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勢量化分析論文
伴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我國人口結構瀕臨失衡,獨生子女家庭抵禦風險能力持續下降,現行生育政策的弊端日益凸顯。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前提下,啟動"單獨二孩"政策,轉變人口工作理念,逐步推行家庭計劃指導促進模式,落實國家保障義務,建立健全失獨撫慰補助制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亦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勢量化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勢量化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的數量和結構的影響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計劃生育政策是在我國基本國情基礎上提出的,隨著時間推移,中國人口結構性問題日漸突出。2013年12月28日,單獨二孩政策依法啟動實施。本文通過分析人口變化趨勢,建立最優胎數模型,討論新政策在控制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及教育事業,就業以及養老方面的影響。
1 問題的提出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當時政策以及人們生育觀念落後,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提倡“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以來,有效地控制了我國人口的過快增長,對我國的人口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1]但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總撫養比快速上升,全社會撫養老人壓力巨大,空巢家庭、失獨父母、養老金等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供給不足,新生人口增速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備受關注的“單獨二胎”新政策終於塵埃落定,它能否改善我國總人口未來進入負增長的趨勢,增加勞動力資源的未來供給,延緩人口老齡化的程序呢?我們對此進行探討。
2 問題的分析
通過六次人口普查,在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三次人口普查之間的30年間,人口成大幅度增長,第三次***1982年***人口已突破十億。自1983年計劃生育政策正式開始實施後,人口增幅明顯下降,且在第四次***1990年***後有下降趨勢,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說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起到了明顯的效果。限制新生兒的數量,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4]然而三十多年來,持續的對新生兒數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的年齡結構型別。建國伊始,我國人口基數大,當時政策鼓勵人們多生多育,以及“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與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時,我國年齡結構型別均為年輕型。二十世紀70年代逐步實行了計劃生育,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我國結構型別已為向成年型過度,在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結構型別已轉變為成年型。然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落實,第五次***2000年***與第六次***2010年***普查結構型別均為老年型,我國出現了老齡化危機。[5]伴隨而來一系列問題,如“失獨”、“空巢老人”等養老問題,勞動力資源短缺等社會現象,新政策的推出勢在必行。
3 問題的解決
我們試圖建立人口模型在最優胎數問題中,為實現人口結構最理想健康的分佈,解決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的現象,綜合考慮環境資源限制、教育宣傳、家庭經濟負擔三個方面問題。圍繞計劃生育政策和新人口政策即“單獨二孩”,我們設定結果為1孩***P1***、2孩***P2***和多孩***P3***。這三個因素作為措施層元素放在遞階層次結構的最下層。很明顯,這三個方案與所有準則都相關。將各個層次的因素按其上下關係擺放好位置,並將它們之間的關係用連線連線起來。同時,為了方便後面的定量表示,一般從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層次,同一層次從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這樣構成的遞階層次結構如下圖。
最優胎數選擇模型圖
1. 構造判斷矩陣並賦值,如下表所示:
A B1 B2 B3
B1 1 3 5
B2 1/3 1 1/4
B3 1/5 4 1
精確結果:權向量ω=***0.607,0.127,0,264***T,最大特徵根λ=3.001,一致性比率CR=0.00086<0.1,不一致的結果在允許範圍內,有滿意的一致性,通過一致性檢驗。
2. 對B層進行分層並建立矩陣:
B1 C1 C2 C3 B2 C4 C5 C6
C1 1 1/5 7 C4 1 5 1/9
C2 5 1 3 C5 1/5 1 3
C3 1/7 1/3 1 C6 8 1/3 1
B3 C7 C8 C9
C7 1 7 1/9
C8 1/7 1 3
C9 9 1/3 1
經檢驗可知,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3.計算層次總排序權值和一致性檢驗
P1對總目標的權值為:
0.609*0.31+0.127*0.305+0.264*0.322=0.312
P2對總目標的權值為:
0.609*0.58+0.127*0.303+0.264*0.288=0.468
P3對總目標的權值為:
0.609*0.11+0.127*0.393+0.264*0.390=0.220
決策層對總目標的權向量為{0.312,0.468,0.220}
又CR=***0.609*0.001+0.127*0.0005+0.264*0***/0.58=0.001<0.1,故,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即{0.312,0.468,0.220}可作為最後的決策依據。各方案的權重排序為P2>P1>P3,即“生二孩”為最優解。即在沒有國家政策干預下,綜合經濟壓力、生活環境限制以及生育意願的作用,生兩個孩子為中國家庭的最佳選擇。不妨大膽假設,如果把計劃生育轉變為自主生育,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放開政策,也可逐步實現符合中國國情及家庭意願的“二孩”。再者,通過查詢資料,未來自主生育有其可能性。[3]
4 問題延伸
在未來人口數量預測時,假設死亡率恆定,“計劃生育”模擬的人口最終會出現零增長,甚至人口數量還會下降。“單獨二孩”的提出與執行,使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為中華民族注入了創新泉源和新鮮血液,同時又可避免放開政策導致人口劇增,使人口增長程度維持在適宜水平。不僅如此,“單獨二孩”也給民生問題的改善帶來契機。
小學招生人數***1995年以來***、高校報名人數***2009年以來***出現逐年下降趨勢。“單獨二孩”政策提高了新生兒數,另一方面學生的增加會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學前教育壓力增大。對於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來說新政策實行早而普遍,因此這些大城市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出現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
再者,國家推行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與新政策的提出均有效緩解了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社會的壓力,節省了國家資源用於投資教育事業,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解決因人口增長帶來的教育資源短缺、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同時,節省下來的國家資源可以用來提高偏遠地區的教師工資水平,用來吸引和鼓勵更多的教師到偏遠地區,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促進各地區平衡發展。
新政策必然會影響就業問題,在新政策實施初期,大量新生兒的增加,會促進所有與孩子相關的行業蓬勃發展,比如一些公共資源,幼兒園、小學等教育行業,醫院、住房等醫療設施衛生資源,公園、體育館等娛樂設施,均會相應提高就業率。然而根據調查,預計2028年勞動人口將大幅度提升。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國未來勞動力供給,緩解我國目前勞動力資源短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多的人口可能會面臨教育資源、環境資源的短缺,增加公民不幸福指數。[2]
就養老來說,我國已產生了倒金字塔結構。子女數目日趨減少,人口壽命卻在醫療措施完善的今天日趨延長。對於獨生子女來說,負擔父輩、祖輩的養老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然而,撫養家裡老人會出現諸多弊端,一方面,獨生子女夫婦生活壓力大,需要在社會責任、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等幾方面兼顧,很可能顧此失彼。另一方面,一旦白髮人送黑髮人,沒有生活來源的“空巢老人”將完全失去依靠。[6]而新政策的出現一方面可以緩解子女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孤寡老人無人贍養等問題。再者,延緩退休年齡可以讓老年人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來源,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動,節約了國家人力資源,減少國家在養老問題的投入。還可以緩解子女的壓力。總而言之,新政策使家中子女成雙,其樂融融,是使有所依,可以在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我們通過建立人口變化趨勢模型、最優胎數模型以及運用模擬法,發現新政策在控制人口數量、人口結構,對教育事業,就業以及養老方面一定程度上均起到了積極作用。期待“單獨二孩”的貫徹落實能為人民的生活帶來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