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小麥的種植技術

  適期播種是小麥高產的基礎。早播容易引起凍害,晚播不易形成壯苗,對小麥高產不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耕作整地技術

  耕作整地是小麥栽培的基本技術環節,也是其他措施發揮增產潛力的基礎。近年來,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秸稈還田面積幾乎達到100%,旋耕整地面積不斷擴大,但由於旋耕與相關農藝技術不配套,給小麥生產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如耕層淺、土壤過於疏鬆,影響有機肥的施用等,造成小麥根系生長不良,形成深播弱苗,加重小麥凍害、苗黃不生長等。為此,我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旋耕與深耕每隔2~3年輪換一次;旋耕與細耙相結合;旋耕與其他農藝技術相配套;旋耕與應變措施相配合的小麥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二、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小麥高產的一個重要條件。它不僅是達到全苗壯苗的關鍵,也是小麥健壯生長髮育、培育壯稈大穗、達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證。通過適期播種.可使小麥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條件,達到一定數量的分櫱和次生根,形成壯苗越冬,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礎。因此,適期播種是提高小麥單產的有效措施。播種太早,苗期溫度高,幼苗竄高徒長,抗寒能力顯著減弱,凍害嚴重,春後生長遲緩,不利高產;播種過晚,氣溫低,出苗遲,冬前生長時間短,苗小苗弱,有效分櫱短,產量不高。

  三、合理施肥

  ***一***以有機肥為主的原則

  積極推廠使用生物有機肥,以彌補無公害生產中自然有機肥的不足。生物有機肥中含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通過它們在土壤中的生長繁殖,可轉化空氣中的氮素,分解土壤中的磷和鉀,供給作物有效養分,還可培肥地力,有效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使小麥生產用肥達到優質無公害標準。

  ***二***提高無機氮肥有效性的原則

  氮素是作物吸收的大量元素之一。生產中需施用大量氮肥以補充土壤供應的不足。但大量施用氮素化肥對環境、農產品及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不良影響。因此,在優質無公害小麥生產中應減少無機氮肥的施用量。對於必須補充的無機氮肥,提倡使用長效氮肥,如化合型的脲異丁醛、草醯胺等。此外,在常規氮肥的使用中,應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劑,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或脲酶的活性,達到減少氮素反硝化或氨揮發損失的目的。

  四、加強各時期管理,適時收穫

  ***一***小麥冬前管理技術

  在小麥潘種底墒充足,達到冬前壯苗的前提下,冬前一般不要澆水。如遇下述情況可澆分櫱水或越冬水。第1種情況是播種期乾旱,底墒不好,但有一定表墒,或噴灌出苗,在這種情況下。為促根系下扎、壯苗越冬。可在小麥分櫱期澆水;第2種情況是播期比較乾旱。施底肥不足,冬前群、個體達不到壯苗標準,如每667m2群體在5O萬以下,可結合追施氮素肥料澆一次越冬水:第3種情況是用旋耕機耕地或整地,土壤過虛,要在小麥分櫱後澆一次水,以踏實土壤,防止凍害死苗現象發生。

  ***二***小麥春季管理技術

  1、科學分類、適時肥水促進

  返青期群體在70~80萬/667m2的壯苗麥田,春節過後一般不要急於追肥澆水,到3月中旬小麥拔節後再進行肥水促進,一般每667m2施用尿素10~15kg,追肥後及時澆水。如果越冬期苗情偏差.群體過低***60萬/667m2***,也可於返青期進行肥水促進。

  2、及時防治紋枯病

  返青一起身期是防治紋枯病發生的最佳時機,此期的溫度適宜,植株較矮。噴灑的藥劑很容易接觸到發病部位。防治用藥以粉鏽寧效果較好。一般每667m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ml。噴藥時加水量一定要達到每4Okg/667m2以上,方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此外,噴灑粉鏽亍還有控制中後期鏽病、白粉病發展蔓延的功效。

  3、積極推廣化控、化除新技術

  對於一些植株偏高、群體偏大的田塊。要在小麥返青開始生長時及早採取化控防倒措施。每667m2可用多效唑粉劑40g對水50kg進行噴灑,實踐證明,噴灑時期掌握得好可以有效控制倒伏;若噴灑時期過晚***到拔節期***,則起不到防止倒伏的效果。費工費錢,甚至還會帶來不良後果。由於水肥條件的改善,麥田草害也隨之加重,進行化學除草也要在返青期進行。

  ***三***小麥後期管理技術

  1、審慎早澆灌漿水

  俗話說“灌漿有墒,籽飽穗方”,說明適宜的土壤墒情利於小麥的灌漿。澆灌漿水不同型別小麥要分別對待。優質強筋小麥在小麥抽穗後一般不澆灌漿水,如果特別乾旱,澆水要結合補氮進行。弱筋小麥和一般高產田澆灌漿水的時間應適當提早,一般掌握在小麥開花後5~7天進行比較適宜,澆灌漿水量要適當偏小,防止田間積水,遇風引起倒伏。

  2、病蟲害防治

  小麥抽穗開花期以防治穗蚜、赤黴病、吸漿蟲、蚜蟲等病蟲害為主。灌漿期以防治葉枯病為主。抽穗後應及時噴施樂果或吡蟲啉時等藥物防治蚜蟲危害。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防治蚜蟲的同時加入禾果利、粉鏽寧等藥物防治葉枯病,可以有效地延長綠色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在小麥開花期如果遇到3天的陰雨天氣或者比較大的降雨天氣,就很容易發生赤黴病。

  3、適時收穫

  常言說,小麥是九成收,十成丟,小麥到完熟期收穫。容易造成掉穗落粒,所以,小麥要做到豐產豐收。應及時搶收、搶晒,以免造成小麥因打晒不及時造成黴變,從而影響小麥品質。

  優質小麥無公害栽培技術

  一、選擇生產基地

  山東省泰安市優質專用小麥生產,首先選擇棕壤或褐土相對集中土質為中壤或偏黏的肥沃平原鄉鎮為基地,區域化連片種植,這兩個土壤型別是適宜專用小麥生產的高效穩產土壤。另外生產基地水利設施配套,排灌方便;澆注水上游沒有對基地環境構成危害的汙染源,如產業“三廢”、城市生活汙水等。

  二、選用對路良種

  ***1***選用優質專用小麥。主要品質指標符合國標GB/T17892~1999的強筋小麥1、2等標準,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適宜泰安市推廣應用的訂單專用小麥品種主要是:濟南17號***原代號924142,系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菸農19號***原代號煙優361,系煙臺市農科院選育***、濟麥20號***原代號935031,系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淄麥12號***系山東省淄博市農科所選育***,上述4個品種均為冬性品種,在泰安市小麥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生產面積佔小麥種植面積的50%以上。

  ***2***種子純度≥99%,發芽率≥85%,符合CB4404.1~1996標準。

  三、培肥地力,足墒播種,做好種子處理

  ***1***增施有機肥,優化配方施肥。全市耕地長期定位監測統計結果顯示,泰安市目前的土壤肥力狀況是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勻為1.35%,速效氮、磷、鉀分別是79毫克/千克、12.7毫克/千克、94毫克/千克。有些地塊速效鉀含量不足。在優質強中筋小麥生產中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畝基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同時基施氮肥8公斤***純N***,磷肥60公斤***標準磷肥***、鉀肥20公斤***標準鉀肥***。可適當增施硫肥,硫素有利於改善小麥品質,普施鉀肥能明顯改善小麥品質,因此要留意增施鉀肥。氮肥用量基施50%,拔節期再追施另外50%***純N8公斤***。

  ***2***精細整地,注水蟄實。推廣機械深耕,要求耕深25~30釐米,採用隔年深耕的辦法,杜盡連年用施耕犁耕地。機耕機耙相結合,無明暗坷拉,達到“深、細、平、實”。

  ***3***根據土壤墒情,利用注水蟄實技術播前選墒。注水蟄實技術就是耕耙整平土地後,於播種前7天左右,澆水澆灌,採用此技術,土壤墒情均勻,有利於一播全苗。

  ***4***種子處理。用山東華陽14%小麥種衣劑畝用125克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同時可兼治田鼠,防治紋枯病;用20%粉鏽寧或2.5%適樂時用種子量0.1%~0.2%拌種,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拌種或用假單胞熒光桿菌50克/畝,預防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在病蟲害混發區可用辛硫磷與粉鏽寧或羥鏽寧混合拌種。

  ***5***適期適量播種。冬性品種在日均勻氣溫18~16℃時播種,半冬性品種在日均勻氣溫16~14℃時播種,具體時間是9月28日~10月8日。全部採用精播半精播技術,分櫱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如淄麥12號,畝基本苗13萬~18萬,分櫱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如濟南17號,每畝基本苗8萬~12萬。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

  ***6***種植規格大穗型品種行距22釐米,中穗型品種行距2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