完成國際法的啟蒙教育,這種初級教育對於培養法學專門人才的要求來說差得很遠。國際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國際條約、國際慣例是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條約、國際慣例是兼顧到不同法系、不同國家法律制度的特點而形成的。但現階段我國學生普遍缺乏鍛鍊和實踐的機會,接觸國際例項很難,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影響了國際法的教學效果和本專業的發展。因此國際法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本人主要從國際法的實踐教學改革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希望能為培養國際法專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教育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現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公民教育,並同時把它作為學校教育與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和目的之一。因此無論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環節德育教育都不應當被忽視。
在歐洲一些崇尚紳士風度的國家,民族的文明素養很高,但是在他們的學校教育課程中卻很難找到專門的德育科目,德育一般就滲透在各門教學工作中並同步進行,也就是任何一門學科都兼有道德教育的任務。目前我國大學的課程,在各門科目上一般都設定有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就實踐教學環節來說,我認為應當設定專門的德育教育部分。在對學生的實踐學習環節進行考核打分時應增加具體的道德品質的考核成績。比如在實踐學習中是否注意環境保護、是否體現了人文關懷、是否從事了義工或志願者的服務等等。總之,凡是能體現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追求民主、樂觀向上、寬容團結的精神品質和行為都可以成為學生實踐成績中的一部分。
(二)案例教學是國際法教學實踐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學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案例教學法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所學
摘要內容。但案例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1、案例教學教材的選擇要注意與當代的國際實踐相聯絡
在案例的選擇上,應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既要選擇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綜合性的案例。將案例與與所講授的重點內容有機結合,儘量涉及多個知識點或多個章節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調整,隨時加入一些具體生動,較受社會關注的案例。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和與時俱進。
目前各個高校教學用的.案例教材雖然多,但觀其內容,其中所編的案例卻大多相同。其中案例也大部分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上世紀90年代的案例都屬於年輕案例。當然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典型的案例,所以經常被採用。另一方面也由於國際社會、國際法的特點所決定的。案例材料陳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論文開題報告中國。因此案例教學教材的選擇既要注重科學系統性,也要注意與當代的國際實踐相聯絡。在此一方面呼籲廣大專家學者能夠,即時對當前的教材進行修訂與增補。或者多編纂一些新的、與國際法的發展、與當今社會的現狀聯絡緊密的案例教材。一方面也要求廣大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案例的選擇進行甄別、更新。隨時關注本領域的最新動態,及時採集新案例。過時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補充進來。在完成某一課程內容的學習後,就可以選取一些時事性、較有深度及廣度的案例討論。甚至直接製作、改編一些案例。以便及時提高教材、教法水平,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改編、更新國際法教材,把案例教學法貫穿其中,是我們當前國際法實踐教學改革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案例教學的過程要把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主動學習結合在一起
案例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加以適當的組織引導。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先佈置學生課前閱讀相關資料,並設計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前進行思考尋求解答。但注意不要給予過多的提示,以免限制了學生的思路。預習案例有助於學生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多角度解決問題。
具體由學生完成的部分主要應該有三個環節。首先案情介紹階段,這部分比較簡單,但需要學生事先預習。主要是學生對案例背景介紹,也可以對案例中的要點進行總結,為理解案例提供一個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重點部分,由同學們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提出行動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相互批評、反駁、辯論。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們充分參與、發言。同學們可以反駁其他同學的發言,也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但不能重複其他同學的論點。隨著辯論的進行,對案例的分析也會愈加深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也會愈加的透徹並且和有關法律事實密切的結合起來。此時老師只要對同學們遺漏的問題進行提示引導就可以。最後一個環節是學生點評。點評中強調學生對相關案例的點評,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堅持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學生點評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本次討論內容作總結性的點評,指出學生的不足同時肯定其成績。最後由教師對同學們之前的討論進行評價打分。不論觀點是否正確客觀,充分參與就是得分標準的重要參考指標。
在整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空間,真正讓學生自主的去分析思考、並提出解決方案。達到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分析推理能力;口頭表達、辯論能力;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也有利於養成學生關心、瞭解我國國情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動態的習慣。
案例是教學法中的最優資源,也是實踐教學的最常用手段。它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學認識過程。透過課前預習和課堂討論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靈活、深刻的學習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中只講授空泛冗長的理論,卻不能就相關法律事實進行立論分析,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案例教學的重點不是尋找某一確定的答案,而更加註重認識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面對有挑戰的問題和各種可能性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得到激發,為尋求答案,學生將會主動分析法律上的爭議點,搜尋相關法規和類似案例,得出自己的判斷,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 將國外的一些實踐課程模式引入我國的國際法課堂
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創新,各院校都在探討如何將國外的實踐課程模式“診所式法律課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辯論課”(Trial Advoca2cy) 引入各自的法學課堂教學。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它包括兩種形式:“模擬法庭”(Mooting) 和“辯論技巧”(Advocacy) 。模擬法庭一般是低年級學生的必修課,即所有法學院學生都要參加模擬法庭的訓練。辯論技巧課,則是為那些有意成為出庭律師的法學院學生開設高階訓練課程。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法學高校都建立了專門的模擬法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把一些經典的案例依照嚴格的法庭程式進行重現和模擬。透過學生扮演具體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仲裁員、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和有關證人,對案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對學生增強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是十分有效的。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
但現在大多數的法學院校的 “模擬法庭”還只是一種形式。利用效率低,有的學校甚至一學期都不能開展一次模擬法庭活動。案例的選擇也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領域。國際法的相關案例十分少見。另外一些學校的模擬法庭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一些學校開展的“模擬法庭”過於注重形式,沒有相關法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這些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模擬法庭”,尤其是“模擬國際法庭”和“模擬國際仲裁法庭”活動對我們培養學生能力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隱性的,但卻是長遠的和巨大的。
另外,各法學院校對“辯論技巧”等專業素質的培養形式還在初級階段。這也是我們應充分重視和積極探索的。
(四)透過分層教學法實現實踐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性和差異性的關注
這一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實踐教學中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個體能力、已有基礎及學習偏好等來進行有效的教學。“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是,針對班級授課制下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多樣性的學習差異,如根據學生在學習時對視覺、聽覺和動手操作等不同學習型別的偏好和實際能力,而將學生的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某一層次既和某一級的學習水平和深度有關,也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有關論文開題報告中國。在這裡我們要十分注意的是學生層次的劃分不是由教師主觀決定的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而是由教師提出劃分方案,而由學生自己選擇。
比如第一層的學生,在這一層的學生要培養他們對某一話題的基本理解能力。這一層的學生可能是興趣廣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即操作型的學生。這一類的學生擅長透過操作實踐的方法來學習。那麼教師就可以分配這一組的學生就某一國際法案件進行調查研究,提供各種報告資料;為國際法的案例教學提供音像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或者進行“模擬國際法庭”“模擬衝裁法庭”活動的準備工作。
第二層的學生主要是培養他們比較複雜的思維能力,其首先要求學生熟練運用他們曾在第一層水平階段已經學過的東西,懂得如何運用選擇、引起或發現更多的體驗、認識和結論,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並找出答案。這一層次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比較認真,理論基礎紮實的學生。教師要注意拓展這部分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以“模擬國際法庭”為例,教師可以分配這部分學生在“模擬國際法庭”中充當當事人的角色,透過法庭辯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這裡教師要注意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思考和創造的空間,不要過多的限制和說教。
第三層次主要是一些善於思考、見解獨立的學生。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應該著重培養他們更復雜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這一層級中,學生要學習並運用所學知識,圍繞一個現實世界中有爭論的主題進行評議和分析。與此同時還要求學生進行批判性地思考並把研究與個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結合起來。以“模擬國際法庭”為例,教師可以分配這部分學生在“模擬國際法庭”中充當大法官的角色, 分層教學法主要適用在實踐教學模式中,在課堂教學和期末理論考試當中則不適用。國外教育界的一些專家和實驗教師對上述模式的總體評價一般都很高。透過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充分發揮每名學生的特長,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生的信心,幫助每一位學生達到他們的理想目標教育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無疑,這對學生的發展和師生關係的融洽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在實踐教學中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
小組學習法就是讓學生自主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可以進行集中學習。包括討論、講座和進行調研。
國際法的案例教學過程是一個充分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貫穿小組學習的方法。透過小組學習,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彌補不足。一方面有利於在課堂討論中更加有針對性,不遺漏要點;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中提出自己的觀點。既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進行不受約束的思考。
對國際法的相關事件進行調查研究也是實踐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透過調研能使學生掌握更加詳實資料,培養學生嚴謹求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社會,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等多種能力。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透過組成學習小組,學生們分工合作也可以促進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
總之,學習小組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國際法的實踐教學改革是一個長遠的工作,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把握知識、素質和能力三要素,突出培養學生髮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透過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豔,《高校法學教學改革研究》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
2、李學蘭,《法學模擬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3,(4).
3、李龍.《我國法學教育急需解決的若干問題》。國際經濟法網。http: //www.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4、張海鳳,《法學案例教學法建構淺析》[J].行政與法.2005(9).
5、楊莉、王曉陽,《美國法學教育特徵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
6、胡玉鴻,國家司法考試與法學教育模式的轉軌[J].法學2001,(9).
7、朱立恆,《法治程序中的高等法學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08月
8、邵建東.《德國法學教育制度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法學論壇,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