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步法該怎樣練習

  太極拳的練習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練習太極拳時會遇到很多問題,步法的練習是太極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初學太極拳的人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不注意步法,太極拳的步法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初學者很粗心,只是機械的按照老師教的做,從來不去用心研究拳式結構,上動和下動的關係如何,步法該怎麼做才是正確,上下動銜接的拳式結構和一個單動的結構有哪些相同和差異之處。

  現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太極拳的步法,一是失傳的原因是許多的練拳人不知道步法的練法,二是一部分人只是在哪傻練,看不懂步法!他們只想著自己站的多穩,怎樣使套路好看,優美,推手時怎樣支撐八面,他們認為散手技擊,器械技擊跟推手一樣,左右畫畫圏就行!其實太極拳遠非那樣簡單。太極拳的拳式結構是以陰動和陽動的陰陽動組成的,陰動的起點是陽動的止點,陽動的起點是陰動的止點,互相依存,相互轉化,“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太極拳的步法與人類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說的“道法自然”的。

  傳統武術中所講的步法不是簡簡單單的招式,或者是幾個步型。正真意義上的步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功夫之上的,不是老師告訴你幾個腳的擺法,或者是邁步的方法,三兩天就學會的!步法練得好叫“上步不見步”,“步步不斷勁”,“虛步是腿法,實腳猶生根”,輕靈自然,邁步猶如定步一樣,周身相隨,拳腳都能隨步法的調動發的出勁!但是這是很高的境界了,沒有十年的純功夫,就是一點體會都不會有的!

  腳下的步法,上下相隨,和諧規範,虛實變化自如。腳的虛實變化,沒有顯現的形態,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練拳時就見不到自然的步法了,邁出左腳便弓步,虛實重心的變化不是漸變而是突變,步幅開得大,不和諧,不靈活。究其原因,是忘記了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有悖於自然規律。太極拳的所有拳勢動作都是被動行功。太極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腳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太極拳的特性之一是“舉動輕靈”,吳式太極拳的步法就是很輕靈的。實腳鬆到了頂,虛腳自然上步或後退,循套路路線行功,自然和諧,看不到刻板動作。太極拳行功有個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軀幹部位空鬆,似一個空杯,或是一隻燈籠。陳式太極拳大師陳長興素有“牌位先生”的雅號。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後合主動妄動,大家也不會送此尊號了。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的實戰經驗

  1、多走立體螺旋勁:太極拳是一種渾圓圈的運動,每一動作,不只單單有平圓或立圓,它們是同時存在的。

  2、隨敵變化而我變:知己知彼:推手練習過程中,要細心體會手上力點的轉化。一隻手上有九個力點:五指、大魚際、小魚際、掌心、掌背。

  3、交替運用、處處克敵:推手中不能總想著一招制敵,有的制敵方法在某些人身上並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這一招式不行,我還有下一招。

  4、全身掤勁不能丟:掤勁是一種彈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它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徵。

  5、容吞引化:在推手過程中,必須敢於將對方的勁放進來,放進多少力,等對方失控或撤勁時,再順勢給對方多少的力量。能容吞引化後才能吐、能放、能發。容吞引化的關鍵在於: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能合就贏:先合住、或說先拿住、或說先控制住對方,一定要主動,趕到“先”這個勝者的位置,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7、化打合一:要求在化掉對方來力的同時找準發放的位置和方法,將對方擊出。

  8、下塌外碾:先合住對方,再把勁塌到對方的腳下,然後用一種搓力將對方發出。

  9、造勢借力:從反面入手製敵。欲左先右,欲前先後等用法

  10、意力結合:講用意不用力不對,用力不用意也不對。應該意氣力精氣神結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