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板栗的技術小竅門

  板栗是比較高大的喬木果樹,生長結果有兩個主要特點:十是喜光性強;二是強枝結果。板栗一般由結果母枝的先端數芽抽生結果枝結果,強壯結果母枝不僅形成產量,也是擴充套件樹冠和培養骨幹枝的主要枝類。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板栗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板栗的種植技術

  板栗樹生長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分佈地區廣泛。

  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全國板栗樹面積111萬hm平方米,年產板栗2.5億kg。南起海南島***北緯18°30’***,北至遼寧的鳳城***北緯40°31’***和吉林的集安***北緯41°20’***,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均有分佈。重點產區為燕山、沂蒙山、秦嶺和大別山等山區及雲貴高原,其中山東、湖北、河南、河北四省的產量佔全國產量的60%左右。低海拔分佈區如河北省昌黎、山東省郯城、江蘇省新沂在50m以下。高海拔區如雲南省的維西達2800m,一般分佈在300-500m之間

  板栗樹栗子,古稱木奄子。從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發現有栗子的實物遺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

  板栗樹的採食歷史。 河北省的遷安是栗子主產地之一。

  栗子是一種香甜佳果,據記載公元前慄樹在我國就已廣有栽培,早為人民食用。天津甘慄產地集中在薊縣小港、小營等鄉。其實北京、唐山、承德等地的山區,也生長大量慄樹,所產栗子,品質特優,因為過去這些地區生產的栗子一直由天津口岸出口,故名天津甘慄***在日本,名為“天津板栗”***,主要輸往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及港澳等地。

  另外,板栗在全國產地分佈比較廣泛,而且通過自然雜交,形成了豐富的變異型別。

  板栗的冬季修剪

  板栗樹冬季修剪最佳期為落葉後半月至春季萌動前半月。

  一、幼樹的修剪

  板栗幼樹的修剪,要掌握“冬眠期修剪為輔,宜輕不宜重,少疏不截”

  板栗樹[2]的原則。在冬剪時把主幹40-50釐米以下的側枝全部剪除,並疏去樹膛內的過密枝,纖細枝、重疊枝、交叉枝,同時選留好結果枝組,調節好各枝組間的距離和方向,培育好主枝,其骨幹枝的延長枝可一年緩放,二年短截。

  二、盛果期慄樹的修剪

  此期修剪要把膛內的病蟲枝、乾枯枝、輪生枝、交叉枝、重疊枝、纖細枝剪除,加強樹冠內的通風透光性,集中養分使結果枝組粗壯充實。對於頂端枝及骨幹枝的延長枝,宜留50釐米短截以促發側枝,僧加結果母枝數量,提高結果面積以增加產量,同時使樹冠外移速度得以控制。樹膛內或大枝中下部的徒長枝可保留一部分,通過改造使之成為結果母枝,這樣既增加結果面積,又不至於樹冠內“空膛”。對於過於密集的結果母枝要適當疏除一部分,或短截一部分作要新枝。在樹冠相接前,每平方米樹冠投影面積可保留15條左右結果枝,樹冠相接後可保留13條左右結果枝,枝距40釐米左右。對於過旺的結果枝可作適當短戴,以促其下部抽發新枝,已呈現衰老的結果枝組要作適當的回縮,以促發新枝並培育成結果枝。

  三、衰老慄樹的修剪

  對於那些嚴重袁老的慄樹可挖去重新補苗,若其基部有萌條則可進行優種嫁接,培養成才後再將衰老樹鋸去,以新苗或嫁接苗佔其空間而不致“空膛”。對於表現不十分嚴重衰老的慄樹,此期可先把乾枯枝、病蟲枝剪除,膛內的徒長枝和細弱枝短截利用,衰老的大枝回縮至強枝處,來年抽發的新枝,從中選擇生長方向好、發育充實健壯的枝條加以培養,使之成為骨幹枝和結果枝組。衰老樹的改造不要操之太急,宜分年分批進行,並逐步調整,使其枝條均勻分佈,長勢良好而達到恢復正常結果之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修剪一定要與冬季的改土施肥結便起來,才能收到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結果。

  板栗的種植技術

  一、板栗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板栗適於在年均溫10—17℃的範圍內生長。生長期***4—10月***的日均溫為10—20℃,冬季溫度在—25℃以下,開花期適溫為17—27℃,低於15℃或高於27℃均將影響授粉受精和坐果。8-9月間果實增大期,20℃以上的平均氣溫可促使堅果生長。

  2、水分 年降雨量在500—2000mm的地方都可栽種板栗,但以500—1000mm的地方最適合。不同物候期對水分的要求和反應不同,特別是秋季板栗灌漿期,如水分充足,有利於堅果的充實生長和產量的提高。

  3、光照 板栗為喜光性較強的樹種,生育期間要求充足的光照。日均光照時間不足6h的溝谷地帶,樹體生長直立,葉薄枝細,產量低,品質差。因此在園址的選擇,栽種密度的確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應根據板栗喜光性強這一特點來考慮。

  4、土壤 板栗適宜在含有機質較多通氣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長,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和產生大量的菌根。在粘重,通氣性差,雨季排水不良***易積水***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板栗對土壤酸鹼度敏感,適宜的pH範圍為4-7,最適為5-6的微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區風化土壤多為鹼性,不適宜發展板栗。花崗岩、片麻岩風化的土壤為微酸性,且通氣良好,適於板栗生長。板栗適應於酸性土壤的原因,主要是其能滿足板栗樹對錳和鈣的要求,尤其錳元素,當pH值高時錳呈不可溶狀態,不能被根系所吸收利用。板栗是高錳植物,葉片中錳的含量達0.2%以上,明顯超過其他果樹。但在鹼性土壤中葉片錳的含量將低於0.12%,葉色失綠,代謝機能特低。因此,板栗必須在微酸性土壤地區發展。

  二、栽培技術

  1、苗木繁殖

  板栗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實生繁殖和嫁接繁殖兩種。實生繁殖雖然方法簡單,成本較低,植株壽命長,但不能保持品種的優良性狀,單株間差異大,一般結果晚,產量低。因此,近年來各地發展板栗多采用嫁接繁殖。

  2、慄種的選擇

  播種繁苗有兩種用途,一是用作砧木,二是直接供生產栽植。作為砧木用的苗木要求生長健壯,因此要選擇充分成熟,大小整齊,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堅果作種子。直接供生產栽植的苗木所用種子,必須從生長健壯、豐產優質的母樹上進行採集,以保後代表現良好。

  3、播種

  板栗播種可分為秋播和春播兩種。秋播多在秋末冬初。秋播的優點是慄實可不必沙藏,採種後稍加處理即進行。但秋播因慄實在大田中的時間較長,易受外界氣候以及其他方面的損害,影響出苗率。春播要求種子約有30%以上出芽的,或者在每年的3月上中旬進行。   播種方法分直播和畦播兩種。直播為不建立圃地直接按預定株行距播種建園。但管理不便,效果較差。目前多用畦播,集中培育。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經過深翻整平,施足底肥,作成寬0.8—1m,長5—10m的畦面,在畦內開溝,行距約30cm,深度5cm左右。若土壤乾燥要澆水,待滲下後以10-15cm株距點播,隨播隨覆土,厚度為3-4cm。播種時種子應平放在溝內,以利於初生根莖的伸長。

  4、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後立即中耕除草,對直播建園的尤為重要,以保證幼苗生長。幼苗生長1個月後,種子內養分已消耗盡,可於6月上旬和8月上旬施肥兩次,666.7m平方米約施尿素5—10kg,施後立即灌水。慄苗怕澇,施肥後除土壤缺水需灌水外,在雨季要及時排水,避免圃內長時間積水。還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確保苗全、茁壯。

  5、施肥

  板栗的生長週期分為萌芽期、新梢生長期、開花期和果實發育期。其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

  基肥。

  ***1***、施基肥時間在9月下旬至10上旬,基肥應施腐熟人畜糞、土雜肥、腐熟餅肥等有機肥料,一般每棵成樹施15~20公斤。施肥方法:一般沿樹冠外圍挖環形溝施肥。

  ***2***、追肥。一年追3次,第一次3月底至4月中旬萌芽前追雌花花肥;第二次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的盛花期追生果肥;第三次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及時追肥,可促進果實飽滿,提高產量,每次追施硝酸磷鉀肥0.8~1公斤。

  ***3***、葉面噴肥。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第三次7月中下旬,各噴一次0.1%~0.3%的磷酸二氫鉀。

  6、巧防病蟲害

  秋冬季用石硫合劑原液加食鹽加生石灰加甲霜靈錳鋅加水***1:1:6:0.5:20***混合液塗刷樹幹,可防治慄疫病,已發病樹體,先刮除病部組織;白粉病防治可在發病初期噴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託布津100倍液;慄實象皮蟲的防治可在6月上旬噴布90%敵百蟲1000倍或敵敵畏800倍,採果後用50℃熱水浸堅果10分鐘可殺死果中幼蟲;慄膩蟲防治的關鍵在冬季刮除有蟲卵越冬的樹皮,用石硫合劑塗白樹幹,5月中旬噴敵殺死1500倍或撲蝨靈1000倍液;慄實蛾防治可在7-8月害蟲發生時噴殺蟲威800倍或水胺硫磷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