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讀性

[拼音]:jianjie jihua

[英文]:indirect plan

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管理的一種方式,即不用直接下達計劃而用其他辦法來控制、調節一般經濟活動。它與直接計劃不同。國家不直接規定必須完成的計劃任務,而是規定方向性的控制指標,僅要求估算,著重於通過有關政策法令,運用各種經濟槓桿,採取其他經濟措施,間接地把各項經濟活動引上或納入計劃的軌道。例如,中國在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前,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加工訂貨、統購包銷、選購代銷等辦法,把它們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國家計劃聯絡起來(見中國過渡時期國家資本主義)。其後對集體經濟如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的某些農副業生產,也主要靠規定收購價格、實行獎售辦法、簽訂供銷合同、發放農業貸款等措施,使它們的生產儘可能適應國家計劃的要求。間接計劃,原來作為直接計劃的輔助和補充,與後來提出的指導性計劃也有若干類似之處。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巨集觀管理上,由直接控制為主轉向間接控制為主,反映在計劃體制上,由指令性計劃為主轉向指導性計劃為主,即實行間接的計劃管理。西方國家的所謂“政策性計劃”,以經濟、財政、貨幣等政策來調節經濟活動,實現一定的計劃目標,大多也屬於間接計劃,但它是市場經濟的一種計劃形式,在性質上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間接計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