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音樂

[拼音]:ertong tushuguan

[英文]:children library

為兒童服務的圖書館。廣義還包括獨立設定的兒童圖書館和在一些公共圖書館設立的兒童分館或兒童閱覽室及服務部。世界各國兒童圖書館服務的發展模式不同,但宗旨是一致的,即提供圖書資料,滿足兒童學習文化知識和促進智力發育的需求。

中國的兒童圖書館(室)是在20世紀初期發展起來的。1914年在北京建立的京師通俗圖書館兒童閱覽室是中國公共圖書館首次建立的兒童閱覽室。隨後浙江、江西等省也相繼設立了兒童閱覽室。1917年10月12日直隸省天津社會教育辦事處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兒童圖書館。20~30年代,吉林、上海、浙江、天津也先後設立了兒童圖書館。1940年由應永玉發起創辦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宋慶齡非常關心少年兒童,她從中國福利基金會提出部分資金在上海為兒童設立圖書館,1949年4月在各界人士贊助下,兒童圖書館第一閱覽室向兒童免費開放。1942年8 月延安中山圖書館(林伯渠任館長)增設了“少年圖書部”。延安市青聯還動員社會力量籌建延安市兒童圖書館,以協助黨加強對少年兒童的社會教育。50年代北京圖書館曾設立過兒童閱覽室;在北京、上海、蘭州、天津、武漢等地建立了幾所獨立的少年兒童圖書館和成人館的兒童分館;半數以上的公共圖書館設有兒童閱覽室或閱覽園。1958年在上海召開了全國部分地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經驗交流會,促進了兒童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極大的破壞。1980年中央書記處通過的《圖書館工作彙報提綱》要求在中等以上的城市和大城市的區設立專門的少年兒童圖書館;各級公共圖書館要積極創造條件向少年兒童開放。同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團中央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座談會,會後國務院1981年62號檔案轉發了《關於全國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座談會的情況報告》。1982年在湖南長沙召開全國少兒圖書館專題學術研討會,1984年在重慶召開少兒圖書館、藏書建設研討會,1987年按地區成立了少年兒童圖書館協作委員會。到1989年全國有區、縣以上獨立建制的少年兒童圖書館 75所(資料均未含臺灣省),縣以上的少年兒童閱覽室1000多個,京、津、滬三市的街道少年兒童圖書館 (室)200多所。除了文化部系統的少年兒童圖書館(室)外,教育系統的學校圖書館(室)、共青團系統的少年宮(家)圖書館(室)、工會系統的兒童圖書館(室)等都為少年兒童服務。

很多國家都比較重檢視書館對少年兒童的服務。英美等國的公共圖書館一般都設有兒童部為少年兒童服務。蘇聯 1989年有獨立的兒童圖書館 8000多所,成人圖書館中還有 1000多個兒童部,全國形成了兒童圖書館網路。發達國家的很多兒童圖書館除了收藏印刷型的書刊資料、圖片資料以外,還提供非印刷型知識載體,如唱片、錄音磁帶、幻燈片、電影片、玩具、遊戲器具等,以吸引兒童的讀書興趣,加強圖書的直觀宣傳,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少年兒童的智力發展。

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特點有:

(1)收集和提供適合兒童讀者的文獻(如兒童讀物、聲像資料、圖片、動畫片、幻燈片等)。

(2)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和文化程度,考慮兒童讀者利用圖書的特點注意根據其興趣、愛好和願望,開展靈活多樣的服務。例如可採取故事會、朗誦會、書評會、與作者見面會、圖書與藝術品展覽、讀書讀報徵文、智力競賽、圖書燈謎遊戲、文藝集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兒童讀書和利用圖書館。

(3)重視對兒童進行閱讀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利用圖書和圖書館獲取文化科學知識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獨立地使用圖書館。

(4)圖書館的全部活動都是圍繞著組織、引導小讀者多讀書、讀好書這個中心開展,重視對圖書的評價、推薦和介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