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輔導員作為班級管理的一線工作者,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物件,未來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再侷限於技術和能力的需求,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籃球運動作為大多數人喜愛的運動,它不僅僅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還可以鍛鍊人的意志,讓人們在球場上找回自信和快樂
關鍵詞:運動;大學生;心理健康
前言:
在這人才緊缺的21世紀,大學生的心裡健康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淺析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會有什麼影響.籃球運動,作為奧運會的一項比賽專案,它所考驗的不只是人的體能和踢球的技巧,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內心以及團隊精神.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沒有籃球比賽是可以靠一個人打贏的,這有團隊間相互配合加上個人精湛的球技才能打造出冠軍團隊.這充分的證明,在當代,除了注重個人的能力外,更注重的還有團隊能力.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懂得團隊協作精神的人才打好一場球.人生就好比一場籃球比賽,個人的努力加上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合作才能演繹出更精彩的人生.這也側面顯示了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
1籃球運動
籃球運動起源於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帥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籃球運動也逐漸完善.如今,籃球運動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對於大學生而言,籃球運動是他們的主要運動專案.大部分高校每年都會舉行籃球運動比賽,通過比賽選拔出最優秀的團隊.看似簡單的籃球運動卻有很多講究,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韌性、團結能力和良好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
2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家人、老師、同學和社會的壓力下,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非常的大,有的甚至很極端.
2.1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裡
2.1.1自卑心理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是不容小覷的,很多大學生都來自農村,帶著家庭背景的自卑,他們來到了大學,過上了一直嚮往的大學生活.可是與此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高額的學費已經成了家裡的負擔,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大學生選擇了半工半讀的形式繼續學業.這使一些大學生在無形中形成了自卑的心裡.這種心理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是不利的,並且也會影響學業和參加學校活動的積極性.
2.1.2攀比心理一些大學生在與同學和室友接觸的過程中形成了攀比心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裡,大學生攀比心理的形成的主要因素來源於社會、家庭、個人多方面的影響.大學生攀比現象隨處可見,甚至愈加強烈,攀比之風在校園內盛行開來,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明白攀比不同於競爭,攀比與嫉妒有著密切關係,是一種不健康的心裡.
2.1.3跟風盲從心理跟風盲從就是沒有主見的現象,它是一個人從意識和判斷力上都跟從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的現象.這種現象是很多大學生的通病,也是比較堪憂的現象之一.很多大學生都會認為多數人的想法就是正確的,所以有的人看別人不學習他也不學,別人逃課他也逃課,甚至歌廳和酒吧竟然成了風靡一時的娛樂場所.這種現象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一個多數人都很認學的班級可以帶來好的學習風氣,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很可能成就一個以前從不學習的人.然而一個充滿娛樂、逃課的班級也很容易帶壞一個人,所以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學會判斷是非,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無論在生活或是學習中,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判斷能力,在是與非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這樣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才有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
2.2父母、親友所帶來的壓力
不是所有的父母的支援都會起鼓勵效果的,很多大學生的壓力是來源於父母的.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我們,我們要好好學習,等長大了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於此同時,很多人的夢想也因此扼殺在搖籃中,他們被父母的期望所禁錮,而埋沒了自身的天賦.有些父母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比如:大多數的父母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在比較中,壓力也隨之而來.還有一些家裡的親朋好友比較喜歡討論誰家的孩子好,誰家的孩子不懂事,很多當代大學生都已經成為家中長輩用來比較的物件.這對孩子的心裡勢必會帶來壓力.雖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2.3同學關係
有些人認為同學關係不重要,在我看來,它是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只會學習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交朋友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有的人卻不會交朋友.他們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圈子裡,卻失去了朋友的關心和快樂.這種心理是不健全的,正常的交友是正常生活的關鍵,我們應該懂得如何溝通,建立正確的交友方式,否則同學間的不愉快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關鍵問題.現今社會常出現交友不愉快而引起的犯罪現象,如果我們都懂得正常的溝通和化解問題,沒有極端的心理現象,就不會發生大學生打架以及自殺的現象.
3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如今,籃球運動已經成為一項熱門的運動專案,廣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大學生的喜愛.他沒有性別的限制,每一位熱愛它的都可以參加.通過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積極地作用.它可以緩解心的壓力、給自己帶來成就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增強個人的集體榮譽感等.這些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以下就是籃球運動給大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3.1籃球運動可以鍛鍊大學生的意志
意志力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一個人的意志力是否強大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強大的心理素質.在籃球場上的堅持是鍛鍊一個人意志的好機會,比賽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如:體力透支、受傷、比賽失敗等問題,當面臨這些問題時,心理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是放棄還是堅持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堅定.這些都要求每一位籃球運動員都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不輕言放棄的意志,有了頑強的意志力和不言放棄的精神,我們就已經戰勝了自己.所以說對於大學生來說,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3.2籃球運動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可.可是隨著大學生不斷地增多,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並且很多時候不是有能力就可以的,很多行業甚至還存在著潛規則.在家庭、學歷和社會的壓力下,很多大學生對自己不夠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實力去和別人競爭,有的甚至認為學的再好是沒有用的,現在是一個拼爹的社會,這種不健康、不自信的心裡完全可以摧毀一個人.籃球運動可以讓大學生在球場上找回自己的優越感和集體榮譽感,從而強大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更加的自信.
3.3籃球運動能夠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通過參加籃球運動,我們知道了團隊合作才是籃球運動的主要精神.球場上,不只是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獲勝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隊友間的緊密配合才是取勝的關鍵.他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才是強大的,一個人的成功不算什麼,整個團隊的成就才算成功.這對每個人的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有著積極地作用.
3.4籃球運動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
樹立大學生的競爭意識並不是要把其他人都當做敵人,而是在強調一個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則就會被社會的潮流所淘汰.籃球運動在一定情況下是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的.在籃球比賽中,對方團隊就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球場上,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同時也是我們的老師,通過兩隊的較量,我們可以發現對方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對以後工作的競爭也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人只有樹立競爭意識,才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最後不僅戰勝別人,還要戰勝自己.當然,下了球場,我們就是友軍,我們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共同為我們的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4措施和方法
隨著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我們應該採取措施來解決和減少問題的產生.首先應鼓勵大學生參加籃球活動,對優秀團隊給予獎勵,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學校應該經常組織類似的比賽活動,來提高競爭性,讓每一位參賽隊員充滿激情和自信;最後學校應該對課程適當的調節,設立籃球社團,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增加對籃球知識的培訓課,讓學生充分了解到籃球給大學生身心帶來的好處,從而積極地參與其中.
5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物件,未來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再侷限於技術和能力的需求,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籃球運動作為大多數人喜愛的運動,它不僅僅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還可以鍛鍊人的意志,讓人們在球場上找回自信和快樂.籃球場就好比人生的戰場,超強的意志力、靈敏的反應能力、熟練的技術和強烈團隊精神是戰爭獲得勝利的關鍵.所以這個特殊的戰場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王天雲中學生物教學1995-02-20
2、重視大學生的心理障礙開展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劉菊芳四川體育科學1995-03-30
範文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可將以上的方法作為理論層面的參考借鑑依據,但同時需要緊扣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基於本身教育實踐,予以靈活地參考借鑑。
關鍵詞:高校學生;心理健康
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不同學生對待就業的態度,由於接受學校教育的程度,以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就目前高校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眼高收低,挑剔心理嚴重
高校學生受到所謂“畢業即失業”和“沒房沒車搞不定丈母孃”等不健康言論的誤導,在剛踏入社會之際,幻想以最快的速度,爭取高待遇和高薪酬。在選擇工作時,以薪酬和待遇作為選擇職業的權衡標準,而忽視了職業發展的前景。企業的招聘,除了對崗位學歷標準有一定的要求,還要求應聘者具備一定工作經驗,而高校學生剛剛步入社會,工作經驗欠缺,加之挑剔心理嚴重,眼高手低的就業態度必然與企業的標準要求衝突。
2、心態不穩定,跳槽現象頻繁
出於學生工作經驗不夠的緣由,學生剛開始參加工作時,企業提供給學生的職位、工資、待遇水平可能不是很高。某些心態不穩定的學生,認為跳槽至其他企業,同樣能夠在同等職位工作,並且工資和待遇水平相仿。對於企業而言,學生的頻繁跳槽行為,無益於學生工作經驗的增長,假若學生在工作一兩年後,工作經驗依然停留在畢業時的水平,必然成為社會淘汰的物件。
3、好吃懶做,畢業後啃老
“啃老”是針對青少年的一種社會現象,指的是青少年在具備參與工作能力後,不願意參加工作,直接從父母手中索取生活的費用。畢業後的高校學生群體,也存在部分“啃老”的現象,儘管不是非常普遍,但依然有必要加以重視。
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基於高校學生就業層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可歸納為工作技能不合格、個人素質品行低下、就業觀念不正確幾點,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圍繞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立足自身”的心理教育
高校學生就業,是學生與就業單位之間的雙向選擇行為,學生對就業單位環境、工資、福利、勞動強度等提出要求的同時,就業單位要求學生的學歷、成績、技能、素質、道德等,與學生所提出的就業要求互相匹配。眼高手低。挑剔心理嚴重的學生,其就業心理最為關鍵的癥結點,在於沒有意識到就業雙向選擇的重要性,“一廂情願”地認為就業單位有必要滿足自己所提出的就業要求,而沒有客觀端正對自身學歷、成績、技能、素質、道德等條件的認識。筆者認為,高校圍繞就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引導學生端正對就業“雙向選擇”的認識,讓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剖析自身的學歷、成績、技能、素質、道德等條件,檢驗是否與用人單位提出就業標準相匹配,如果低於用人單位的標準,則需要適當降低對就業單位環境、工資、福利、勞動強度等的要求,重點扭轉學生一味追求“工作環境優越”、“工資高”、“福利待遇好”、“工作時間不長”等不健康的就業心理。
2、“腳踏實地”的心理教育
高校學生就業經驗不足,在剛開始參加工作時,一般不能夠馬上“位居高位”,並獲得可觀的薪酬和福利,而需要學生從適合本身知識、經驗、技能的工作開始入手,按部就班地做好本職工作,騰出供以就業單位考察本身能力和素質的時間,再爭取晉升。針對高校學生就業時“心態不穩定,跳槽現象頻繁”的問題,“按部就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重點強調“腳踏實地”的重要性。那麼,學校應該如何穩住學生的就業心態?筆者建議: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可邀請已經畢業,並在工作單位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將就業穩定和就業成功捆綁在一起,為在校學生剖析“就業穩定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搜尋當今社會中由於心態不穩定,頻繁跳槽後最終一事無成的就業案例,作為反面教材,向學生敲醒警鐘,讓學生能夠在日後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儘可能避免走“盲目奔波”的冤枉路。
3、“勤勞奮鬥”的心理教育
很多學生從讀書到畢業,家庭基本為其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援,尤其是單身家庭,一般情況下父母僅要求兒女以讀書為己任,沒有提出任何額外要求。在相對安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學生往往缺乏“勤勞奮鬥”的心理,沒有提前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諸多企業在招聘畢業生時,通常會將“勤奮工作”作為篩選條件之一,因此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端正品行”、“吃苦耐勞”、“奮鬥拼搏”等優秀品質,讓這些優秀品質在學生心理紮根。筆者建議:在學生尚未踏入社會之前,學校應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絡,為企業在提供招聘實習生的在校平臺,企業在為學生支付一定標準的薪酬後,根據學生在崗實習的實際情況,及時向學校彙報學生的實習成績,譬如在職的工作態度、工作經驗等,學生則根據學生實習的實際情況,作為衡量學生綜合成績的標準之一。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潛意識中,逐漸適應真正的就業環境,而不至於在畢業之後,由於不適應工作環境,而選擇逃避現實。總之,勤勞奮鬥的健康心理,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讓學生具備獨立的人格,方可避免“好吃懶做,畢業後啃老”的尷尬就業局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高校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表現為“眼高收低,挑剔心理嚴重”、“心態不穩定,跳槽現象頻繁”、“好吃懶做,畢業後啃老”等,針對該現狀,文章提出了“立足自身”、“腳踏實地”、“勤勞奮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可將以上的方法作為理論層面的參考借鑑依據,但同時需要緊扣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基於本身教育實踐,予以靈活地參考借鑑。
參考文獻
1、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王愛禎,陳琨,趙貴芳山東精神醫學1994-11-15
2、精神科醫護人員與綜合病科醫護人員心理健康調查李瑞芹,龍瑞芳山東精神醫學199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