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該怎麼培養

  數學閱讀中對理解與思考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只有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零散到邏輯的轉折和跨越才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看看吧!

  如何進行數學閱讀?

  1. 至少要閱讀例題:讀懂例題中的每一步,讀懂每一句話、每個公式算式和每個圖形;

  2. 課前預習式閱讀;

  3. 課後複習式閱讀;

  4. 針對性查閱式閱讀:就某一個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教材中的相關章節或段落,再加上閱讀其他有關書籍,或從網上搜索相關內容進行閱讀;

  5. 系統性通讀式閱讀:對整本的教材或參考書籍開展系統性通讀式的閱讀;

  6. 溫故知新回頭式閱讀:初中時,根據需要可以翻一翻小學教材;高中時,根據需要可以翻一翻初中教材,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絡,建立起新的更穩定的知識結構。

  老師在指導閱讀時,也要講究方法,同時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激發出孩子的興趣。

  1、講述自己的故事:指導學生讀書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自己小時候讀數學課外書的故事,引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2、多種獎勵舉措,讓孩子讀書熱情不減:獎勵圖書、委任做數學小報編輯或主編、獎勵到圖書館讀書、給家長髮“獎勵孩子買書通知單”等,用新媒體引導學生把課外閱讀引向深入。

  3、說一半留一半:從書中的一個有趣的例子引入,採用“說一半、留一半”方法,吊起他們的胃口,激發讀書求索的慾望。

  4、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讀書時,注意教給他們“做記號”——《深度學習的七種有力策略》一書中強調:你標記得越多,將學到越多。

  5、讀議結合:為了更深一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要“說數學”、“議數學”,以說促讀,以議促讀。由於受認知發展不同的影響,學生閱讀和應用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特色。在閱讀之後,組織學生說一說,議一議,穿插交流一下。讓學生分別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詮釋同一個定理,提高學生的語言“互譯”能力。

  6、讀用結合: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去閱讀生活本身這本大書。不僅鼓勵學生學會用眼睛讀,還要學會用耳朵去閱讀,用手去閱讀;不僅會讀課本,讀教輔,還要會讀生活,讀生活中的數學。

  7、不同學生區別對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我們教學的難度。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過“因材施教”,我們現代更需要不同學生區別對待。在我們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時候,都需要這樣的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需求。

  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

  1、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動腦習

  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完了以後,教師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閱讀,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識?等學生說完後,教師又提出幾個問題來反問學生:通過閱讀,你認為比和除法、分數又什麼關係呢?你是怎 樣理解的?把你理解的內容和同座位交流。引導學生自閱讀不斷地思考,從而讓學生自己在閱讀思考中學握知識點,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2、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動手習

  首先,閱讀的動手習慣表現為動筆圈畫,劃注引思。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來不同的意義,以強化閱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特別是在進行“文字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邊讀邊畫的習慣,把初讀題目時遇到的注意點圈面出來,解題時就會留個心眼,醒目的記號會提醒自己。

  其次,閱讀的動手習慣還表現在動手操作方面。導學生養成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的習慣,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面、觀察、比較、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然後觀察比較得出面積計算的公式。可見動手操作的習慣,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而積公式時,都是讓學生有助於學生經歷新知識的 探索過程,直觀形象,便於學生建構新知。

  3、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動筆習

  閱讀的動手習慣表現在動筆列舉演練方面。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後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後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典型的就是計算的閱讀,當學生理解領悟了算理,知道了計算的運算順序後,就應該多加練習計算題的計算,反覆練習,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又如解決問題時遇到有多種解題方法時,通過嘗試演算每種解題 方法,在比較中得出較為簡單易行的解答方法,內化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未來社會越來越數學化,學生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認真的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的創新教學途徑,不斷的去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有效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