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棚葡萄種植技術

  大棚葡萄上市早,能提前1—2個月上市,補充水果淡季供應,單價高,可以獲得豐產高效,年均收入2—3萬元/畝,是農村致富的好門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品種選擇。通過全國各地的試驗,適於大棚栽培的品種有京亞、京秀、鳳皇51、京優、乍娜、巨峰。這些品種的共同特點是休眠期短,豐產性強,耐高溫,耐貯運,果實發育期短,成熟早,生長中庸,抗病,便於管理。

  2、定植建園。選用一年生健壯扦插苗,要求有20根以上主側根,根長在15釐米以上,莖粗1釐米以上,有4—6個飽滿芽。定植密度因品種、立地條件、整形方式、種苗木資源等多種條件而異。一般籬架整形,行株距為1.2—1.5米×0.5米,畝定植1000株左右。定植行株距確定後,要抽槽改土,施足底肥,實行高標準建園才能獲得高效益。一般抽深、寬各50—80釐米的定植槽,畝施4000—5000公斤農家肥。抽槽時表土與底土分開放,然後先回填表土,再填底土,分層施入有機肥。定植時期,方法同常規植樹。

  3、當年管理。苗木定植成活後,促進苗木健壯生長是實現早果優質高效的基礎,因此應抓好以下幾點:

  ①整形修剪。及時選留主蔓。大棚葡萄由於栽植密度大,與傳統整枝方式有很大區別,一般採用獨龍幹整枝法,即定植苗萌芽後只留1個主蔓。定蔓的原則是留下不留上,留強不留弱,對多餘的芽全部抹除。當主蔓新梢長到80釐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以後每長30釐米摘一次心,副梢留1—2片葉摘心。並及時立杆綁蔓,一般30—40釐米綁一次,摘除卷鬚。

  ②強化肥水管理。苗木成活後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提苗,秋季宜多追磷鉀肥,同時進行葉片噴肥,注意做到少量多次。9月份開始早施基肥。生長季節遇旱應及時澆水,同時注意雨季排水。此外搞好病蟲害防治。

  4、建棚及扣棚。9—10月,在1年生密植葡萄園上建大棚。第二年初夏即可收穫上市。北方地區為日光溫室,東西向微拱式,北面有後牆。跨度7—9米,長50—70米。後牆及兩個山牆採用磚土結構,厚50—80釐米,後牆高2—2.5米,脊高3米左右,距後牆1.2—1.5米。支柱為鋼筋水泥柱,架材為竹木,後背鋪50釐米厚的玉米秸,用土壓實。長江流域為塑料大棚,南北向拱形,跨度5—7米,長30—50米,高3米。可採用竹木、水泥預製件、鋼管做骨架。棚膜均採用透光保溫性好的聚氯乙烯無滴膜,四周壓入土中。日光溫室距5米留一個長、寬為0.8×0.5米的通風口,上覆棚膜或手拉式草簾。屆時在大棚上扣膜,每年換用新膜。

  葡萄從落葉開始休眠,一般2個月左右完成自然休眠。完成自然休眠後仍可扣棚升溫。由北至南,葡萄開始落葉時間為10月底至11月底,相應扣棚時間為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下旬。

  5、棚內溫度管理。一般在升溫前順行灌一次透水,覆蓋地膜保墒,然後升溫。棚內溫度應逐漸提高,可分為5個階段。①發芽前:白天溫度15—18℃,夜間5—6℃;②發芽至開花前:白天18—20℃,夜間6—7℃;③花期溫度稍高,白天25—28℃,夜間8—10℃;④落花至果實膨大期:白天25—30℃,夜間15—18℃;⑤果實著色至採收期:白天不高於30℃,夜間15℃左右,拉大晝夜溫差,促進果實著色和糖分積累。

  6、棚內溼度控制。棚內空氣溼度,從覆蓋至發芽,相對溼度應控制在90%左右,發芽至開花前控制在60—70%,花期至果實膨大期控制在50—60%,以後直至採收期以50%為宜。土壤溼度,自扣棚至採收應保持土壤相對持水量60—80%。不同物候期內,以萌芽和果實膨大期需水量較大,宜控制在70—80%範圍。果實生長髮育過程中儘量避免土壤含水量變化幅度過大,防止產生裂果。

  7、肥水管理。每年採果後施足基肥,畝施3000—4000公斤、複合肥50—100公斤,抽槽深施。每年於萌芽期第1次追肥,用尿素3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落花後第2次追肥,用尿素40公斤;著色前期第3次追肥,用硫酸鉀50公斤。在果實生長期葉片噴肥3—5次,用0.3%磷酸二氫鉀、硫酸鉀或氨基酸鉀,促進著色,提高品質。遇乾旱應及時灌水,特別在夏季除棚後應注意防旱,施基肥後應灌一次透水。

  8、整形修剪。第一年冬剪從80釐米處定幹。其上萌發5—7根結果枝,除最下邊的一梢不留果穗作為預備枝外,其餘一梢留一個果穗。弱梢不留果穗,同時掐去副穗和穗尖1/3—1/5。坐果後修整果穗、疏小粒和過多果粒,每穗留50—60粒,大果型的巨峰留40粒即可,平均每穗400克,株產2公斤左右,畝產控制在2000—2500公斤為宜,產量過高,品質會下降。第二年冬剪從預備枝以上留1釐米短截,預備枝按中長梢修剪,作為下年的結果母枝。第三年以此類推,結果枝每年更新,保持結果部位穩定。

  大棚內溫度較高,溼度也大,光照不良,易造成徒長。因此重點搞好夏剪,要及時抹芽、除卷鬚、定枝、引縛。結果枝花穗上部留7—8片葉摘心,抹除下部副梢。摘心後的延長枝每長6—7片葉摘一次,副梢留1—2片葉摘心,以控制生長,充實花果和枝蔓。

  為了提高坐果率,花期前應在不影響溫度的前提下放風,在初花期噴0.3%硼砂液。

  9、病蟲害防治。大棚內的葡萄病蟲害較輕,但不可忽視,要進行綜合防治,落葉後結合冬剪,剪除病蟲枝、枯枝,清除園內的落葉和雜草,減少病蟲越冬基數。主要病害為房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灰黴病等。防治方法:發芽前噴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花前間隔15天噴2次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花後隔15天用50%多菌靈800倍液和石灰半量式200倍波爾多液各噴一次。蟲害主要防治薊馬、紅蜘蛛和害蟎。可噴布20%速滅殺丁20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採果後除膜,除膜後的病蟲防治同露地。

  大棚葡萄栽培技術要點

  一、建園

  1、大棚結構採用單棟或拱形鋼管或竹木棚,棚寬6~8米,肩寬1.6~2.0米,頂高2.8~3.2米,長不限,南北向,覆蓋薄膜採用聚氯乙烯長壽膜或乙烯-醋酸乙烯膜等。

  2、架式每棚栽培兩行,行距為3~4米,採用“y”形或“雙十字” 形籬架或每棚栽植1~2行頂高1.8~2.0米的拱形小棚架。

  二、定植

  1、定植前準備:開直通大溝,深60~80釐米,寬80釐米,長不限。以每4~4.5米間距埋水泥柱,以每畝5000公斤腐熟有機肥混合加2%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作基肥,並與土充分拌勻翻入溝中,準備定植。

  2、定植:成苗在冬季12月或春季2~3月定植完成。電溫床育苗在1月下旬~2月上旬催根,4月中下旬出圃定植。大棚內栽植二行,行距3~4米;株距:樹勢強的品種為1.5~2米,弱勢品種為1米。當年幼苗實行避雨栽培。

  三、幼苗管理:

  1、薄肥勤施 定植後澆水,在幼苗發芽或緩苗期結束後,每隔半月左右施薄肥一次***切忌肥料過濃***,至8月中旬,停止氮肥施用,施磷鉀肥數次,結合噴藥,增施根外追肥。

  2、防病治蟲:一般歐亞種葡萄品種對多量或石灰的波爾多液較敏感,嫩葉期間改用殺菌劑,如:百菌清或多菌靈或甲基託津或杜邦福星等,秋季葉片老熟後可用波爾多液或大生m-45防霜黴病等,已發生霜黴病的改用乙磷鋁甲霜靈防治。嚴防金龜子食葉,忌噴除草劑。

  3、樹形培養:籬架:在幼苗70-80釐米高時摘心定幹,選上端2個付梢,在70~80釐米處拉上一鐵絲,使二付梢分向兩側作主蔓,當主蔓長82~100釐米時再摘心,促進增粗,其後抽生的二次付梢,留4~6葉摘心;小棚架:使幼苗單軸延伸至棚面1米後摘心。這樣,至秋季樹體均已基本具備結果條件。

  四.栽培要點

  1、促成栽培:葡萄冬季休眠需低溫時數7.2℃以下約1500-2000小時,充分的低溫休眠可提高發芽和開花的整齊度。在江浙滬常年月1月底至2月上旬結束休眠,因而2月上旬是保溫***不加溫***大棚覆膜的最佳時期,此時已避開全年最低溫度***1月***,溫度開始緩慢上升,充分利用光能,利於蓄熱保溫。如在冬季落葉後***1-12月***,用20%石灰氮液處理一年生枝芽,對葡萄有明顯的提早一週左右破眠、萌芽、開花、結果的效應。對保溫或加溫大棚均適當提早覆蓋。石灰氮先用溫水攪拌溶解,沉澱後的清液,隨時隨用,可用毛刷塗刷休眠的芽眼,而對花質量無不良影響。

  2、覆膜後萌芽前的管理:

  ***1***薄膜選擇與覆膜。薄膜的強度高低地南方大棚葡萄栽培的重要因素,夏季高溫、強紫外線照射使用薄膜迅速老化,經初秋颱風襲擊使薄膜損壞漏水,導致果實發生病害。目前國內生產的高強度塑料薄膜地理想的抗老長壽膜。早熟品種從2月覆蓋到8月果實採收後揭膜;晚熟品種從3月覆蓋至9月果實採收,歷時均不越過半年,長壽膜老化不明顯,因而可以連續使用2季***2年***。但晚熟品種每檔棚架均需加上壓膜線,以增加抗風能力,膜取下需第上標籤註明棚號,以備用來年蓋在相同棚上,大棚膜幅以8米為宜,可以直接覆蓋兩側,有利於避雨控水。促成栽培大棚***早、中熟品種***上蓋薄膜,下攔圍裙保溫;避雨栽培大棚***晚熟品種***無需保溫,可以不加裙邊,使兩側通風性更好,有利於延後成熟。

  ***2***棚內保溫和保溼。覆膜後大棚應保持日溫28℃,夜溫不低於10℃。事實上2月份江、浙、滬一帶棚內外溫度差需保持15℃以上,才能使大棚內達到理想的溫度,大棚內溫度高低地萌芽早晚的決定因素,而提高夜溫則比提高晝溫更重要。

  ***3***增加棚內溫度的方法:採用雙層膜覆蓋或在植株上浮面覆蓋薄膜,根際覆膜等,增加地溫;棚西北面加風障檔風提高棚溫等。

  ***4***覆膜前大棚內充分灌水,使棚內空氣相對溼度在萌芽期間保持90%以上高溼,有利於萌芽整齊,如萌芽前大棚內空氣溼度過低,枝芽過幹,會推遲萌芽,甚至枯芽。覆膜後大棚內充分灌水會導致土溫下降,因而儘量避免覆蓋後中途灌水,可以採取枝上噴水的方法提高芽的溼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