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常見問題的問題和對策

  音響難玩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音響器材涉及的知識型別很廣,它不再僅僅侷限於電子學科,而是一門綜合學科,而且,說它是一門學科,但許多資料常常不能被量化,更會增加難度。初入門者,事先可能不一定對音響的深奧程度有所準備,而當踏入發燒圈後,才覺得像陷入了一個“泥潭”而不能自拔,時常在究竟是換器材還是小修小補的摩機、換線材之間進退兩難。

  既然音響是門綜合學科,那麼要玩好音響,除了靠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外,掌握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應該是很重要的但常常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小編為大家整合了音響一些常見問題的對策,歡迎閱讀。

  音響常見問題1

  我用的是全套進口品牌音響系統,在原先的居室內效果很好,但搬進新居後感覺低音在房間內太多,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原因及對策:在一般的家庭居室內,相對高頻和中頻段而言,低頻段的能量較難衰減,因此,在裝修新居時,應事先有所規劃,統籌頻率響應的平衡問題,而一旦裝修完畢後,房間的頻響曲線也就基本定型了。

  補救的方法包括:

  A,製作一個低頻吸音腔,靠低頻的諧振來消耗掉能量,但需事先預知要吸收的頻率。

  B,添置房間均衡器,但對均衡器的素質要求很高,且要有一定的使用經驗,不然會弄巧成拙。

  C,適當拉開音箱以及聽音座椅與各自後端反射牆面的距離。

  相關基礎知識:室內聲學,各種家庭建材對不同音訊頻率的吸收特點

  音響常見問題2

  我在朋友處借得一副訊號線,在他那兒的聽感是高頻段很清晰的,然而在我的器材上很難反映出來,怎麼回事?

  原因及對策:訊號線和音箱線在不同的音響系統中有不同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由於線材所連線的器材種類千差萬別,因而導致線材的實際作用變數很大,能否聽出差別也很正常。就線材而言,有阻抗特性、材料、純度、結構等因素,就器材而言,有器材本身的內在效能、器材之間的阻抗匹配以及線材與器材的匹配特性等因素。選購線材時,最好是事先了解器材在頻率響應方面的還原特性,進而選用合適的符合自己所需的聲音走向的線材。

  相關基礎知識:電容、電感元件對不同頻率呈現的阻抗關係,線材電抗數值的測量,音源與功放之間、功放與音箱之間在匹配時的阻抗特點。

  音響常見問題3

  我發覺功放對音箱的控制力較差,聲音有些渾濁,有人建議應將功放換成輸出內阻小或阻尼係數大的牌號,這樣做是否妥當?

  原因及對策:聲音渾濁的原因大致有:喇叭以及箱體的阻尼特性本來就較差、音箱的分頻器設計有欠合理之處,阻抗特性不理想、功放的輸出內阻偏大、差的線材也會影響系統的阻尼係數,進而影響系統的控制力。

  相關基礎知識:音箱中箱體和喇叭Q值的概念,功放機的輸出內阻的定義、與音箱之間產生阻尼係數的關係。

  音響常見問題4

  我喜歡聽古典音樂,特別是交響樂,有時候,同樣一張唱片,在一套較一般的器材上放音時,能有不錯的樂器定位感,而在我自己的價位很高的器材上播放時,定位感卻很難找,到底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

  原因及對策:如果搭配得當,一套一般價格的器材也可以有良好的定位感,而高價格的器材並不等同於能方便地得到良好的定位特性,常會在搭配和調教時產生有很大的難度。一般而言,音箱的影響佔的比重較大,就定位感而言,除了除錯擺位方面要有一定經驗外,音箱中分頻器的結構、不同階數分頻器都有不同的影響定位感的相頻特性。有的音箱,可使聽者的座位移動較大的距離仍得到好的定位感,而有的音箱則會侷限在很窄的區域內***只能少量移動聽者位置***得到好的聽感。

  相關基礎知識:不同階數分頻器的相頻特性,音箱內不同單元的頻率指向性。

  音響常見問題5

  有時候,在聽音條件並沒有多大變化的情形下,發覺器材的聲音有些變化,後來量了一下供電電壓,是215V,平時的電壓是正常的222V,難道器材對電壓的變化會很敏感嗎?另外,要不要加個電源濾波器?

  原因及對策:先假設,排除如溫度、溼度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在目前市售的大多數功放中,末級的功率放大部分都不帶穩壓電路,那麼,功放對電壓的波動是會有反映的,其反映的程度取決於功放的設計,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交流供電電源的本身素質,須知,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段,交流電源會呈現出不同的“質量”,內在原因,除了電源內含有無用的諧波成分外,還會有個“功率因素”在作怪,它是指電壓與電流之間的同步程度,對音質會有可聞的影響。因此,電源問題時常會在玩音響的過程中帶來困擾,而有些電源濾波器僅能濾除很高頻率的雜波,且使用中還會有其它的副作用,更何況它對功率因素的影響是無能為力的,建議少用為妙。

  相關基礎知識:電工學科,功率因素及補償的定義,LC濾波器頻率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