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階段,要怎樣教好數學這門課程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
近年來,國內外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不僅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而且進一步從教學理論上加以探討。因此就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哪些教學方法是好的?如何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去判別它們?從現代教學論的發展趨勢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方向如何?本文想圍繞這幾個問題介紹一點情況,並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我們研究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進行。教學方法是教學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一般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因此它要服從於一般教學論的原則指導;但是它又必須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
教學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近二十多年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不斷變化,一方面不斷向教育和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們對教學客觀規律的認識日益深化,教學理論其中包括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發展,這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必須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不斷地改革。
按照教學論的觀點,教學方法是同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的心理特點、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密切聯絡著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緊密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並且聯絡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現代教學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影響
***一***在教學目的任務上,改變了傳統的單純傳授知識,而更注意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例如,美國布魯納在談到教育的一般目標時指出,“不僅要教育成績優良的學生,而且也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蘇聯伏爾科夫指出,以前,教育系統供應的是“執行者”,現在“要求教育系統供應創造者,……教育系統應當成為生產具有獨特思想的聰明人的‘工場’。”贊科夫更明確地提出,教學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教學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要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取得成效。他批評過去的教學理論,把發展學生智力和邏輯思維作為“副產品”,如學習算術自然而然地變成邏輯練習。西德根舍因也強調不僅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要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力。我國近幾年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培養人才的需要,也強調在教學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性。
由於教學目的的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為此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探索問題法、研討法、獨立作業法等。有些教育心理學家還同傳統的教學方法做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探索發現式的學習對啟發思維、促進學習的遷移很有好處。由於這些方法更多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同程度地學到獲得知識的方法,就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新教學方法出現以後,是不是要廢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呢?在國外,有一段時間曾經有過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採取完全否定的態度,但是近年來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方面,人們看到新的教學方法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也不是到處都可以用的。如發現法,連布魯納自己也說“消耗的時間可能太多”,“有些人卻輕易地採納這種‘發現法’思想,好象一個人甚至應能發現一群星星的名稱!”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不是一無長處。美國肯尼斯·漢森談到講授法時說,“儘管它受到當代教育家們的許多批評,但仍倖存了這麼多年,這足以證明講授法具有某些獨特的長處。”他認為採用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介紹和總結課堂上所提到的主要概念”,但對激發興趣、提高創造能力很難奏效。因此要少用,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差的班級或低年級,講的時間要短,並建議同討論相結合,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可以看出,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趨向於有條件地保留使用。
目前國外小學數學教學法也有同樣的趨勢,即在提倡重視使用新教學方法的同時,有條件地保留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美國恩德希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倡使用有引導的發現法之後也指出,概念的名稱,如何列方程,如何用豎式解問題等還需要教師講給學生,在學生髮現概念和作出一般概括之後,還要適當使用講解法指出其特點,探討其細節。蘇聯莫羅等著《小學數學教學法》中也強調,“對那些能夠促進調動學生認識活動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要給以更大的注意,同時也應當合理地評價那些跟教師以現成的形式傳授知識有關的方法***口頭講解等***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作者還把講解法加以改進,使它更富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幾年來,我國有不少教師明確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在教學方法上做了相應的改革,注意採用富啟發性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缺乏明確的認識,還不善於運用促進智力發展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還採用著注入式,教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術語、公式。這種情況亟待改變。但另一方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要發展學生智力,對講解法也不能一概排斥,可以少用單純的講解法,多與其他方法如演示、問答、練習等方法配合著使用,講解時注意提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便使小學生既獲得明確的數學概念,又發展了智力。
***二***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論,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與此相適應,提倡教學時採用講授法。如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明確地說,“在教學過程中,講授起主導的作用。”而現代的教學論有了很大的改變,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例如,布魯納把兒童看作“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教師是“主要輔導者”。蘇聯教育學中也明確提出,“兒童是教育的主體”,“孩子永遠是教育過程的積極參加者;”“學生的認識活動是主要的”,“教師的任務在於為提高學生的一般認識積極性創造條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性和工作能力”。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是隻看教師的講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種看法符合唯物辯證法關於內因和外因的關係的觀點。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研究教學方法,不再是僅僅研究教師講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引導學生學習、探索的方法。講授法的缺點就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不能有效地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起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而某些新的教學方法的優點就在於比較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當然也要看到,有些新方法在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方面體現得比較充分,而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方面卻顯得不夠。發現法就是一例。這也正是國外某些教育家、心理學家提出異議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美國心理學家加涅就強調應給學生最充分的指導,使學生沿著仔細規定的學習程式進行學習;有人還針對純發現法的缺點提出有引導的發現法,教師可以作為促進者,適當予以提示和幫助,以便有效地控制學生的學習活動,保證達到預期的目的。
有關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推薦:
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將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定:“小學數學要注意聯絡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可生活實際往往是隻注重它抽象的學科理論知識體系,突出其知識點進行機械訓練,並伴之以應試教育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缺乏生動形象的生活情景的創設,顯得枯燥乏味,致使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數學也漸漸遠離生活、遠離了社會和自然。
由於此類現象的存在,新課程把“生活世界”確定為課程內容的範圍,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願望與需要,使學生依照自己的“履歷情境”,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連續來理解數學知識,分析數學現象,解決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對這一過程從實施的角度進行了具有導向性、目的性和可操縱性的具體描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這也是我們在數學教育中一直追求和探索的問題,數學與生活實踐的關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應用數學知識能力。這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新課教學要以實際事實為背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教師在教學時要善於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結合生活事例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與生活貼得很近,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例如:在《比例尺》一課的教學設計前,我瞭解到學生在社會課上已經接觸了大量的地圖知識。因此,就將教學從地圖著手展開,使學生感受比例尺的由來、用途。教師邊展示一份中國地圖邊問學生“你知道我們的祖國多大?”通過這樣的實際問題情景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用了原有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也明白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
二、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獲得的數學知識,必須到實踐中運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課內實踐和課內外實踐。
1.加強課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和自覺性。例如:在學習了周長和麵積後,我出示了一組題⑴如果用一條24米長的繩子去圍一個最大的長方形綠地,綠地的面積是多少?⑵利用一堵牆,仍用這條24米長的繩子可以圍成哪些長方形綠地?每種長方形的面積各是多少?⑶選擇在長12米、寬6米的長方形地上種草,有兩種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第一種面積9平方分米,每塊2元;第二種每塊邊長5分米,每塊5元。選其中一種,鋪滿整塊地,需要多少塊草皮?需要花多少錢?通過以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驗證,使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理解,從而也感悟到“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這一知識,也提高了實際應用的能力。
2.加強課內外結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自覺性。
學生獲得的知識僅限於課內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更好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個性。如:在學習了認識路線一節後,我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到環路站點觀察站牌認識路線,並親身坐車嘗試行車路線從哪站出發到哪站行走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點,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生活是人類存在的狀態和方式,也是數學產生和發展的園地,我們的數學教育,更不能脫離生活,應該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