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防範侵害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綜合素質決定著他們的未來的成就。青少年的安全意識需要從兒童時期進行培養,小編今天想說青少年如何預防侵害。

  青少年預防侵害的基本方法

  1.義正辭嚴,當場制止。

  當你受到壞人的侵害時,要勇敢地鬥爭反抗,當面制止,絕不能讓對方覺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聲:住手!想幹什麼?","耍什麼流氓?"從而起到以正壓邪、震懾壞人的目的。

  2.處於險境,緊急求援。

  當自己無法擺脫壞人的挑釁、糾纏、侮辱和圍困時,立即通過呼喊、打電話、遞條子等適當辦法發出訊號,以求民警、解放軍、老師、家長及群眾前來解救。

  3.虛張聲勢,巧妙周旋。

  當自己處於不利的情況下,可故意張揚有自己的親友或同學已經出現或就在附近,以壯聲勢;或以巧妙的辦法迷惑對方,拖延時間,穩住對方,等待並抓住有利時機,不讓壞人的企圖得逞。 西商心理學院

  4.主動避開,脫離危險。

  明知壞人是針對你而來,你又無法制服他時,應主動避開,讓壞人撲空,脫離危險,轉移到安全的地帶。

  5.訴諸法律,報告公安。

  受到嚴重的侵害、遇到突發事件、或意識到問題是嚴重的,家長和校方無法解決.應果斷地報告公安部門,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學校、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治保委員會等單位或部門舉報。

  6.心明眼亮.記牢特點。

  遇到壞人侵害你時,你一定要看清記牢對方是幾個人,他們大致的年齡和身高,尤其要記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著、面目等方面的特徵,以便事發之後報告和確認。凡是能作為證據的,儘可能多的記住,並注意保護好作案現場。 西商心理學院 孫老師 扣扣 一一三八一四八七二七

  7.堂堂正正,不貪不佔。

  不貪圖享受,不追求吃喝玩樂,不受利誘,不佔別人的小便宜。因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往往是貪點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壞人的當。

  8.遵紀守法,消除隱患。

  自覺遵守校內外紀律和國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學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給壞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機會,不留下讓壞人侵害自己的隱患。如已經結交壞人做朋友或發現朋友幹壞事時,應立即徹底擺脫同他們的聯絡,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青少年預防侵害的基本原則

  1. 依靠法律,預防違法犯罪對自己的侵害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穎超指出:"教育孩子們從小學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監護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中小學生要明確,依靠法律是預防侵害的首要原則,是自我保護的必備武器。

  依靠法律,必須學法、知法。要學習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要弄清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無罪,什麼是犯罪;什麼是自己的義務、權利和合法權益,什麼是受到侵害。還要弄清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和法律責任。

  依靠法律,必須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行使權利,並在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形成侵害時,能夠依靠法律手段進行自我保護。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對方報復,乾脆自認倒黴"的錯誤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報復"的錯誤做法。總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我保護,而不能用個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組織,預防違法犯罪對自己的侵害

  這裡所說的組織,一般是指侵害發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居委會、村委會、學校等部門。其中有的街道、區縣還專門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根據法律規定:"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加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由於對本地區、本部門的社會治安和人員活動等情況熟悉,這些組織就會依據法律,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及時妥善地處理解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問題。

  3.依靠群眾,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學生家長在內的廣大群眾,對破壞社會治安、危及中小學生人身安全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深惡痛絕,盼望通過綜合治理和"嚴打"使社會穩定、中小學生受到保護而健康成長。群眾的眼睛雪亮、智慧豐富、威力無窮,不斷湧現出保護少年兒童,見義勇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乾部。所以當中小學生受到違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時,要千方百計地求助身邊的群眾,共同來對付壞人。當群眾勇敢而義無反顧地和違法犯罪分子做鬥爭時,違法犯罪分子將成為過街老鼠,無藏身之地,遭滅頂之災。

  4. 依靠智慧,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的侵害

  勇於鬥爭,相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斃,不能讓壞人為所欲為,這是中小學生預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學校預防青少年侵害

  學校預防首先要通過培訓和再教育等途徑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尤其是優秀的品德和法制觀念,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其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注重教書,更注重育人,抓住青少年品德、個性、道德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思想和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同時不忘加強對後進學生的幫助教育和關心,取消開除制度,不能把“雙差生”推向社會犯罪的邊緣;第三

  要堅持開設法制課,給學生普法, 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編寫一套完整而系統的法律教材,根據未成年人成長髮育的特點和認知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化、持續化、比如根據兒童的特點可編寫成法律連環畫的形式讓他們逐步建立法律觀念,而到了中學,可採取文字和案例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培養法律意識,使學生逐步弄清什麼是法律,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違法犯罪給個人及家庭帶來的危害是什麼,逐漸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計劃,組織學生接受“庭審教育”,參觀看守所,讓青少年學生除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系統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世界觀教育。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