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進入右腦開發的誤區
右腦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為了能讓廣大讀者可以更好地開發自己的右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近些年來,在國外傳入的早教概念的薰陶和就學競爭的壓力下,國內的父母們已經越來越有早教意識。而目前從日本興起、風靡東南亞的“右腦開發”理論,也傳入了我國,讓無數父母狂熱追逐。那麼關於右腦開發中國的家長們對它有哪些認識誤區呢?
【理論背景】
“右腦開發”開發些啥?兒童在6歲以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傳統“填鴨式”教育的影響,孩子將會變成只會使用左腦思維的“左腦人”,成為不善於創造、不善於創新的“機械人”。聯合國倡導在21世紀全面開啟人類智慧工程—全腦工程。而全腦工程的實質和核心就是開發人特別是兒童的右腦。研究顯示,人的左右腦分管不同的功能,左腦稱為“學術腦”,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數學和分析等功能,簡單地說就是運用邏輯思維把事情條理化。在幼兒時期,通過訓練孩子背誦兒歌和詩詞、學習生字、練習簡單的加減法等都能刺激孩子的左腦發育。右腦又稱“藝術腦”,主管韻律、圖畫、想象、情感、創造力。孩子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右腦起著重要作用。通過舞蹈訓練、畫畫、聽音樂以及讓孩子做簡單的設計等,都對右腦發育有極大幫助。
從手與腦的關係來看,人的左腦支配右半身活動,右腦支配左半身活動。右腦功能的開發和利用,對整個大腦的協調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和靈活性有積極作用。如果想充分挖掘大腦兩半球的潛力的話,開發右腦很重要,尤其在嬰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時期更是如此。而0-6歲是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
一、【話題質疑】
早教理論是否適合中國孩子?
資深教育顧問楊雯華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共性很多,他們有很多共同的特徵,這一點中西方孩子沒有太大區別,適合國外兒童的教育模式,在某種意義上同樣適合中國兒童,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模式可以引進,但一些內容上的差異還是存在的,相應的調整也是有必要的。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能看出來的。技能訓練、潛能開發是以興趣為出發點,而不是短暫地掌握一些技能,給家長一種滿足感。早教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專家分析】
中國家長有何認識誤區?
■誤區一早教可以創造“神童”
楊雯華認為,由於一些父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願過強,於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說,早期教育進入家庭就“演變”成了“超早期的行為能力訓練”。很多家長一提開發智力,就認為是教孩子認字學知識,其實教孩子玩耍也是在開發孩子的智力。0-3歲孩子就應該是蹦蹦跳跳、聽音樂、走直線、卷地毯的階段。
■誤區二玩等於浪費時間
很多媽媽一心想讓孩子多多識字,於是讓孩子做數學加、減題,但孩子卻往往不領情,學得不好,媽媽們就急了。要開發寶寶的右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他玩“捉迷藏”。先把東西藏起來,讓寶寶去尋找;或讓爸爸躲起來,等寶寶去找。
對1-3歲的寶寶來說,這個時期他們左右腦發育已處於活躍期,可以多鼓勵寶寶繪畫,如果你的寶寶習慣用左手拿東西,不必糾正他。經常讓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誤區三越早彈奏樂器越好
讓寶寶從小接觸音樂,並不是要強迫他們學習技能,而是要從生活及遊戲中幫助他們學習音樂,要配合一些音樂遊戲,刻意、主動地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讓孩子積極地參與;或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去感受音樂的美,激發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孩子3歲時,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樂器,不過孩子尚小,坐不住,理解力也差,還不宜學樂器。此時接觸樂器只是讓他先有些感性認識,調動他的興趣,可待他4歲左右再學也不遲。
■誤區四強迫孩子改掉左撇子
善於用左手活動的人,其右側大腦半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成為“優勢半球”。如果強迫“左撇子”改為右撇子,則已經建立的右側優勢半球要改為左側,會造成原來的語言中樞功能紊亂而出現口吃,甚至有的孩子出現唱歌時曲調走樣、口齒不清、發音不清、不準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