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擠出效應分析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擠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政府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貨幣供給不變,政府出售債券相當於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資金,則市場上資金減少,從而利率升高。利率上升減少了私人投資,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投資的利率彈性大則擠出效應大。

  二、政府通過增加稅收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增稅減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少,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大,則稅收引起的私人消費減少多。

  三、在實現了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價格水平的上升,這種價格水平的上升也會減少私人消費與投資,引起擠出效應。

  四、政府支出增加對私人預期產生不利的影響,即私人對未來投資的收益率報悲觀態度,從而減少投資。

  五、在開放經濟中當實行固定匯率制時,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價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出口減少,私人投資減少。

  擠出效應的理論模型

  巨集觀經濟學認為:短期決定國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會總需求。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中,社會總需求由三部分組成,即:居民消費、企業投資和政府支出。在國民經濟執行的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有不斷下降的趨勢,總需求與社會生產能力之間出現缺口,國民經濟增長受到抑制。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膨脹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在貨幣供給量保持穩定的情形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利率水平上升,從而擠出私人投資,政府擴大需求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應下降。這就是擠出效應的一般理論模型。為了克服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應當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擠出效應的理論模型表明,政府在對經濟增長進行調控時,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減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財政政策擠出效應的大小,決定於市場經濟中的多種因素,如用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決定於IS和LM曲線的斜率。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場經濟中私人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反映程度。由於投資是利率水平的減函式,投資對利率的變動十分敏感,通常所講的投資利率的彈性大,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就大;投資利率的彈性小,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就小。如利率不變,即在凱恩斯陷阱區域,擠出效應為零。如隨著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區域,擠出效應將無限大,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應等於零。在一個完全由政府配置資源的市場,擠出效應問題不存在,因為政府支出的變化,不受利率水平的影響。

  擠出效應也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考察。從總需求的角度看,政府擴大投資需求,一定會引起利率的上升,反而使私人投資下降,這就減弱了政府支出的擴張效應。我們可以把這種擠出效應界定為需求型擠出效應。從總供給的角度看擴張性財政政策也有擠出效應。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為應對社會總需求的不足,短期內大幅度增加政府開支。如果產出效率很低,必會引起社會物價總水平上升,在名義貨幣供給不變的情形下,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實際利率水平上升,個人投資需求減少,積極的財政效應減弱。如果社會產出率高,供給型的擠出效應可能不存在。

  擠出效應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轉型

  實際上擠出效應在我國目前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出現了轉型。巨集觀經濟學上講的擠出效應並不明顯,但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有擠出私人投資需求、政府與民爭利、弱化積極政策效應的傾向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長期觀察供給型的擠出效應在我國表現的將會更為明顯,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擠出效應的轉型問題。

  第一,由於我國目前的利率並沒有完全市場化,政府支出的增長並沒有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民間投資的成本沒有增加。巨集觀經濟學意義上的擠出效應不會出現。事實上,從1995年起,在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也實行了擴張的貨幣政策,市場的貨幣供給量不斷增加,利率水平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第二,由於在我國每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個體和私人經濟投資佔的比重仍比較小,即使利率水平上升了,對總體的投資規模影響也不大。實際上從1996年起,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大體上保持穩定。***見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國不同經濟型別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從1996年以來變化並不大,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仍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絕大比重。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對私人投資影響比較小,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不明顯。

  第三,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國國民經濟執行中,又確實存在著擠出效應。從1995年開始,政府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也實行了積極的貨幣政策,連續地降低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不斷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但個體經濟的投資比重並沒有增加,說明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

  第四,由於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經濟佔絕大比重,因此國有經濟投資的效率、國有經濟投資的產出率是決定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應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供給型擠出效應是否出現的關鍵。

  政府投資重點是公共基礎設施和部分國有企業新建和改建專案。這些投資專案逐漸到位以後,一定會拉動社會需求的增長。但由於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還沒有到位,長期制約國有企業投資效率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時難以解決,這就制約了政府投資效率的提高,限制了社會總供給量的擴大。隨著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不斷實施,社會總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供給不能乘數地增加,通貨緊縮就會轉化成通貨膨脹。積極的財政政策就達不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這就是目前擴張性財政政策中的一個令人憂慮的、獨特的“擠出效應”。根據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額度及外匯儲備數量,近期內即使出現了私人投資熱潮,市場利率也不會波動太大。巨集觀經濟學上的擠出效應也不會太明顯。因此防範由於投資效率太低而出現的供給型擠出效應是我們在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特別應當注意的問題,而且是一個需要長期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