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必須掌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掌握各種心理調控技巧,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促進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健康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探析》

  [摘要]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基本保證。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必須掌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掌握各種心理調控技巧,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促進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給出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使人們過去對健康的片面理解得到了糾正,使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心理健康對人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肩負著面向21世紀的歷史重任和讓中華民族富強、昌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時代重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係到他們個人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更關係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前途。因此,面對新形勢、新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增強責任感和主動性,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實效性。

  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普遍是健康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同學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總的看來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大學生處於特定的心理期,這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內因。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至23歲之間,正處於生理髮育的成熟期和心理髮展的過渡期。從生理上講,大學生正接近人生的頂峰時期。從心理上講,大學生正處於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過渡階段,在心理髮展上表現出許多過渡狀態的矛盾性。

  第一,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但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由於大腦機能的不斷增強,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增多,大學生的認知能力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個時期他們的感知靈敏度提高,記憶力、思維能力增強,邏輯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占主導地位,能從一般的邏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更多地利用理性思維,而且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有顯著提高。但他們抽象思維的水平並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思維品質發展不平衡,思維的廣泛性、深刻性、敏感性發展較慢,尤其在運用唯物辯證法觀點和理論聯絡實際觀點看問題時顯得理性不足,往往把問題看得過於簡單而陷入主觀臆斷的境地,這就難免“連當代最偉大的政治家都認為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在大學生看來卻易如反掌”。

  第二,情緒情感日益豐富但波動性較大。“青年心理學之父”霍爾認為,人們處在青年期的特點是動搖、起伏的,會出現一些非常顯著的相互對立的衝動,他稱之為“狂風暴雨的時期”。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他們在價值判斷時常常搖擺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們的情緒往往表現得非常強烈,常因一點小事振奮不已、豪情萬丈,或意志消沉、悲觀喪氣。

  第三,獨立性、閉鎖性與依賴感、歸屬感同時存在。大學生脫離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壓力,青春期就已萌動的獨立意識迅速復甦,自我意識增強。然而,長期以來重視學習成績、忽視生活實踐的教育導向,使學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應對困難的心理準備。當生活、學習上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心理依賴性,有的則採取逃避的態度,嚴重的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外因。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總體上是好的,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但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對大學校園的衝擊,重智而輕德、分數至上等錯誤觀念的誤導,學習負擔和就業競爭造成的壓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與一般的學科教育不同,其成果不僅體現在學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識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各種心理調控技巧,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促進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健康發展。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的蓬勃開展,全國有近80%的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或必修課程,在對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目前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存在著形式化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學校不僅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還應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使學生把學校開展的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自身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開設心理學講座及課程。開設心理學課程,使大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心理知識,瞭解自己的心理髮展變化規律與心理保健的途徑;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自覺控制情緒;學會人際交往的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這無疑是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也符合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要求。學校可以開設適應大學生特點的各種講座,比如對一年級新生,可開設“新生的心理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調適”等講座;對畢業班的學生可以開設“如何選擇職業”、“走進社會前的心理準備”等講座,以提高大學生適應現實的能力。

  設定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在高校探索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過程中,要逐步開展心理諮詢和各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建立心理諮詢機構,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診斷與諮詢,對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掌握大學生心理狀態,使部分大學生從困惑、迷惘中走出來。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心理環境,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風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同學之間充分溝通、相互幫助、友愛和諧,樹立積極向上的學風和高尚的道德風尚,使大學生自覺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體育、文娛活動有助於培養大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緒,使其身心全面發展,心理緊張得到緩解。校園的建設、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大學生在健康活潑的文化氛圍中,思想得到提高,認知得到深化,意志得到磨練,情感得到昇華,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援,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發展得更豐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危機感。

  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而為大學生的人生提供導向,也為其心理活動提供“定位系統”,奠定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同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直接為大學生提供思想和行為的價值標準、程式、規範,能夠使大學生在困難的時候看到成績、看到光明,轉逆境為順境,化阻力為動力。因此,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

  觀有助於大學生堅定自信心,併產生悅納自我的價值情感體驗,在積極進取中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提高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增強心理素質,保持心理健康。

  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人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要勇於正視,切不可採取逃避的態度,這就要學會客觀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有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就能在眾多困難和挫折面前,分清輕重緩急、主次先後,通過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各個擊破,否則就會焦慮彷徨、手足無措,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前途感到渺茫。其次,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自覺維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實踐證明,系統學習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學生,一般都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與保健。最後,也可以通過聽心理健康課或講座,閱讀心理衛生方面的書籍以及尋求心理諮詢人員的幫助等途徑,來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之中。對於心理障礙較嚴重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的同學來說,不能諱疾忌醫,應及時進行心理治療。

  合理調控情緒。興奮、愉悅等情緒能提高人們學習、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質量,而不滿、抱怨、悲傷等情緒易使人消沉,降低學習和工作效率,長期處於焦慮、抑鬱等情緒中還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導致心因性疾病的發生,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同學們在產生心理困惑時,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緒狀態,對不良情緒和煩惱的心情及時合理地宣洩或轉移,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集體活動可以鍛鍊大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和交際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獲得友情。健康的人際交往有利於交往雙方的學習進步、個性完善、情緒穩定。同時,健康的人際關係也可以使同學們獲得一個社會支援系統。當個人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時,就可以及時向同學當中可信賴的人求助。

  總之,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教育,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這不僅關係到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人才,更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掌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使當今大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作者單位:河南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