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類活用巧辨析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見的語法現象,如果不瞭解它就會影響我們對文言文句意的理解;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判斷一個詞是否活用了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名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名詞的語法功能是做主語、賓語和定語;它不能作謂語,也就是說不能帶賓語和補語,它也不受副詞和能願動詞的修飾。如果名詞一旦帶了賓語或補語,或者它的前面有副詞或能願動詞的修飾,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了。如:

  ①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②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燭之武退秦師》***

  ③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例①中,“籍”本來是名詞,義為“名冊“,此處活用為動詞,後面帶了賓語“吏民”,可譯為“登記名冊”。例②中,兩個“軍”字本來都是名詞,義為“軍隊”,此處活用為動詞,它們的後面分別帶了補語“函陵”和“氾南”***兩個“軍”之後都省略了介詞“於”***,可譯為“駐紮”。例③中,“病”本來是名詞,此處活用為動詞,其前面有副詞“皆”的修飾限制,可譯為“生病”。例④中,“水”本來是名詞,此處活用為動詞,其前面有能願動詞“能”的修飾,可譯為“游水”“游泳”。

  2.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不能直接作狀語來修飾動詞,而在文言文中卻是一種普遍的語法現象。因此,當我們發現一個名詞出現在動詞之前,並且該名詞不是該動詞的動作行為發出者***即主語***時,那麼,這個名詞就活用作狀語了。

  ①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②聞舟中夜彈琵琶聲,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琵琶行序》***

  ③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

  ④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例①中,動詞“事”的動作發出者是“吾”而不是“兄”,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兄”活用作動詞“事”的狀語,表示“吾”的態度,可譯為“像兄長一樣”。例②中,“彈”琵琶的是琵琶女,而不是“夜”,“夜”只是表示“彈”琵琶的時間,活用作動詞“彈”的狀語,可譯為“夜裡”。例③中,“鳴”者是“吳廣”而不是“狐”,“狐”只表示比喻,活用作動詞“鳴”的狀語,可譯為“像狐狸一樣”。例④中,動詞“運”這一動作行為的發出者是愚公及其家人,而不是“箕畚”,“箕畚”只表示使用運載的工具,活用作動詞“運”的狀語,可譯為“用箕畚”。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不能帶賓語,如果帶了賓語,並且具有“使賓語怎麼樣”、“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那麼,這個名詞就是使動用法。如: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①中,“肉”本來是名詞,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使***骨***長肉”。例②中,“舍”本來是名詞,義為“住宿的地方”,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讓***相如***住宿”。

  4.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如果帶了賓語,並且具有“以賓語怎麼樣”、“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那麼,這個名詞就是意動用法。如:

  ①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從而師之。***《師說》***

  例①中,“先”和“後”本來都是名詞,此處是意動用法,可分別譯為“把***國家的危急存亡***放在前面”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後頭”。例②中,“師”本來是名詞,此處是意動用法,可譯為“把***他***當作老師”。

  5.名詞的為動用法

  名詞如果了帶賓語,並且有“為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那麼,這個名詞就是為動用法。可譯為“為……”。如:

  ①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寡人之於國也》***

  ②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例①中,“喪”本來是名詞,義為“喪事”,此處是為動用法,可譯為“為***死者***辦喪事”。例②中,“序”本來是名詞,義為“序言”,此處是為動用法,可譯為“為***自己的詩集***寫序言”。

  二、動詞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語法功能是作謂語,不能作主語和賓語。因此,當兩個動詞連用,如果前一個動詞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那麼,前一個動詞就活用為名詞而充當後一動詞的主語;如果前一個動詞支配後一動詞,那麼,後一動詞就活用為名詞而充當前一動詞的賓語。如:

  ①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②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例①中,“繼”本來是動詞,此處活用為名詞,作後一動詞“有”的主語,可譯為“繼承人”。例②中,“出”和“入”本來都是動詞,此處都活用為名詞,分別作動詞“殫”和“竭”的賓語,可譯為“出產的東西”和“收入的東西”。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在古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一般動詞能夠帶賓語,而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如果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並且具有“使賓語怎麼樣”、“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那麼,這個不及物動詞就是使動用法。如:

  ①將成家而致汝。***《祭十二郎文》***

  ②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①中,“致”本來是不及物動詞,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使***你***來”。例②中,“歸”本來是不及物動詞,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讓***他***回去”。

  3.動詞的為動用法

  動詞的為動用法也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如果了帶賓語,並且具有“為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那麼,這個動詞就是為動用法。如: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病梅館記》***

  例①中,“死”本來是不及物動詞,此處是為動用法,可譯為“為***國家***而死”。例②中,“泣”本來也是不及物動詞,義為“哭泣”,此處是為動用法,可譯為“為***它***哭泣”。

  三、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不受動詞的支配,一般地,它不充當賓語,也不充當主語。如果我們發現形容詞受到動詞的支配,或者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那麼該形容詞就可能活用為名詞了。如:

  ①若夫行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遊》***

  ②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③小學而大逸,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例①中,“正”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活用為名詞,受動詞“行”的支配而充當其賓語,可譯為“正道”。例②中,“善”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活用為名詞,受動詞“擇”的支配而充當其賓語,可譯為“好的意見”。例③中,“小”和“大”本來都是形容詞,此處活用為名詞,分別充當動詞“學”和“逸”的主語,可分別譯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能夠充當謂語,但是它不能夠帶賓語,如果我們發現形容詞帶了賓語,那麼,該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了。如: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屈原列傳》***

  ②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信陵君竊符救趙》***

  例①中,“短”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活用變為動詞,帶有賓語“屈原”,可譯為“詆譭”。例②中,“驕”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活用變為動詞,帶有賓語“士”,可譯為“驕傲地對待”。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也有不帶賓語的。如: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④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陳情表》***

  例③中,“厚”和“薄”本來都是形容詞,此處活用為動詞,分別作主謂短語“鄰之厚”和“君之薄”中“鄰”和“君”的謂語,可分別譯為“力量增加”和“力量削弱”。例④中,“遠”本來是形容詞,此處用作動詞謂語,可譯為“遠離”。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不能帶賓語,如果它們帶了賓語,並且具有“使賓語怎麼樣”、“讓賓語怎麼樣”的意思,那麼,這個形容詞就是使動用法。如:

  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②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后》***

  例①中,“綠”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使***江南岸***變綠”。例②中,“尊”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是使動用法,可譯為“使***長安君的地位***尊貴”。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如果帶了賓語,並且具有“以賓語怎麼樣”、“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作什麼”的意思,那麼,這個形容詞就是“意動用法”。如:

  ①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例①中,“急”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是意動用法,可譯為“以***別人的危險困難***為急”例②中,“美”本來是形容詞,此處是意動用法,可譯為“認為***我***美”。

  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活用外,還有數詞活用。如:

  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蘭亭集序》***

  ②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

  例①中,“一”本來是數詞,此處活用為動詞,其義為“看作一樣”。例②中,“一”本來也是數詞,此處活用為動詞,其義為“統一”。不過,數詞活用的現象不常見,常見的還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我們重點還是要熟練掌握這三類詞的活用規律和辨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