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論文集

  數學一直都是學習的主科之一,在學習任務繁重的初中學期也不例外,關於初中數學教學論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篇一

  一、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應該面向每一位學生,實現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領域取得不同的發展與進步。當今,教學方式仍為傳統的“平行分班”模式,由於學生的興趣愛好、潛在能力、學習方法、基礎知識狀況、學習動機、智力水平等存在差異,其領悟教學內容的情況也就參差不齊,並且每個班裡學生人數數量太大,假如教師按照中等學生的水平授課,那麼長此以往,對於優秀學生來說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對於後進生來說也趕不上教師的進度,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不能實現全體學生的素質整體提高的目標。因此,實施分層教學很有必要。通過之前實行的分層教學的實驗教學,我們發現被試驗的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班學生的成績,在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幾。同時,在數學競賽方面,實驗班中有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項。由此可見,分層教學方法的試驗施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實現了我們教學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標。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措施

  ***一***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

  在新學年開始,教師可以通過摸底考試來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然後通過調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特徵、心理傾向等來判斷學生的可塑性,通過兩者相結合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師也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結合學生平常的學習主動性、平時表現、智力水平、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一、二、三組。一組學生可塑性好,基礎知識也紮實;二組學生可塑性中等,基礎知識水平中等;三組學生可塑性差,基礎知識不牢固。而且二組學生所佔的比例要佔整體學生的一半以上,這樣可以照顧到全班學生的心理感受。分組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這樣可以使三組的學生積極向上,爭取到一組或二組。一組的學生會更加努力而不至於落入其他兩個組,爭取實現三組逐漸消失,二組逐漸壯大的目標。

  ***二***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一組的學生屬於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擴充套件一組學生的思維;二組的學生屬於需要教師點撥的型別,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多提問他們,與他們進行互動,逐漸提高他們的數學興趣與能力,爭取向一組靠攏;三組的學生屬於依賴同學及教師型。教師可以在課下多提醒他們完成相應的作業或讓一二組的學生幫助他們,使他們理解教學內容即可。

  ***三***對課後作業進行分層

  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後作業實行差異化要求。對於一組的學生,教師應該嚴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課本習題、做配套的參考書練習之外,總結解題方法並將同類型的題整理到一個專用筆記本上,以有助於他們進行深入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要求他們做有關數學競賽方面的習題,提高其創新能力,擴充套件其思維方式。對於二組的學生,教師就沒必要要求其做數學競賽習題,而應鼓勵他們對知識進行總結並思考,爭取進入到一組。對於三組的學生,完成課本習題,理解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即可,從而不斷樹立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對考試試卷進行分層

  由於對學生進行分層,為了檢測出各個層次的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程度,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水平各異的考試試卷,以切實做到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為下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分層調整做好準備。同時,對於進步大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對於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並輔以相應的激勵措施,保護其受傷的自尊心,使學生慢慢進步。

  三、總結

  總而言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並使之趨於完善。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個層次學生的水平得到提高,這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採取分層教學方法來達到提高自己學生水平的目的。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篇二

  一、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效課堂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行為,尤其是要轉變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要以“高效課堂的構建”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慾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習慾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師要想達到這種境界,以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就要解決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的問題。

  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義,刪繁就簡,用準確、易於理解的語言把知識點講給學生聽。這樣,學生就會大膽地動腦,大膽地思維,大膽地去展示與交流,進而使數學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學得更好,要真正地、心對心地走近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很多學生剛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還存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時間久了,數學的學習興趣就逐漸消失了。數學雖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並不神祕,並非天外來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在聯絡,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並提出新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

  教師可採用直觀教學法,將課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通過淺顯的、具體形象的事物來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教師還要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環境,把學生引進愉快、積極、自覺、主動的思維境界,這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進行“數學美”的滲透,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啟迪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

  三、提問的藝術

  問題是教學課堂的引領者,數學課堂也因為有了提問而充滿活力。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教師要根據教學的要求設計目標明確的問題,以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師與學生平等交談、平等討論、平等探索、合作學習。提問要看物件,要堅持面向全體,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教師一定要斟酌好課堂提問的問題,要提在點上,要緊緊圍繞重點、難點提問題,要避免無效問題的提出。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做好第一步的調查工作,瞭解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別差異,做到心中有數,以設計出不同梯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有了初步結論,教師可進一步加以點撥,以優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總之,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教師應從多種角度、不同方位提出問題,並且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結語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緊跟改革步伐,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師不要一成不變地將講授法放到首位,而是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要尊重並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疑問,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並肯定他們的探索、求知慾望,以促進他們的知識得到擴充套件,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和完善,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篇三

  一、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原則

  第一,生動性原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遵循生動性的原則。用直觀形象的情景設定來詮釋理論性較強的數學原理,從不同的感覺渠道向學生大腦傳輸數學資訊,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結論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實踐性原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遵循實踐性的原則。初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放在生活上的,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結合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知識或者將數學故事的講述落腳在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上,讓學生學會用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處理實際問題;第三,懸念性原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遵循懸念性的原則。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讓他們產生求知的慾望。所以,情境的創設就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懸念性比較強的情境才可以讓學生身心投入到數學問題的學習和探究之中。

  二、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導致學生課堂參與性低下。

  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的影響,有些情況下,雖然教師進行了比較生動的教學情境創設,但是卻很難激發起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問題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導致出現成績比價差的學生沒有興趣去學習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也日益低下,逐漸失去了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

  2.教學情境創設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新課表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給教師教學情境的設定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部分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創新能力卻比較有限,導致部分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來越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不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3.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味追求新意,卻不具有實用性。

  與教學情境創設千篇一律問題相對應的就是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情境創設的新穎性,而脫離了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具有實用性。這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雖然具有新穎性的特點,但是,由於受限於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數學生並不能真正理會老師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真正目的,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甚至有適得其反的不良影響。

  三、完善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滲透與融合應當遵循的策略

  1.通過數學故事、數學典故來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故事和數學典故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曉人物具體事蹟的數學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積極作用。例如,講述勾股定理時,可以引用古典數學鉅著《九章算術》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

  2.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來進行情境創設。

  初中學生認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用到的知識,甚至有些知識已經在他們頭腦中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更有利於數學知識的教授。

  3.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

  新課標要求進行互動性強的教學,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情境創設,要求老師轉變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觀念,與學生建立人格平等的關係,老師要與學生一起進行數學理論的學習和探討,要從學生認知狀況和生活實際進行考慮,更多的讓學生髮揮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

  4.情境創設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現實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比較重視在教授之前利用創設情境進行知識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情境進行教學輔助。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創設內容各異、難易有別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熱情的保持和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四、結束語

  成功的初中數學教學不在於讓學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數學知識,而是讓學生形成數學知識探索和求知的習慣和方法。教學情境的滲透與融合要更多地服從於教學內容,服務於教學牧鞭,服務於教學重點,服務於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和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讓學生開心的學習數學,開心的鍛鍊能力,開心的全面發展,成長為知識、能力、情感和諧共進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