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字表現形式,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來支撐課堂實踐的理論基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知道判斷雨的大小的方法。

  2、知道什麼是降雨量以及氣象站測量降雨量的方法二

  3、會製作簡易的雨量器。

  4、會用簡易的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判斷雨的大小。

  5、對判斷雨的大小和用簡易的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等活動充滿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雨量器、做好的簡易雨量器、有關降雨最的視訊資料。

  2、學生準備: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紙條、膠帶或固體膠、小石子。 教學過程

  1、導人。

   l 提問:自然界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2 談話: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2、學習判斷雨的大小的方法。

   l 提問:請你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判斷雨的大小的?

   2 閱讀教材上的有關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資料。

   3 說一說:怎樣來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4 出示一段視訊資料,讓學生觀看,提問:畫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

  3、瞭解氣象站測量降雨量的方法,學習製作簡易雨量器。

   l 談話: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氣象站是怎樣觀測降雨的多少的呢?

   2 閱讀教材上的有關文字資料和雨量器的圖片。

   3 講解:降雨量及其計量單位。

   4 出示雨量器,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

   5 談話:想自己製作一個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嗎?

   6 出示製作好的簡易雨量器,講解制作方法。

   7 學生製作簡易雨量器,教師巡視指導。

   8 展示並評價學生製作的簡易雨量器。

  4、總結與拓展。

   1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穫?

   2 佈置課外觀測活動:用自制的雨量器去測量降雨量並做好記錄。如果你完成了兩次降雨量的觀測,就塗亮智慧星。

  教學後記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雨下得有多大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理解什麼是降水,認識雨量器、學習製作雨量器方法,製作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學生知道雨量器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了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同時培養了學社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對部分問題進行指導,教師應該提醒製作雨量器需要注意的問題,如選擇的器材必須是上下口徑一樣大的,必須是透明的等。再講到測量降水量,降水量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降水範圍。

  1、學生會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需強調。製作雨量器時,器材的選擇,學生一般沒有上下口徑一樣的玻璃杯,那麼可以用“近似圓柱的飲料瓶代替,降低難度。而且,雨量器的底部需要平整的,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許水。刻度必須是從平整的地方開始量。杯子的口徑對降水量的測量有沒有影響,這點學生較難理解,還是自己講解的不夠清楚。

  2、降雨量的6個等級的劃分,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記住,需要多次反覆記憶。學生容易將降水量的單位毫米與毫升混淆。雨量器的製作不算難,也可以讓學生回家動手製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