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冬小麥的種植技術

  冬小麥是我國北方種植面積和總產最大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糧,在我國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區種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播前準備

  1.地力要求 目前,我國小麥主產區,耕作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還不高,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兩個途徑,一個途徑是秸稈還田,另一個途徑是增施有機肥。

  2.施足基肥 對於土壤有機質含量1.2%以上的麥田,如果預期目標產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畝施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雞糞1000千克。

  3.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效方法,據測定,每畝還田玉米秸稈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後,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能相對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選好品種 良種良法相結合,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選用小麥良種的原則是:選擇單株生產力強、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目前,我國高產小麥品種很多,如濟麥22等。在生產中,應當根據本地區的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情況等,選用最適宜的高產品種來種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來,我國冬麥區普遍採用旋耕機進行耕地,不過,連續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15釐米以下的土層,容易形成堅實的犁底層,這不利於小麥根系下扎,也不利於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種 要想讓小麥得到高產,種子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最好使用經過包衣的良種,因為小麥專用種衣劑中,含有防病和防蟲的藥劑、微肥以及生物調節劑,有利於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經過耕翻後的麥田表層土壤疏鬆,必須經過耙耮以後才能播種,否則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後要及時耙耮,耙碎土塊,疏鬆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

  2.水澆條件 有水澆條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穫前7到10天澆水;收穫前,來不急澆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後灌水造墒。播種時,可以使用小麥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要保證播種深淺一致、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播種均勻,嚴格掌握播種深度在3到4釐米,播種深度超過5釐米會造成弱苗。

  冬小麥的種植方法

  一、做好播前準備,打好豐產基礎

  ***一***、土地準備

  1、輪做倒茬:選擇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 的伏翻地。前茬為經濟作物、綠肥和豆科作物最好。

  2、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產量。一般耕深不應低於 25釐米,不重不漏,到頭到邊。翻後用平地機對角平地一遍。

  3、播前整地:在適墒期內用缺口耙帶耱子,採用對角線方 法耙耱保墒,或用聯合整地機整地,整地質量要求達到“齊、平、鬆、碎、淨、墒”六字標準。

  ***二***、種子準備

  1、選用良種,做好品種的合理佈局和搭配。

  2、精選種子,提高種子質量:種子質量應達到種子二級標準,純度98%、淨度98%、發芽率90%以上。播前用種子精選機及人工篩選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蟲、野燕麥、賓麥等雜質去掉。

  3、種子處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或拌種霜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麥雪腐病、小麥細菌性條斑病、小麥黑穗病等。具體做法是:把種子和藥劑稱好,把藥劑散在種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勻即可。

  ***三***冬小麥群體指標和產量結構

  每畝基本苗30-32萬株,冬前總莖數80萬左右,春季最高總莖數100-110萬,收穫穗數40-45萬,穗粒數27-33粒,千粒重40-45克,畝產450-500公斤。

  二、播種

  1、播種期:適期播種是小麥豐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冬小麥播的過早,冬前麥苗長得過旺,養分積累的少,易受凍害,還易誘發病蟲害。若播得過晚,冬前苗弱,不利於安全越冬,並且在第二年生長髮育得慢,而影響產量的提高。我團冬小麥的適宜播種期為9月10-20日,新冬18號播量為25-28公斤,播種深度4-5釐米。

  2、種肥:為保證幼苗不脫肥,帶好種肥,不能把種子與肥料混播。冬小麥播種時帶磷酸二銨10公斤/畝,三料磷肥5-10公斤/畝,播肥深度應在8-10釐米。

  3、機播質量要求:播行筆直、下籽均勻、播深一致,接行準確、不重不漏、到頭到邊,覆土良好、鎮壓確實。

  4、播後管理:播後2-3天內開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後,查苗補種或補水等工作。

  三、冬小麥冬前管理

  田管任務:保全苗,育壯苗,促早櫱,確保安全越冬。

  1、促弱控旺,培育壯苗:由於地力弱、墒性不足、播種時期偏晚、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差等原因而生長瘦弱的麥苗,應採取追肥、補水、鬆土或鎮壓等相應措施;過旺的苗,可以適當鎮壓,抑制主莖和大櫱生長,促進根系發育,使旺苗轉為壯苗。壯苗的標準為基本苗 30-32萬株/畝,冬前總莖數為80萬株/畝。

  2、適時冬灌:適時冬灌具有儲水防旱、穩定地溫、壓鹽防鹼、保苗越冬等作用。冬灌時間:一般氣溫在1-3度,表土10釐米地溫2-5度時進行冬灌較適宜。“夜冬日消冬灌正好”,一般在10月20-30日冬灌,每畝灌水70-90立方米。

  3、保護麥苗安全越冬:小麥越冬期應保護雪層和防止牲畜 啃食麥苗。易發生雪腐病和雪黴病的麥田,在下雪前應噴施甲基託不津或粉鏽寧預防。

  四、返青至拔節期管理

  田管任務:促進返青,鞏固冬前分櫱、減少無效分櫱,確保畝收穫穗數。

  1、灌水施肥:冬小麥返青後一般在4月15日左右灌頭水,每畝灌水70-80立方米,並追施尿素15-20公斤/畝;接著灌二水,間隔時間不超過10-13天,結合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

  2、化學除草:在小麥起身後到拔節前,麥田若有雙子葉雜草,可用2.4D丁脂60-70克/畝或20%二甲四氯250-300克/畝,兌水30-40公斤噴霧防除。對有野燕麥危害的條田,在野燕麥三葉一心到拔節前,可用野燕枯250克/畝或6.9%驃馬乳油65-75克/畝進行葉面噴霧。

  五、冬小麥拔節至抽穗期管理

  田管任務:調控分櫱成穗數,促壯稈大穗,防倒伏。

  1、拔節水:二水後10-13天灌拔節水,並結合追施尿素5-10公斤。

  2、灌漿水:開花後7-10天灌灌漿水,促冬小麥灌漿。

  六、後期管理的主攻目標

  田管任務: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預防病蟲及災害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