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霍山黃芽茶

  霍山黃芽產於安徽省霍山縣,屬於黃茶,為中國名茶之一。唐朝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14品目貢品名茶之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霍山黃芽製作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霍山黃芽茶的製作方式

  霍山黃芽茶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唐朝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14品目貢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黃芽歷代都被列為貢茶。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顯示,霍山黃芽的香氣成分共有46種之多,同時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減肥、護齒明目、改善腸胃、增強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霍山黃芽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9年霍山黃芽茶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名茶評比中獲金獎。

  霍山黃芽茶的地理簡介

  霍山地處大別山腹地,古屬淮南道壽州盛唐縣,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霍山產茶之記載。唐代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壽州有霍山之黃芽,”黃芽為唐代近二十種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壽州霍山黃芽為當時的極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黃芽為貢茶,歷年歲貢三百斤。可見霍山黃芽盛名數百年,然而經過歷代演變,以後竟致失傳,霍山黃芽僅聞其名,未見其茶。現時的霍山黃芽是1972年創制並恢復生產的,於***獲省優質獎,90年獲商業部獎,同年獲“七五”星火科技獎,97年獲第三屆“中茶杯”一等獎。

  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現產於佛子嶺水庫上游的大化坪、姚家畈、太陽河一帶,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雞山、金山頭;太陽的金竹坪;姚家畈的烏米尖,即“三金一烏”所產的黃芽品質最佳。黃芽產區位於大別山北簏,地處縣境西南的深山區,可謂“山中山”。這一帶峰巒綿延,重巖疊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長,三河***太陽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二水***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浩淼。年平均溫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態環境優越。

  霍山黃芽鮮葉細嫩,因山高地寒,開採期一般在穀雨前3-5天,採摘標準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黃芽要求鮮葉新鮮度好,採回鮮葉應薄攤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晚制完。

  產量資料

  霍山黃芽解放前的產量資料沒有查到,解放後國家收購自七十年代開始,1974年產量為110斤,1978年1010斤,1981年上升到3061斤。

  當地風景

  霍山黃芽大化坪鎮濱河路風景

  霍山黃芽大化坪濱河路

  霍山黃芽茶的產地環境

  霍山山脈在安徽省西部,與豫鄂皖邊境的大別山相接,主峰白馬尖海拔1774米。縣以山為名,霍山縣境內西南的大別山和霍山山脈,由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地勢南高北低。西南一東北走向的霍山與西北—東南走向的大別山呈劇烈轉折,習稱“霍山弧”。佛子嶺水庫以上“霍山弧”內的東淠河上游,為現時霍山黃芽主要產區。

  “霍山弧”沿霍山縣西北、西、南、東南部邊境構成了山嶺相連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圍比中部腹地高,僅佛子嶺水庫大壩一帶為一狹長的峽谷水口。“霍山弧”內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區,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樹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脈、山肩,生態環境宜種茶,高檔霍山黃芽多出產在這一帶。東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積、殘積物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嶺、磨子潭水庫調節氣候,是霍山黃芽***也是霍山茶葉***重要產區。霍山縣地跨北緯31度—31度31分,東經115度55分-116度43分。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冷熱適中,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大。

  氣溫年平均氣溫15.1℃,7月份平均氣溫27.87℃,1月份平均氣溫2攝氏度,酷暑和嚴寒較少,持續時間也不長。≧0℃的持續天數336天,年積溫4700℃。最高氣溫隨海拔升高遞減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達0.7一0.8℃/100米,山區夏季溫涼。山地800米以下常有顯著逆溫。≧35℃的高溫天氣,城關有23天,但垂直遞減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幾乎沒有高溫天氣出現。

  光照年輻射總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達2000一2200小時,年日照率47%***歷史上最多53%,最少40%***。

  降水常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裡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約佔全年的70%,秋冬季較少。

  溼度常年相對溼度80%,全年≧80%的日數200天左右,低溼乾燥天氣較少。

  霧日全年累計24-33天左右,裡山比外山多。據縣氣象局觀測,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鎮百家山***正宗黃芽產地***年降水量1818毫米,年平均霧日達181天。

  土壤廣泛分佈在中、低山區和高丘陵地帶的是黃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應***pH5一6.5***,粗骨性黃棕壤佔96.84%。成土母質為多種岩石風化的殘積、坡積物,土壤處於幼年發育階段,具有“粗骨”和“薄層”性特點***屬礫質土大型別,土層多小於30釐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適種性廣。據1984年縣土壤普查測定,各種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鉀86毫克/千克。

  霍山黃芽主產於霍縣海拔600米以上山區金竹坪、金雞山、火燒嶺、金家灣、烏米尖、磨子潭等地,這裡山高雲霧大、雨水充沛、空氣相對溼度大、漫射光多、晝夜溫差大、土壤疏鬆、土質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並茂,生態條件良好,極適茶樹生長。

  霍山黃芽茶的製作方法

  綜述

  霍山黃芽原料要適時分批按標準進行採摘,採摘手法採用折採,總體要求幼嫩勻淨。幼嫩即偏嫩採摘。勻淨即勻齊一致,不帶其他雜質,使外形整齊美觀,達到形狀、大小、色澤一致。採摘時嚴格進行揀剔,並做到“四不採”,即無芽不採,蟲芽不採、霜凍芽不採、紫芽不採。採回經揀剔後薄攤在團簸內,厚約3-5公分,晴天露水葉攤放2-3小時,陰雨天攤放4-5小時,散發青草氣和表面水份,待芽葉發出清香,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即可付制,一般上午採,下午制,鮮葉不過夜。製作工藝包括殺青***生鍋、熟鍋***、毛火、攤放、足火、揀剔復火等五道工序。成茶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

  殺青

  分生鍋、熟鍋。生鍋要求高溫、快炒,鍋溫掌握120—130度左右,以鮮葉下鍋後有炒芝麻聲為度,葉片無炸邊爆點。手炒每鍋投葉量50—100克,鮮葉下鍋後用雙手或單手抹抖,抹得淨,抖得開,充分散發水分,至葉軟色暗時轉入熟鍋。做形手勢是抓甩、抖翻結合,葉下鍋後先炒,使葉受熱均勻後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抓住茶葉向鍋內側然後甩開直至當手感稍燙手時即改用抓抖散發水分,如此反覆抓、甩、抖相結合,直至芽葉收攏呈雀舌形時出鍋。。

  毛火

  溫度110-120℃,投葉量3—4鍋殺青葉,採取高溫、翻勤、快烘,2人名左右翻烘一次,約烘5分鐘至茶銷有刺手感,香氣溢位約七成干時下烘。

  燜黃

  毛火下烘時趁熱攤放在團簸內,燜黃24-48小時至葉軟微黃後上烘。

  足火

  烘頂溫度90℃,投葉量為0.5-0.75公斤,每3-4分鐘翻烘一次,翻烘動作要輕慢,歷時15分鐘,手握有刺手感,茶葉捻之即斷碎,九成干時下烘攤涼即成黃芽毛茶。

  復火

  復火前揀去飄葉、黃片、紅梗等雜質。拼配花色,使色澤一致。復火溫度90℃左右,每烘籠投葉量1.5—2公斤,每4-5分鐘翻一次,並隨著茶葉乾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縮減,翻烘要輕、快、勤,時間15-20分鐘,烘至茶葉手捻成末,茶香濃郁,白毫顯露,下烘,趁熱裝筒。進入市場銷售或入庫保鮮。

  霍山黃芽茶的產品保護

  簡介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霍山黃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霍山黃芽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霍山黃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安徽省霍山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霍山黃芽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的函》***霍政祕[2005]42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安徽省霍山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霍山金雞種。

  ***二***立地條件。

  保護範圍內海拔高度300米至700米,栽培土壤為粗骨性黃棕壤,土層厚度大於70釐米,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於2.0%,pH值在4.5至6.0之間。

  ***三***茶樹種植。

  1.種植: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每年霜降前後採收當地茶園裡已成熟的茶籽,12月份或次年1月份用水浸泡5至7天,除去輕飄、顆粒小的茶籽,每穴播下3至5粒飽滿茶籽。

  無性繁殖:每年10月份,選用當地茶園性狀優良的茶樹枝條,利用短穗扦插技術集中育苗,次年10至11月,大田移栽。

  2.規格:種植分兩種方式,一是叢式,二是單行條式。叢式茶園每叢茶苗2至3株,每667平方米***畝***不大於600叢。單行條式每穴茶苗1至2株,每667平方米***畝***小於2000株。

  ***四***茶園管理。

  茶園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成年茶園9至10月份施用基肥,可施農家肥***包括廄肥、豬欄糞、土雜肥等***或經過堆漚的菜籽餅,結合秋季深耕施用。追肥結合春季中耕鋤草進行,可施腐熟稀釋人糞尿或菜籽餅液。茶樹病蟲害防治,按照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要求,主要採取農業措施、人工捕殺害蟲和生物藥劑防治病蟲害。幼年茶樹通過定型修剪,培養豐產樹型。

  ***五***鮮葉採摘。

  霍山黃芽鮮葉細嫩,開採期在清明前後,採摘期一個月,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採摘要求“三個一致”和“四不採”,即形狀、大小、色澤一致,開口芽不採,蟲傷芽不採、霜凍芽不採、紫色芽不採。鮮葉採回後除去老葉、茶梗、雜質和不符合標準的鮮葉。鮮葉採回後薄攤於團簸,晴天無露水時,攤放2至3小時,陰雨天攤放4至5小時。鮮葉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晚上制,不制過夜茶。

  ***六***加工流程。

  製作工藝:鮮葉採摘→殺青***做形***→毛火→攤放→足火→揀剔→復火。

  ***七***質量特色。

  依其品質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和二級。外形挺直微展,色澤黃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鮮醇回甘,葉底微黃明亮。

  專用標誌使用

  霍山黃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霍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金竹坪牌霍山黃芽

  金竹坪牌霍山黃芽源自海拔在1777米的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金竹坪牌霍山黃芽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同時金竹坪牌霍山黃芽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減肥、護齒明目、改善腸胃、增強免疫力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