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子教育的論文
親子教育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幼兒、家長和教師三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走出親子教育的誤區》
摘 要: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而親子教育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最合適的教育方式。親子教育不僅密切了親子關係,而且對一個孩子日後健康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親子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各地發展水平層次不齊,致使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針對這些誤區筆者也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親子教育 誤區 對策
首先,親子不等於近距離,更強調親子參與。很多家長以為親子就是把孩子放在視線範圍內的安全區域,然後孩子玩孩子的,家長做自己的事,這是極其錯誤的。孩子從出生就懂得通過啼哭來表達存在感。他們的感官開始發展,他們能通過眼神,肢體行為等對周圍的一切進行感受,父母誤以為他們還小,不懂得也不需要陪伴,其實不然,這個時間段的孩子異常的敏感脆弱。經研究表明,父母如果較多地參與和孩子之間包括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活動,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相較於缺乏陪伴的孩子來說,性格更加的健全。父母不能一味地去給孩子創造物質財富,而忽視了精神陪伴,空間上的距離遠不及心理距離,要增加與孩子的互動,童年是無法重來的,而童年的幸福與否,直接關係到孩子日後的成長曲線。
其次,過度照顧是親子教育的一大問題。由於當下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加上家裡長輩,可能六個人照顧一個孩子,這就引發了照顧過度問題,導致孩子獨立自理能力下降,孩子除了張嘴吃飯其他的事都是由父母準備好了,家長甚至恨不得嚼碎了喂進去,甚至就連作業家長都幫忙做好,這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父母的角色不是替代,應是引導。
最後,重視自我。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誰誰誰,做的怎麼怎麼好,你比人家差多了……”別人家的孩子永遠好,其實,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家長這麼做無非是重視自我,在乎自己的面子,關心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往往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希望孩子能圓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出於彌補自身的遺憾心理,關心孩子是否“聽話”,往往是為了宣佈自己的權威。
著名的教育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無論一個家庭是怎麼樣的情形,親自教養子女就是對子女最好的給予”。洛克主張,在我們幼兒時期所受到的任何瑣碎印象,都會對我們以後有相當重大而持久的影響。他認為在一個人年輕時所形成的聯想***觀念的聯合***比那些後來才形成的更為重要,因為它們是自我的根源――它們是第一波留在“白板”上的印象。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孩子感到愛的情感時,就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就樂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從而產生向上的動力。但是不恰當的親子教育卻會帶來毀滅的力量。克服親子教育的誤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親子教育要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基礎上,增加與之互動。有互動才有熱情,很多家長一味地去賺錢,以滿足孩子的物質世界,卻忽略了陪伴與參與。家長平時應該放下身段,放下年齡,放下身份,與孩子一起互動遊戲以及學習,讓孩子在陪伴中感受成長與進步,而不是在孤單寂寞中變得獨立自主。親子教育教育的是孩子,也是家長,家長在進行親子教育的過程中,也要不斷鞭策自身進行改進,沒有不會犯錯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家長,親子教育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在互動中的探索與進步。
第二點,給孩子一個空間,幫助孩子塑造寬廣的心靈。獨生子女家庭,所有人的愛都給了一個孩子,加上經濟條件允許,總希望可以為孩子做好一切,不願讓孩子吃一點點苦。其實,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幼兒時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味的溺愛,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只會使他們獨立性差,自理能力差,抗壓能力差,遇到問題手足無措。曾經有一則關於“一位老人去學校幫孫子掃地”的報道,這條新聞出來後引起了社會激烈討論,看似平常的事卻引起人們關於教育的深刻反思,愛孩子沒有錯,幫助孩子也無可厚非,但是愛錯了地方,愛錯了方式那就不是愛,是害。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知識,也要學習實踐技能,生活技能,在學校參加一定的勞動是教育的合理範圍。孩子總有走入社會的一天,父母總有和孩子分別的那一天,與其讓孩子在自己的庇佑下躲避,不如讓孩子學會迎接風雨自己飛翔。
第三點,家長切勿把孩子放在與他人的競爭位置上。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教育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來沒有好的前途。所以總是不顧孩子的想法,自作主張地給孩子設計成長路線,一旦孩子走的路不在自己設定的路線範圍內,就會去指責甚至懲罰。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興趣點,沒有哪個孩子的人生可以複製成功人士,因為時代背景不同,甚至基因結構都不同,可以學習,但卻為了學習去模仿就不可取了。孩子的成長比父母的自尊和麵子更重要,千萬不要把這些包袱放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家庭親子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體,學校教育與家庭親子教育如何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是搞好家庭親子教育的重要一環,教育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需要家庭配合教育來解決,而家庭教育的配合則可做到有的放矢,達到學校、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標。家庭教育成敗與否,對孩子影響極大,也會給社會帶來深刻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關鍵在父母。父母作為家庭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如果其所持的觀念意識、採取的具體措施不能適應家庭教育的物件即不能適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客觀要求,那麼家庭教育就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阻礙因素,實施素質教育也將是難上加難,其後果必將危害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現實生活中,成功的家庭教育事例不勝列舉,如成都女孩劉亦婷,不滿18歲同時被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蒙特豪裡尤克學院等四所美國名牌大學錄取,其重要原因在於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精神;又如黑龍江的藍孝傑、馬秀娟夫婦克服重重困難,把兩個兒子鯤、鵬都培養成博士。劉亦婷的父母、鯤、鵬的父母培養出眾口皆碑的好兒童、好少年,正是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做法的生動寫照。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重視親子教育的作用,轉變觀念,講究教育藝術,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緊密配合學校教育,塑造全新人才。
***黑龍江科技大學***