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歷史三個發展高峰期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那麼你知道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是什麼時候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

  唐代時期:茶主要是興盛在唐代中期

  一、社會環境:其主導旋律是積極向上、奮發進取、自信心十足。在這種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一位重要人物陸羽,他提倡以“和”為哲學的中國茶道打下了基礎。

  二、文化土壤:大唐的文化歷史背景在國內表現為道、儒、佛三教鼎盛,相互競爭、相互融洽、共同發展。在僧道生活中及茶事上都有所表現如:***以茶供祖、以茶釋經、以茶養生、辦茶會、寫茶詩***並精心研究製茶枝術,大大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

  宋朝時期:中國茶道興於唐朝後,到宋朝發展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鼎盛時期。中國茶葉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在宋朝都要達到了一個新高峰。其茶道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極大的提高了茶道的地位。宋代的歷代當權者對茶都情有獨鍾,宮廷嗜茶的風俗就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使茶文化登上了極尊顯的聖壇,茶道也成了高尚娛樂。

  二、民間鬥茶的興起。鬥茶又稱為“茗戰”,通過比賽來評比茶葉質量的優劣。鬥茶源於唐代的宮廷,到了宋代民間廣為流行,並發展成為王公貴族和士大夫人人樂此不疲的時尚。鬥茶、競藝、鑑水、賞器從實踐中發展了中國茶道,鬥茶的藝術至遲在南宋末年傳到了日本。

  明朝時期:明代是茶文化進一步發展的時代,也是因襲與創新相融合,茶道的新理念、新規範異彩分呈的時代。

  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形成於唐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源於我國唐代卻是不爭的事實。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期極為鼎盛的時代,其時國家空前統一,交通發達,結束了之前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了南方與北方、邊疆與內地的聯絡,使南北方之間經常性的經濟文化交流成為可能。這樣的社會條件也為飲茶的進 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六朝以後,飲茶之風已經在南方興起,社會上飲茶的人逐漸增多。進入唐朝以後,飲茶風尚很快從產茶的南方擴充套件到不產茶的北方以及西北邊遠地區。中國具有 4 000多年飲茶的歷史,迄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發展,確切地說, 是在唐中期以後,茶事活動才達到空前規模。唐人陸羽在其《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 發乎神農氏, 聞於魯周公,盛於國朝。”國朝,即指唐朝。《茶經》成書於唐德宗建中元年, 即公元 780年, 屬唐朝中期。茶興盛於唐朝中期這一說法 已為世人所接受。

  興盛於宋

  中國茶史上歷來就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宋代製茶工藝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 產的龍鳳茶名冠天下。這種模壓成龍形或鳳形的專用貢茶又稱“龍團鳳餅”。貢茶的發展與宮廷中的嗜茶風氣是分不開的。宋徽宗趙佶甚至御筆親書了一部《大觀茶論》,流傳後世。與宮廷飲茶相適應的是當時市民的飲茶之風,宋代飲茶已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普及。在宋代,茶不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物品, 是“開門七件事”之一, 而且飲茶的風俗深入到民間生活的各個方面。當時, 開封、臨安 兩都茶肆、茶坊林立,客來敬茶的禮俗也已廣為流傳。與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又有了明顯的變化,飲茶方法在唐代陸羽的基礎上又邁進了一步,由原來的煎茶法發展成為更為高雅的點茶法。點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講究,包括炙茶、碾羅、候湯、點茶等一整 套程式。 宋代點茶用餅茶,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羅篩過。茶粉越細越好,所以要求茶羅十分細密。在點茶之前,要用開水沖洗杯盞, 預熱飲具。點茶時,先將適量茶粉放入茶盞,點泡一些沸水,將茶粉調和 成清狀,然後再新增沸水,邊添邊用茶匙擊沸。點泡後,如果茶湯的顏色呈乳白色,茶湯表面泛起的“湯花”,能較長時間凝住杯盞內壁不動,才算點泡出一 杯好茶。並且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摻任何雜質,當時時尚還十分注重點茶過程中的動作優美協調。 點茶以茶粉作為原料, 再用沸水點衝,所以飲用時要 連茶粉帶水一起喝下。較之於唐代煎茶,宋人更喜 愛典雅精緻的點茶藝術。結果發展到從城市到鄉村,皇室貴族、文人、僧侶、百姓無不點茶。 由於宋代飲茶之風熾熱,所以還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的“鬥茶”,亦稱“茗戰”。我國鬥茶始於唐而盛於宋,隨著貢茶的興起應運而生。在由於產貢茶而文明於世的唐代建州茶鄉,新茶製成後,茶農們為了評比新茶品序而進行比賽活動。到了宋代,這種活動傳播開來,時間也不再限於採製新茶之 時,參加者也不限於茶農,目的也不限於評比茶葉的品第,而更重視評比鬥茶者點湯、擊沸技藝的高低。 鬥茶決定勝負的因素有二:一是“湯色”,二是“湯花”, 最後綜合評定味、香、色。

  過渡於元

  元代作為從宋代到明代的過渡期,雖然歷史較短,但在飲茶法上卻進一步走向成熟,可以說這一時期是中國茶飲方式走向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自蒙古族入主中原後,蒙古人對茶的接觸機會也多了起來。受中原飲茶之風的影響,飲茶的習慣也逐漸被蒙古人所接受。但是,唐宋時期人們飲茶時加入蔥、 姜、鹽等調料與茶混煮的習慣,到了元代逐漸被擯棄,採用更為簡單的“清飲”方式。

  變革於明

  茶文化發展到明代,發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隨著茶葉加工方法的簡化,茶的品飲方式也 走向簡單化,盛行了幾個世紀的唐宋煎點飲茶法變革成了用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明代飲茶方式發生瞭如此巨大變革與大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係。明洪武 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 1391年10月14日*** ,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除餅茶,改貢葉茶。這種做法是朱元 璋從體察民情,減輕農民負擔來考慮的,但卻促進了到了後來,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明朝的寧王朱權進一步改革了傳統的茶具和茶藝,他在《茶譜》一書 中明確提出: 茶飲要“崇新改易”,這主要體現在對於點茶、煎湯的具體要求比起宋人繁瑣的程式來更 簡單更容易掌握。

  茶文化的起源

  至魏晉時期,飲茶的方式逐漸進入烹煮的階段,對烹煮的方法技巧也開始講究起來。飲茶的形態除了在種類上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之外,還開始具有一定的儀式、禮數和規矩,人們日益自發自覺地遵守和規範起來。

  在這一時期,茶也開始成為文人雅士吟詠、讚頌和抒情達意的物件。杜毓的《賦》、左思的《嬌女詩》等從各個方面對種茶、煮茶、飲茶等茶事進行了描述。此外,茶作為一種健康的飲品,其清香雅緻的特質被賦予高雅淳樸的精神力量,與儒、釋、道和神、鬼、怪等聯絡起來,開始進入宗教領域。從茶文化發展史的整體來看,雖然這一時期的中國茶文化還僅僅處於發展的萌芽階段,茶風還沒有普及到普通百姓中間,人們飲茶更多地關注於茶的物質屬性和藥性,而不是其文化功能,但是仍為後代茶文化的發展和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猜你感興趣:

1.茶文化的三個高峰期和特徵

2.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在哪個朝代

3.茶文化入門知識有什麼

4.茶文化的三大核心是什麼

5.弘揚茶文化的目標是什麼

6.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