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數學閱讀是學習數學的基本途徑,亦是積累和處理數學資訊的必經之路。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中所出現的數學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看看吧!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閱讀的潛在動力和前提。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而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表述單調、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多下功夫了。

  首先,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性格、愛好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閱讀中去。以“疑”導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覺完成了數學閱讀,獲得了知識,整個學習過程學生的興致都非常高,學得也很開心,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的引導、設疑要有層次性和啟發性,要貼近學生實際,設的質疑要能鼓勵學生,要能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

  其次,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上閱讀材料的作用,讓學生閱讀。新教材中都有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這些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小學生對於這類閱讀材料文字敘述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加以探索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如“你發現了什麼,你觀察到了什麼”等***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再次,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和讀物,如“小學數學報”“數學小靈通”,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自己所瞭解到的數學小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黑板,留出部分割槽域,定期開展每週兩題的活動***每週出兩個關於數學課外方面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試著解答,並介紹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同時,我們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數學競賽,給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給與獎勵,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也就會越來越濃了。

  提高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學生自己讀題

  教師在教學中明確要求學生必須自己讀題、獨立理解題意。解析數學題時,教師都是讓解題容易犯錯的學生來讀題,再全班齊讀,這樣把書面文字換化成有聲語言,讓學生的眼、耳、口、心並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

  ***二***抓關鍵字句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於題目的理解仍然處在表象上,對於關鍵詞的把握不能做到精確,也就造成了文字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導致做題出錯。例如:畫圖題中第一行畫2個☆,第二行△的個數是☆的5倍,第二行畫幾個△?讓學生先獨立完成這道題目時,有好幾個學生在第二行還是畫☆,並沒有按題目要求畫△。教師在講解時,先請學生邊讀題邊把關鍵詞圈出來,這樣一來,畫錯的學生立刻就發現問題所在,並且能夠改正過來。訓練了一段時間後,再讓學生讀題讀兩遍,邊讀邊找關鍵詞之後再完成題目,這個方法減少了由讀題所帶來的問題。

  ***三***學會轉化與替代

  解決數學問題並不難,它的最終答題形式就是算式。例如:求3的6倍數,學生都知道。但換成小紅得了3顆星星,小光得的星星是小紅的6倍,小光得了多少顆星星?部分學生就會出錯。因為他們對小光是小紅的6倍感到不理解。而轉化成數字,小紅就是3,小光是3的6倍。多做幾次同樣的題目之後,學生自己也能把文字資訊轉化成數字模型。這樣一來,題目難度就降低了很多,也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四***藉助活動理解題意

  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組成部分,抽象思維還不完全具備,在解決問題時,遇到拐彎抹角的題目,學生就會感到束手無策。例如:數學同步練習中的題目,一個正方形有4個角,剪去1個,還有幾個角?如果學生在紙上用畫圖的策略,通過動手操作幫助理解題目的意思,這樣答案就顯而易見。畫圖的策略能夠讓學生理解題意,同時做到了手腦並用,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分步做題

  教師將前面四種途徑糅合在一起進行分步做題,也就是“重音指讀”訓練。

  1.指名讀

  2.自己讀

  3.全班讀

  4.全班獨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