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升方法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可能都有這樣的同感,我們在每次檢查學生作業或者試卷分析時總會發現,許多學生並不是不會,而是沒有看清題目,沒有讀懂題意,如果再讓他們把題目讀一遍或兩遍,這部分學生就能把題做對。這就是閱讀能力的問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看看吧!

  數學閱讀的界定

  數學閱讀的物件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數學教材,包括數學文字、圖形、符號、數學語言,也包括動態的數學活動、數學過程。數學閱讀就是通過數學材料,領會、理解其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經歷數學產生、發展、演繹、形成的過程,體驗數學文化、欣賞數學美的過程。它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未來數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從巨集觀的角度來看,數學閱讀不只是從先人留下的“數學文字”中解析出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抽象一種可以產生以前未曾有過的新社會形態的“數學文化圖式”或“數學文化創造規律”。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數學閱讀是指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教材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資訊、汲取知識、發展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數學學習離不開數學閱讀。數學閱讀是從數學文字、符號、圖形中獲取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閱讀、理解教材中的數學術語和符號,並能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它們的意義。因而數學閱讀具有以下特殊性:①簡練而樸實;②高度的概括與抽象;③嚴密的邏輯。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一、創設情境, 激發閱讀。

  針對小學生思維和性格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應注重趣味性、實用性和難度把握。在教學中,呈現出各種鮮活的生活情境作為數學問題的載體,讓學生充分閱讀,從有趣的情境中獲取相關的數學資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濃了。例如:用拳頭記憶法學習大月和小月時,我讓學生伸手握拳,觀察凸凹處,告訴他們,這些神奇的凸凹處就是專門幫助我們記住大月和小月的,學生的驚訝溢於言表。就在學生凝神諦聽時,我趁熱打鐵,馬上明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看看誰最先借助小拳頭記住大月和小月。學生興趣盎然,積極進入了閱讀自學狀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 、 巧抓時機,引導閱讀。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會根據教學內容提前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通過閱讀,瞭解新課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帶著問題學習新知。這樣,便於根據學生的預習閱讀情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精講教材的相關內容,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例如,學習"年月日"這一部分知識之前,我要求學生:1.閱讀課本,把你認為重要的語句畫下來,結合插圖多讀幾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2. 按照課本上的要求,觀察年曆,嘗試著自己解決年曆表下面的問題。3 .認真閱讀書本內容後,記錄下你遇到的問題。通過閱讀,學生對於要學習的知識進行認真閱讀和思考,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對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