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棚種植技術

  大棚種植是一種種植技術,該技術是一種科學的種植方式。是有利於提高蔬菜產量的一種種植技術。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棚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棚的搭建

  1、定位放樣

  ⑴棚向。以南北向為好,如受田塊限制,東西向也可以,儘量避免斜向建棚。

  ⑵規格。棚寬4-6米,長30-50米,高1.6-2米。建立大棚群時,應使棚間距達到1.2-1.5米,棚頭距離4-5米,有利運輸和通風,避免遮蔭。

  ⑶放樣。在地勢開闊、非風口的地方,按照設計好的大棚長、寬尺寸確定大棚四個角,用勾股弦定律使四個角均成直角後打下定位樁,在定位樁之間拉好定位線,並沿線將插竹架的地基剷平夯實。

  2、插綁拱架

  ⑴選用架材。架材選用新砍的青竹,要求直徑2-2.5釐米,長3.5-4.5米,上下粗細一致。

  ⑵打孔插架。沿大棚兩側定位線,從一端向另一端按70-80釐米的等距離用鋼釺打30-40釐米深的孔,將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為使拱架兩側肩高一致,同一拱架的兩根竹子新舊、粗細應儘量相同,然後填土踏實,再將同一拱架兩側的竹竿按統一高度標準彎成弧形,並用布條或包裝繩順一定方向包紮,使青竹兩頭包裹在其中。

  ⑶綁拉桿。在拱架頂部和距地面60-80釐米的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綁上3道縱向拉桿,綁時拱架之間應保持原有距離,並儘量綁牢,使拱架不前後滑動。為提高大棚牢固性,5-6米寬棚每隔3-5米要有一立柱,4-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撐代替兩側的拉桿,方法是在棚內每隔4-5道棚架,用4根入土30-40釐米的長架材按45°角固定在棚架上,從上往下看像個“X”形。

  ⑷建棚頭。在兩端的拱架下,插入4-6個支柱,將支柱與棚架綁在一起形成棚頭,在背風處棚頭中部設門,門寬0.7米,高約1.3-1.5米。為減輕風對膜的損壞,迎風的棚頭可採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辦法過渡。

  3、蓋大棚膜

  ⑴固定裙膜。裙膜寬6.8米,長度比大棚長1-2米,將1米寬的薄膜一邊捲入麻繩或尼龍繩,用電熨斗等烙合成小筒,蓋在棚架兩側的下部,兩端拉繩拉緊後固定在棚頭上,中間用細鐵絲將拉線固定在棚架上,在插拱架的邊路開深10釐米淺溝,將超過圍裙的20釐米薄膜埋入溝中踩實。

  ⑵固定頂膜。頂膜寬度為拱架弧度-80釐米,長度為大棚長+2倍棚高+40釐米,在無風條件下上頂膜,頂膜繃緊後用鐵絲固定在棚頭立柱上。

  蔬菜大棚

  ⑶埋地錨。相鄰兩道棚架兩側的中間各埋一個地錨,具體方法是:用粗鐵絲捆一塊整磚,沿邊線埋入土中,上面留一個環用來固定壓膜線。壓膜線必須貼棚膜拉緊。

  ⑷裝門。將門處薄膜切開,上邊捲入門口上框,兩邊捲入門邊框,用木條釘住,門用竹木作框,繃上薄膜,再用粗鐵絲固定在門框的一邊。

  4、建小拱棚

  ⑴竹弓。竹弓長3-4米,寬2.5-4釐米,厚0.8-1cm,跨度1.5-2.4米,弓高0.6-0.8米,弓距1米左右。

  ⑵小棚膜。膜寬與竹弓相等,長與大棚相等。

  ⑶草簾。寬1米,長與竹弓相等。

  5、棚內地面利用

  多數為兩畦,畦寬1.6-2.4米,高10-20釐米,中間過道與兩邊過道各寬30-40釐米。

  每畝***棚內淨面積667m2***竹大棚用料如下:

  大棚種植技術的管理

  採用大棚覆蓋塑料薄膜種植蔬菜,就是人為地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調整蔬菜生產季節,調節市場需求,促進蔬菜優質高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多數大棚種菜的農戶調查來看,效益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有些農民種植大棚菜,效果不盡人意,除了蔬菜品種不對路外,“四害”的制約往往是造成損失的重要因素。所謂“四害”,就是肥害、藥害、旱害和連茬障礙。

  一、肥害。實際上是積鹽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過量施肥使土壤產生鹽漬化。發生肥害後產生的問題,一是抑制蔬菜根系發育,削弱了對水、肥吸收的功能;二是土壤溶液濃度過大,蔬菜株體發生反滲透現象,導致生理萎蔫或者葉緣枯焦;三是進發有毒氣體危害;四是引發蔬菜缺素症。

  二、藥害。有顯***害,症狀明顯。有隱***害,症狀潛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產生藥害的原因,一是選用農藥品種不對路或者誤用了除草劑;二是施藥濃度過大;三是購用了劣質農藥;四是沒有避開高溫時節施藥。發生藥害後,有的蔬菜葉片很快失綠;有的產生焦斑、穿孔;有的落葉、落花、落果或者出現畸形;最嚴重的整株枯萎。

  三、旱害。是制約大棚蔬菜發展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發生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選址不當,當地缺乏水源;二是雖有水源,但水質不良;三是水量較足,溝、渠、排灌設施卻不配套,有水難引,望水興嘆。旱害既影響蔬菜適時播種安苗,又影響蔬菜正常生長,同時給蔬菜施肥、打藥等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旱害的影響有時還超過肥害和藥害。

  四、連茬障礙。就是在同一大棚中,年年或者季季種同一類別或同一種蔬菜,而產量和產品質量逐年下降。產生障礙的原因,一是同類或同種蔬菜偏愛某種營養元素,這類元素補充不及時易出現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積累引發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黃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質易導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因此,為了使塑料大棚能生產更多的優質蔬菜,在棚址的選擇和生產過程中,應總結教訓,及時地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首先,要選好棚址,完善水系配套。確定大棚之前,要考察棚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水源有沒有被汙染?有了充足的水源,一定要開好溝、渠,便於引水、排水。有條件的地方,每座大棚應安裝一個供水龍頭。標準高的還應配設噴灌設施。

  其次,要平衡施肥,促進蔬菜穩健生長。一是要常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農家肥;二是要施用精製有機肥、高能有機肥,如葉美豐、果美豐等;三是要改偏施氮磷為減氮,穩磷,增鉀,配施微肥;四是要分次適量施肥;五是一日出現肥害,要噴施多種活性液肥緩解危害。

  再次,要科學用藥,確保蔬菜安全。一是發生輕微的藥害,可用加強肥水管理的辦法,恢復蔬菜正常生育機能;二是要選準對口農藥,特別是除草劑要慎重施用;三是把住農藥的劑量、濃度關,同時避免重複使用一種農藥;四是切忌隨意混用農藥;五是施藥要避開高溫;六是施用過除草劑的器械一定要清洗乾淨後才能再用。

  第四,要輪作換茬,調整蔬菜栽培環境。一是茄子、番茄、瓜類易感病的蔬菜,要分年或者分季更換種植其它蔬菜品種;二是易發生連連障礙的大棚要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三是選用土壤重茬劑,抑制病菌;四是針對缺素土壤,及時補充所缺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