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春土豆的種植技術

  土豆是重要的糧、蔬、飼和工業原料等兼用型經濟作物,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分佈廣等特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種薯處理

  1.1 選種

  良種是增產內因,是獲得高產的基礎。春馬鈴薯種植適宜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的高產、優質、抗病和商品性好的優良品種,此外還應選休眠期短、早熟的脫毒種薯。相關研究表明,在同樣的栽培管理條件下,脫毒種薯產量比未脫毒種薯增產30%~50%。目前我省主推的品種有魯引1 號、東農303、克新系列等。所選種薯要表面光滑、種芽健壯、大小均勻、無病蟲為害、無腐爛、無破損。

  1.2 切塊

  播種前25~30天將種薯取出,攤晒2~3天,並經常翻動,直到薯皮變青、質地變軟、薯芽變白。晾晒後,順著頂端優勢切塊,帶頂芽縱切,每塊質量25 g左右,切塊上至少帶1~2個芽眼。通常薯塊40 g以上者切2塊,70~100 g切3塊。切塊的整個過程都要注意切刀的消毒,防止切刀傳染病害,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0.1%高錳酸鉀、75%酒精或5%福爾馬林清洗刀片,當切刀切到病薯時應立即將切刀重新消毒。切成塊後用草木灰拌種,置於陰涼通風處攤晒,以利刀口癒合。

  1.3 催芽

  相關研究表明,催芽播種的馬鈴薯比不催芽的增產10%~20%。生產上催芽一般在室內、溫室大棚內或育苗溫床中進行,用溼沙或溼潤鋸末覆蓋。將晾晒好的種薯放在通風涼爽、溫度較低的地方,一般要求溫度15~18℃,空氣相對溼度60%~70%,在地面鋪設一層5~10 cm的溼沙或溼潤鋸末,上面擺放一層種薯,接著一層溼沙或溼潤鋸末,再放一層種薯,擺3~4層為宜,最後蓋上草氈或麻袋保溼。催芽期間每隔5~7天檢查1次,如發現爛薯及時挑出。待芽長到1.5~2 cm時,將種薯從溼沙或鋸末中撿出,放在15℃散射光下晾晒,促使綠芽健壯,煉芽1~3天即可播種。注意催芽用的沙子或鋸末不可過幹或過溼,一般以手握不出水為宜。也可用赤黴素催芽,即在鋪種薯前用10 mg/L的赤黴素浸種20 min,撈出後隨即鋪入溼沙床中催芽。

  2 整地施肥

  2.1 地塊選擇

  選地勢高燥、旱能澆、澇能排、土質疏鬆且深厚肥沃的砂質地或砂壤地種植。前茬忌種茄科作物。

  2.2 整地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作物,深耕是高產穩產的基礎。一般於冬前深耕25~30 cm晒垡,開春撒施土雜肥後再深耕細耙,精細整地,結合合理施肥,促使早出苗、早發棵、早結薯,獲得高產。春馬鈴薯生長期短,肥料的吸收主要來自底肥,所以,應遵循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通常基肥667 m2施腐熟優質有機肥3 000~5 000 kg,尿素10 kg,磷酸二銨30~40 kg,硫酸鉀型複合肥30~40 kg,鉀肥忌用氯化鉀。

  3 播種

  3.1 適時播種

  春馬鈴薯生育期週期短,適宜播種期是由終霜期向前推算40~50天。山東省覆膜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10 cm地溫7℃以上時播種。

  3.2 播種方法

  春馬鈴薯種植以早熟品種為主,早熟品種一般667 m2栽種4 500~5 500株。栽種方法主要有2種:一是單壟單行種植,行距60~70 cm,株距15~20 cm,667 m2種4 500株左右,點播時芽眼向上,播後覆土6~8 cm,噴乙草胺或施田補除草,隨後蓋好地膜;另一種是寬壟雙行錯位栽植***大壟雙行種植***,壟寬80~90 cm,株距25~30 cm,溝深8~10 cm,覆土起壟,667 m2種5 500株左右,種塊到壟頂12 cm,錯位排種,後噴灑乙草胺,覆蓋地膜,地膜要拉直、壓好。

  4 田間管理

  4.1 破膜放苗、補苗

  地膜覆蓋馬鈴薯播後20~25天出苗,出苗後在9:00前進行田間檢查並及時破膜放苗,以防膜熱燙苗,並用溼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發現缺苗可就近將鄰近的多餘全株帶土移栽。

  4.2 施肥、澆水

  馬鈴薯栽種管理的原則是前促後控。馬鈴薯生長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60%~80%,開花期和薯塊膨大期這2個關鍵時期絕對不能缺水,生長中後期雨水較多,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澇,否則易造成塊莖腐爛。出苗前澆水以土壤墒情而定,墒情好不用澆水;墒情差,可於出苗前半個月澆1次水。苗出齊後澆1次水,以後適當控水蹲苗,團棵期再澆第2次水,以後視天氣情況在始花期、盛花期、花末期之後每隔1周左右澆水一次,直到收穫前半個月為止,澆水時切勿漫過壟面。

  追肥隨每次澆水進行,宜早不宜遲。第1次在出苗後,667 m2追施尿素5 kg;第2次667 m2施三元複合肥30 kg、硫酸鉀15 kg,此時葉面追肥效果更好,可用0.3%~0.5%磷酸二氫鉀液,7~10天1次,連噴2次,以後酌施三元複合肥或施稀人糞尿。

  4.3 植株調整

  出現花蕾應及時摘除,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薯塊膨大。一般打頂後側枝生長會過旺,此時應適當摘除多餘側枝,並噴施30 mg/L的15%多效唑抑制莖葉徒長,促進養分向塊莖輸送,提高薯塊產量。

  5 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馬鈴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各種病蟲害也呈增強趨勢。常見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和環腐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螻蛄、蠐螬和金針蟲等。防治馬鈴薯病蟲害,要掌握防重於治,統籌考慮,結合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品種選擇等手段,形成綜合防治技術體系。栽前選抗病品種;忌前茬為茄科作物;施足基肥、重施有機肥和鉀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燬,並用石灰處理土壤等。早疫病可噴灑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倍液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隔6~10天1次,連噴2~3次;晚疫病用25%甲霜靈8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防治;噴施72%農用鏈黴素4 000倍液防治環腐病;馬鈴薯病毒病重點是選不帶病毒的種薯和防止蚜蟲傳播。蚜蟲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 000~

  6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採取毒餌誘殺;螻蛄可用燈光或者毒餌誘殺;用50%辛硫磷乳劑1 500倍液於翻地前噴施,可有效殺死地下蠐螬和金針蟲。

  6 收薯與貯藏

  植株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中下部葉片已枯萎或拔莖搖動,表明馬鈴薯已達到最佳成熟期,此時應及時收穫。收穫應選晴天上午,於土壤乾爽時進行,收後在田間攤晾2~3 h,避免受陽光直接照射,待晾乾表皮後運走,並放在陰涼室內進行短期貯藏。

  春土豆的種植技術

  1.地塊選擇

  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疏鬆,光照好,排灌方便、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地塊。每個村地塊要儘量成片集中。

  2.精細整地

  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要進行深耕細耙,精細培土,使土壤疏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3.選種、切種、種薯處理

  種薯要無病、無傷、無裂,尤其以6錢—1兩左右的小薯塊整薯做種最好。大塊薯做種,要處理好切塊,切薯一般都在室內。所用刀板等用具應嚴格消毒,切刀要快、薄,絕對乾淨,一般準備兩把刀,一把泡在75%的酒精液、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裡,當用做切薯的刀切到病薯時要馬上換刀並及時淘汰病薯。切薯時要豎切,要保證每個薯塊有2個以上芽眼。

  4.合理密植,提高種植質量和規格

  播種時間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為宜,採用雙壟高埂方法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一般採用3尺播幅,即大行距1.8尺,小行距1.2尺。窩距6寸,畝播種6600窩;或2.8尺播幅,大行距1.8尺,小行距1尺,畝播種7100窩。播種要求深、直、勻。即深犁、深種,深蓋土,播種深度在7.5寸左右。播種要選擇晴天或陰天,不能在雨天播種或大雨後立即播種。套種地6尺***1200米下地方採用***或5.5尺***1200米以上地方採用***開廂,3尺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種植2行春薯,兩行間距離為1尺,播種後將兩行覆土蓋成一壟。予留行內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兩行玉米。

  5.合理施肥

  底肥以施充分腐熟農家肥和馬鈴薯專用肥為主,每畝施用農家肥1500~2500公斤,馬鈴薯專用肥60~80公斤,或45%硫酸鉀複合肥40公斤。幼苗出齊後,結合中耕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現蕾前苗高20釐米左右時,結合培土再施一次結薯肥,畝用糞水700公斤潑施,結薯期***植株開花前後***用3%的磷酸二氫鉀加3%的尿素溶液噴莖葉1~2次,根外追肥時加入0.1%硫酸銅和硼酸混合液增產效果更好。

  6.中耕管理

  馬鈴薯出苗後,應及時中耕除草。出苗一個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內的土培一部分到馬鈴薯行上;間隔一個月左右,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儘量把空行的土培到馬鈴薯種植行上,使埂高達到6寸~9寸,使埂面形成壟,空行形成溝,春旱時有利於灌水,夏季降雨集中的時候,有利於排水。一般進行中耕壘埂2~3次,真正達到深種深蓋,從而保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使馬鈴薯塊莖全部深埋土內,以增加結薯量,提高產量。

  7.摘花去蕾

  對於結漿果較強的品種,在馬鈴薯現蕾後,要及時摘除花蕾,以避免因開花結果造成的養分消耗,保證薯塊的養分供給。

  8.病害防治

  危害馬鈴薯的最大病害是晚疫病,可採用藥物防治。用代森錳鋅、甲霜靈、甲霜靈錳鋅進行田間噴霧。第一次用藥在出苗一個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的時候,第二次用藥在洋芋現蕾期,出現高溫高溼天氣時第三次用藥。農藥應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