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腿法該怎樣練習

  太極拳雖然稱為拳,但是腿的作用在太極拳中也是很重要的,那麼你知道太極拳有哪幾種常見的腿法麼?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詳細瞭解瞭解吧。

  太極拳腿法練習

  太極拳對腿功的要求更高。“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有不得機得勢處,其病總於腰腿求之”***《十三勢行功心解》***。太極拳的任何動作都要求節節貫穿。在人體中,腿為根節,腰為中節,頭為梢節,動作時首先根節催中節,然後中節催梢節,只有這樣才能一氣貫穿。太極拳還要求雙腿彎曲,圓襠裹膝,氣沉丹田,步如貓行,既重心穩定又輕靈圓活。要做到這些,腿腳無功力是絕對不行的。正因為如此,習練太極拳可以有效地鍛鍊雙腿,長年練太極拳的人,腿腳都十分有力,支撐力很強,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穩如泰山”。

  如何練腿呢?首先必須堅持基本功鍛鍊。 一是每天要做壓腿***高壓、低壓、正壓、側壓***、控腿、踢腳、拍腳、蹬腳、擺腳等基本練習。練習時要根據年齡和身體條件,確定練習的數量與強度。 二是站樁。拳諺雲:“百練不如一站。”站樁是練腿的有效方法,站樁時也要根據身體條件確定站樁的高度與時間。進行這兩項基本功鍛鍊,一是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標準、增加難度,不可急於求成或盲目模仿。三是要堅持不懈,把基本功鍛鍊作為每天的“必修課”,寧肯少打拳也要多練基本功。“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貴在堅持。

  在行拳走架中,則要嚴格按照太極拳對腿的要求與要領認真去做。太極拳的步形有馬步、弓步、虛步、撲步、歇步、獨立步、丁字步、小開步等,步法有上步、進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側行步等,腳法有蹬腳、分腳、拍腳、擺蓮腳以及扣腳、擺腳、碾腳等……在進行這些步形、步法練習時首先要放鬆,要循經走脈,由丹田經胯***環跳穴***到膝***陽陵穴***到腳***湧泉穴***,由上而下逐節鬆沉,再由下向上逐節提起回到丹田,以意領氣,上下貫通,疏通脈絡。腿的運轉要與全身協調一致,要在腰的主宰帶動下協調執行,與全身形成整勁。具體做法可分以下三點。

  第一.要遵守三節律。腿的三節為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腳為梢節。執行時先要把腳提起來,腳的高度大約距地面一拳,向前執行稍低,向後稍高。站穩後,緩緩用胯催膝、膝催腳,或者說以腳領膝、膝領胯,層層推進,節節貫穿,在摸索中腳的一點***腳跟內側***先輕輕著地進行試探,這時重心仍在支撐腿,提起的腳可放可收,有把握後再由腳跟到前腳掌或由前腳掌到腳跟逐步落實,重心也就隨之移動。這個過程就是常說的“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點起點落,輕起輕落,緩起緩落”、“落步如落塵”。在移步時可按“三先”去做,即先站穩再提腳,先提腳再移步,先移重心後提腿;或者反過來叫做“三不”:不站穩不提腳,不提腳不移步,不移重心不提腿。移步時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沉著穩定。這裡所說的先後只是短暫的時間差,並不是截然分開。重心移動向前時膝蓋不超過腳尖,後坐時臀部不超過腳跟。如果把腳尖與腳跟之間化為五等份,重心則在二與四之間移動,超出即為過。在走貓步同時,前後還要走弧形路線,即腳提起後先經過支撐腳側,再按一定角度執行,這樣前後就成一個淺弧。如果腿力不支,提起的腳也可在支撐腳側稍停,成丁宇步後再繼續執行。這些要領,開始練時可以拆開做,有了一定功力後就應該似停非停,連續不斷,如行雲流水,沒有斷續痕跡。

  第二,步位要準確,兩腳間要有角度。為了擴大支撐面、增強穩定性,兩腳問要有一定角度。例如弓步時兩腳夾角20。~30。為宜***順步時夾角小些,拗步時夾角大些***。虛步、退***撤***步以10°~20°為宜。兩腳問橫向距離為兩拳至一腳,前腳向前,後腳向外45°。僕步則要前腳尖與後腳跟成一條線,後腳外擺130°左右,前腳內扣。轉體時應先微轉腰,前後腳的縱向距離也要適當。例如弓步、退***撤***步、側行步兩腳間要保持三至四腳的距離,虛步、跟步兩腳間保持一腳距離,開立步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合步時兩腳保持兩拳距離。做獨立步時,提腿膝要高過胯,支撐腳也要有角度。蹬***分***腳時腳要高過腰,練習時也可高過頭。拍腳時腳的高度要達到頭部,擺蓮腳外擺幅度不小於150°。這些角度與距離都要認真做到,務求準確到位。暫時做不到的,要通過加強基本功訓練逐步步到。

  第三,雙腿必須保持一定的彎曲度,即保持弓狀。腿彎曲的程度就是拳架的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三勢,高勢雙膝稍彎曲,低勢大腿接近水平,中勢則在二者之間。採取哪種拳架高度,應根據身體條件與功力水平而定。一般體弱或初學者可採用高勢,身體好功力強者可用低勢,一般人宜採用中勢。行拳中,拳架高度在起勢時就要確定下來,在一套拳路中應保持不變,除要求站起***如獨立步***、下降***如撲步***外,身體自始至終要保持水平移動,不能上下起伏。當然在整個習拳過程中,拳架高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體質的增強、功力的提高,拳架可以由高到低逐步加大難度、提高強度。拳架高低有一定範圍,高時雙腿不能挺直,低時大腿不能超過水平,即臀部不能低於膝蓋。在屈腿的同時,還要圓襠、裹膝、吊襠。襠部要撐圓,雙膝內扣,襠部下沉。雙腳則要隨腰腿的轉動,及時外擺、內扣、後碾,始終保持與膝蓋方向一致。腳落實時,則要五趾抓地,腳心含空,有入地三分之感。

  太極拳常見腿法

  1、踢擊法

  踢法各拳種都有之,太極拳要求上肢封閉住對方後,再用踢法,這樣對方不易逃脫。同時,要求用力鬆緊辨證,巧使力點,要求速度迅猛,擊後即收,上肢立即補救。踢時要把重心移穩,站立的腿要微屈彎,然後,根據技擊目的不同,而採取相應踢法。

  如“右分腳勢”:接上勢,左手上轉劃弧,右手下轉劃弧,兩手胸前交叉。同時,腳側上在右前方成蓋步***這是提踩技擊法***,重心在右,雙掌向上不高於眼,左右分開與肩平。重心再向左移,同時,右腳側上踢,右手迎擊腳面,高踢腳取對方上部,如踢擊手腕、胸肋、臉部等。踢時腳尖領勁,也可以腳尖下勾用腳面發力;要以胯根為軸心,起腳猛擊目標。底踢腳如“金剛搗碓”:接單鞭,右勾手變掌走下弧,向左轉體前引,與左手配合變捋,重心移於右,再下劃弧摺疊,前移重心。左手劃弧上,右手上託變掌,右膝上提***膝頂法***,沉肩垂肘,鬆腰落胯,氣沉丹田,勁貫膝蓋;然後用小腿彈踢對方襠部或臁骨。要利用膝關節的軸心擺動,腳尖領勁,迅速踢擊,踢後急收,落時變跺擊。倒騎龍也有這種踢擊法。

  2、蹬擊法

  這也是武術常用技擊法。太極拳蹬擊,同樣要求上肢封閉住對方後,發腿蹬擊對方小腹部和襠部。蹬姿應腳尖朝上裡勾,力從腳跟發出。

  例如“抱頭推山”:接小擒打勢,兩手左上右下,雙順交叉於胸前。同時,以左腳跟為軸轉體180度,將左腳帶回成前虛步,重心在左,雙手下分於兩膝外側,雙手再向上轉立圓於兩肩側,身體微向左轉,右腿膝蓋領勁上提,腳尖上勾腳跟用力,向對方蹬出,落地可用踩跺。然後雙手向右膝上平推,同時,重心移右。“白猿獻果”也有這種蹬擊法。

  3、踹擊法

  踹與蹬擊法不同之處,蹬擊腳尖朝上,踹擊腳尖平側;蹬擊是取正面進攻,踹擊是取對方側面攻之。

  如“左蹬根”:接左分腳,雙掌變半握拳,合於腹前,用十字封閉。同時,以右腳跟為軸,轉體180度,方向朝北,左腳落於右腳左側,重心在右。然後,提膝領勁,高與胯平,含胸拔背,鬆腰落胯,氣沉丹田,踹時腳尖裡勾,腳跟用力,注視目標,迅速猛踹發勁。上肢兩手向兩側衝擊,要起到保持平衡、穩定重心、防護搬腿的作用。

  4、踩擊法

  這是提膝用力向下踩擊對方膝關節的技法,在“高探馬”、“小擒打”、“搗岔”等式中都有這種技擊法。踩擊時目標要準,力度應猛。

  “小擒打”:接掩手肱拳,右手上領勁並順纏,左手用掌推擊對方前胸。同時,提右膝,腳尖向外撇,踩對方的膝蓋,成為右步蓋步,重心移右,上左步踹擊並管步。同時,左手順纏走上弧,微向後捋,右手變掌逆纏,然後,左手變逆纏,右掌從右小臂下推出,重心移於左。

  5、跺擊法

  跺擊目的在膝和腳面、腳趾,它是沉丹之氣下行到腳掌,從上向下發勁的技擊法。練時要求震地有聲。

  例如“金雞獨立”:承接擺腳迭岔,重心移於左成左弓步,右拳同時下轉於腰間,左拳斜上前衝。承前將右腳先提於左腳前成右虛步,再兩拳變掌,左掌逆纏下按於胯左側,右掌逆纏上託過頭,同時,將右膝提起成獨立步***膝上頂法***,右手逆纏下按於胯右側,內勁沉行於腳掌,發勁震腳,跺擊對方前腳面或腳趾***右獨立勢跺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