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蒜種植技術有什麼

  大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南方大蒜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南方大蒜種植技術

  1.栽培季節

  在我國南方地區,青蒜苗栽培可從8月下旬至翌年3月隨時播種,陸續收穫,直至5月份。北方冬季寒冷,露地栽培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瓣種,可收穫至11月中下旬。在保護地內栽培,可從10月上旬至翌年3月陸續播種,陸續收穫至翌年5月份。

  從播種至收穫蒜苗所需的生長時間,決定於溫度條件。在日平均氣溫13~20℃的條件下,從播種至收穫需45~50天時間。如溫度在7~13℃之間,則需75~80天;在0~7℃時,幼苗停止生長,但不受凍害。由於蒜苗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不高,所以栽培中多用簡易的保溫效能不十分好的保護設施,如風障陽畦、小拱櫥、塑料大棚,也可在日光溫室的北牆根等空道上,或在家庭的窗臺上等地栽培。

  2.品種選擇

  各種大蒜品種都可用來培育青蒜苗,各地均有自己適宜用於青蒜苗栽培的品種。過去多用小瓣品種,如用狗牙蒜來栽培育蒜苗。這種做法節約蒜種、成本低,但是蒜苗纖細、產量低、品質不好。鑑於這個缺點,目前各地多換用大瓣品種來栽培青蒜苗。大瓣種進行青蒜苗栽培時,用種量大,成本稍高,但產量很高,品質好,生長旺盛。國內有培育蒜苗的專用品種,如廣西的全州肉蒜,該種蒜瓣味淡但肥大,長出的蒜苗粗壯高產。在早秋栽培青蒜苗時,應選用休眠期短的芽出苗。在山東地區此時以紫皮蒜為宜。

  3.播種

  不論在露地還是保護地內,均做成1.5~1.7米寬的平畦。畦內施腐熱的有機肥,每公頃45000千克,淺翻10釐米。

  蒜種處理同秋播栽培。種瓣可帶皮播種,也可用清水浸泡一夜剝去包皮再播種,去皮後出苗較快、較整齊。

  播種時,把蒜種瓣豎直密排在畦上。播完後上面蓋土3釐米,澆透水後再撒土1~2釐米

  4.培土

  適當培土可增加青蒜苗假莖的長度,提高產品質量。在蒜苗基本出齊,葉還未展開時,澆1次透水。水滲下後,上覆一層沙土或馬糞、碎草,厚5釐米左右。如果蒜苗生長健壯,長出覆土後可再撒一層覆土,保證蒜苗假莖的長度在10~15釐米。

  5.田間管理

  青蒜由主要依靠種瓣積累的養分生長,如果育苗畦內基肥充足,生長期可不必追肥。在保護地內,溫度較低,水分蒸發較少,故在第1次培土前澆1次水後,一般無需再澆水。

  在露地栽培時,從播種至收穫要多次澆水。出苗前要輕澆勤澆,既可降低低溫,保持土壤溼潤,又可促進蒜苗髮根,提早出苗。待蒜苗出齊後,可隨時水衝施尿素,每公頃150千克。採收前15~20天,也可追施1次尿素。露地越冬的青蒜苗,冬前應澆越冬水。

  出苗後即噴1次0.1%的碩豐481***5克兌水45~60千克液***,促進生長,提高產量。

  6.溫度管理

  在保護地內栽培青蒜苗時,要進行恰當的溫度管理。出苗前保持保護地內20~25℃。出苗後生長期,白天保持20℃以下,超過20℃則通風降溫,夜間不低於5℃。收穫前4~5天應降低溫度,白天15℃左右。蒜苗生長期溫度過高,很易發生徒長倒伏,影響產品質量。而溫度過低,又致生長遲緩,影響上市期。因此,在晚秋和初冬,外界溫度較高時,應加強通風降溫。在深冬寒冷季節,應注意扣嚴塑料薄膜,加蓋草苫保溫。

  7.收穫

  優質青蒜苗的標準是:假莖長而粗,棵間大小較整齊,葉片柔嫩而不徒長,無枯黃葉和幹葉尖。採收時可連種瓣拔起,打捆、洗淨上市。也可用刀在離地面1釐米左右處割收。收割時勿傷蒜瓣,待長出新葉後再追肥、澆水,促進植株生長,便於收第2刀。第3次收穫時,連根拔起上市。

  大蒜栽培技術

  整地及施基肥

  播種前的整地施肥工作,基本上與洋忽等相似。避免連作,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適宜。

  播種

  大蒜採用蒜瓣直播。秋播大蒜栽培,南方大部分地區在秋季9~10月播種,4~5月採收蒜薹,6月採收蒜頭;以青蒜為栽培目的時,可從7月份開始播種,但早播時種蒜需  經低溫處理,以便打破休眠。

  在播種前應對種用的蒜瓣進行選擇與分級。嚴格的選擇應從田間未採收前開始,特別要除去帶有病毒的植株。採收以後,選擇具有品種特徵、蒜頭圓正、大而無損傷的蒜頭。

  生產上為了打破休眠,促進發芽,可在播種前剝去蒜皮或在播種前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d,以利於水分的吸收氣體的交換。此外,把蒜瓣放在0~4℃的低溫下***生產上可利用冷庫或冰塊***處理1個月,可大大提早發芽。這些方法,特別適用於青蒜栽培,這樣可以提早播種,提早供應。

  播種密度和播種量 播種方法是把蒜瓣插入土中,而微露尖端,不宜過深。收穫蒜頭時株行距為15~20cm×10~13cm,或更密些。每hm2播種量750~2000kg。株行距越大,鱗莖單球重越大,但易發生畸鱗莖。以收青蒜為栽培目的時,播種較密,行距 12cm×4~7cm。

  田間管理

  當苗出土3~6cm時,要開始施追肥,以氮肥為主。在青蒜生長期間,從8~9月到11~12月,要追肥2~3次,促進地上部的生長。地上部的生長量大,產量也越高。以收蒜頭為栽培目的時,除在幼苗期施追肥外,于越冬前再施1次追肥。到第二年春暖後,是大蒜植株生長的旺盛期,要施1次重肥。蒜頭開始膨大後,不宜施肥過多、過濃,以免引起鱗莖腐爛。促進蒜頭的發育,要獲得高產,必須在開始形成鱗莖時有較大的葉面積。

  中耕除草工作在蒜苗出土後特別重要,當苗高10~15cm時,中耕可以深些;而當苗高30cm以上,中耕要淺些。一般中耕澆水都結合施肥。但到了第二年4~5月間,鱗莖已經開始膨大,那時雨水多,應注意排水,不然容易引起蒜瓣開散。如果施氮肥過多,新生的蒜瓣幼芽,有再度生葉的可能,從而影響蒜頭的品質及貯藏性。近來的一些實驗表明,利用化學除草劑如除草通、氟樂靈、西馬津***Simazine***、阿特拉津***Atrizine***,結合有色薄膜覆蓋均有較好的除草效果。

  採收

  大蒜的鱗莖、蒜葉及蒜薹都可以作為食用。由於採收食用的部位不同,採收的時期與方法也不同。

  青蒜是以幼嫩的葉子及假莖作為食用 長江一帶於7~8月播種後,從當年10月至次年春季均可採收。但進入夏季後,葉的組織逐漸老化,纖維含量增加,不再作為青蒜食用。採收的方法,絕大多數都是一次連根撥起。但也可以在冬前植株3cm高左右,在假莖基部,離地面3~5cm收割1次。收割後,加強肥水管理,可以再生新葉於第二年2~3月再採收1次。

  蒜薹的採收 採收蒜薹與採收蒜頭有密切的關係。一般有蒜薹的都有分瓣的蒜頭,但有蒜頭的不一定有蒜薹。蒜薹與蒜瓣的幼芽的分化期幾乎同時,蒜頭要等到老熟以後才採收,而蒜薹分化後,伸長很快,需及時採收,不然會影響蒜頭的產量。

  蒜頭的採收 在蒜薹採收後20~30d即可開始採收蒜頭。如不採收蒜薹,蒜頭也會膨大,但產量會下降15%以上。採收季節也是雨水較多的季節,如過遲不收,蒜頭容易腐爛,採收後也易散開,不耐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