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基本步法

  登山的好處可以促進心肺等功能,以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那麼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上山走急升的時候切不可急功冒進

  有的不經常行山的人,第一次走的話,常常在一開始就大步前進,登山也一步當作兩步走,結果上升不到50米就大汗淋漓,臉色蒼白,氣喘如牛,遇到平坦的地方就停下來喘氣,其實,速度看起來很快,實際上並不是十分的快,休息的一分鐘,別人可能已經走了10米出去了,當氣喘吁吁的感上去休息的時候,別人又走了很遠了,結果,比別人很累的上了山卻比別人速度快不了多少。

  一點建議

  上山慢慢行,一步分做兩步走,遇到臺階,哪怕是最小的臺階,都不要一步邁兩個臺階,要一個一個臺階的走,遇到上坡,要儘量增加步伐的數量,但是切記不可休息。

  一個150米的鬥坡,走到100m時要選擇放慢步行速度,跟平常逛街似的,你就可以發現,同夥在山頂氣喘如牛的休息,你卻可以心平氣和在他們身邊輕快的走過去。

  論時間上,他們也總體快不了多少,按照這樣的步伐速度,哪怕一個從來沒上過山的人,也能輕鬆的走下火鳳線。當然,要想走完火帽,還是要循序漸進的多走幾次才行,如果你非要跟著牛人猛驢一爭高下硬撐著走完火帽的話,那麼就等著忍受自己的膝蓋受傷以及以後的幾年內反覆的膝蓋疼痛吧。

  2、平路快行

  當你慢慢的上到山頂的時候,遇到前的平坦路途,如果累了就簡單的休息一下,如果感覺還可以,就加快步伐前進吧,你在山坡上沒浪費過多的精力,步伐輕快而迅捷,

  3、下山要時快時慢

  下山遇到好一的的路面,快一點,遇到危險的陡坡,要“Z”字型的下撤,左右不同的轉換下山的姿勢,下臺階路可以變化更多的姿勢,跑下去不是明智的選擇,一旦摔了就得不償失。

  下山本來是休息調整的一種好辦法,但如果搞的自己很疲憊,那就不划算了,下山的路,就是小跑下來,也比別人快不了多少時間的,反而如是出了問題就浪費更多的時間。

  另外,對膝蓋的衝擊力也很多,很容易受傷,下山的時候為了減少對膝蓋的衝擊力,可以嘗試多種步法,腳尖朝外,走20步,腳尖向內走20步,左搖右擺行3分鐘。

  反正,要一個肢勢下山,遇到陡坡,要特別小心,不要一下子跳下小山崖,一面受傷,有必要的話,可以做下繩子保護。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登山迷路的方法:

  1、到高處去,應該儘快爬上最近的高大的山脊觀察,一來可以確定自己的位置,二來也便於發現人活動的跡象,如炊煙、房屋、電線、農田等。一旦發現這些跡象,要立即毫不猶豫地到這些地方去。在森林中,找到人也就找到了希望。

  2、如果沒有發現人家,要想辦法找到水流,一般來說,在林區,道路、居民點常常是臨水而建。因此,沿著水流的方向走,既能最終走出山林,又有可能找到人家,即使一時找不到人家,找到水源也是生存所必需的。

  3、如果這一切都做不到,那麼,確定出發地的方向後,沿著同方向的山脊走,一方面可以繼續觀察環境,另一方面,只要方向不錯,總可以找到某個有人的地方。

  4、觀察四周的小路和路旁的野草,剛走過的路,草會被踩倒,而且草倒的方向是向前的;沒有人走過的路,草是直立的,草間會有許多蛛網。找到路,找到方向,就能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